有種植物, 過去8000萬年來雄霸整個地球, 從澳洲沙漠到中美洲的霧林, 生存在森林林冠間到地下, 處在遍遠的山上到我們的住所, 都見其身影. 這種開花植物, 擁有2萬5000種類, 其多樣化為植物之冠, 牠就是蘭花.
達爾文對蘭花十分著迷, 原因是其授分策略耐人尋味, 牠集高明, 複雜, 欺詐於一身. 其操縱我們這些所謂高智慧動物的手法, 更冠絕自然界. 從《物種原始》出版後不久, 達爾文緊接出版了《蘭花的傳粉》一書, 說明其植物的構造和特徵都具有繁衍上的功能, 極為美完地呈現出對棲地的適應, 為達爾文的演化論更詳細展示出來. 他大膽的解釋為什麼在馬達加斯加的大慧星蘭會在其長長的花尾端部分, 只分泌一滴花蜜, 進而推測有某種擁有長長的舌頭的蛾存在. 這種神奇的生物在達爾文去世幾十年之後, 由當時的昆蟲學家發現一種舌頭有30公分長的天蛾, 證明達爾文的理論是正確的.
蘭花能有如此地位, 除了迷倒眾生的多變顏色外, 還有其發展致極的授粉絕招: 欺詐. 大部份蘭花都會用花蜜回饋傳播者, 但有三分之一的蘭花卻演化出在視覺上, 嗅覺上, 觸感上, 甚至三種都有的騙詐方法, 去欺騙授粉者以省去花蜜. 牠們會生長出和其他會製造花蜜的花一樣的外表去吸引蜜蜂來採蜜, 當然蜜蜂並不會採到任何花蜜. 某種龍蘭花的花香是黴菌味, 腐肉味, 甚至是貓尿或嬰兒尿味, 用以吸引蚋蟲(一種像蜜蜂, 但體型細小的飛蟲, 以吸取血液為生)來授粉. 有些蘭花會長得像一個蟲穴或孵化房的花形, 吸引昆蟲當件藏身地; 更有的長得像飛行中的雄蜂, 讓另一隻真正的雄蜂為地盤打鬥, 從中傳粉.
欺騙發展之至極, 就是以性誘騙授粉的蘭花. 當年達爾文也發現不了蘭花這手法, 只是對蜂蘭花朵長得和蜜蜂很相似感到疑惑. 到了1916年才被人發現這種”假交合”授粉. 蜂蘭, 又稱為妓女蘭, 生在義大利西岸向海190公里處的薩丁尼亞島. 蜂蘭引誘的對象就是雄性熊蜂, 蜂蘭模仿雌蜂的外形及氣味生長, 讓雄性熊蜂與這隻假雌蜂交合, 從中觸碰蜂蘭的花蕊. 這時蜂蘭裡的兩個黃色花粉囊袋把快乾的物質黏上這隻發覺上當而沮喪的雄蜂身上從中把花粉傳播開來, 可憐那隻雄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 就連花蜜也沒有.
澳洲隱柱蘭亦是性欺騙吸引瘤姬蜂交歡的例子. 隱柱蘭會釋放出與雌性瘤姬蜂類似的氣味, 雄性瘤姬蜂被吸引後停留在舌狀花瓣上, 其腹部會刺進花朵內部, 花粉就會秥在瘤姬蜂的後部, 染成黃色. 而這行為已到了更變態的領域------在翻雲覆雨中達至高潮, 把精液射到花上! 瘤姬蜂有一個特質, 就算沒有雄性的精子也能繁殖後代, 精子作用只是用作平衡雌雄瘤姬蜂的比例, 但沒有雄性精子, 就只會出生雄性瘤姬蜂. 換言之, 隱柱蘭吸引雄性瘤姬蜂的射精, 令到雌性瘤姬蜂得到精子機會減少, 進而繁殖更多的雄性瘤姬蜂以助繁殖, 隱柱蘭因此而獲得更多傳播花粉機會, 這就是隱性蘭真正目的, 對授粉者的選擇, 並控制其性別及數量從中令自己得益, 其手法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蘭花打破了傳粉及授粉者互助互利的傳統. 授粉對象為牠們工作後卻得不到回報帶來了植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興趣. 對花朵來說, 生產花蜜也要代價. 淘汰以花蜜為本的授粉策略, 其實對花朵有利. 植物學家發現, 沒有花蜜的蘭花授粉者會留得較久, 亦會為找尋花蜜飛得較遠. 對蘭花來說, 近親交配而成的花長出的花朵色彩單調, 而種子質素不高. 如遠親雜交, 就能將不同種的基因交換, 產生出更多元化的後代, 其活力和基因異變會更高, 繁殖出更新的品種.
另一個說法認為, 沒有回報的授粉活動, 對授粉者忠誠度能夠提高. 花蜜對很多動物來說可說是珍饈, 不少動物都覬覦著, 可是那些動物享用過花蜜後, 未必會幫忙傳粉, 所以單以氣味吸引某些物種替其傳粉會更有效. 某程度上, 最大的授粉者可能就是我們人類. 自1818年, 我們就以蘭花製成香水, 作贈送之用. 有了市場, 花農不斷對其進行配種, 產生出不同的品種. 而蘭花的英文字, 來自希臘文睪丸的意思, 因蘭花的球莖有著催情的特質, 也與睪丸不謀而合. 再加入假交合授粉的特性, 可謂名副其實.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