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埃及, 很多人會想起金字塔和法老王, 再深入些就是圖坦卡門, 埃及妖后. 現在又多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 阿爾喜旦乾谷(Wadi Hitan). 這乾谷離最近的金字塔不過160公里, 在3700萬年前原是浩瀚汪洋, 時至今日這塊乾地埋藏著驚人數量的東西, 填補了進化論的軟肋.
達爾文曾在第一版的《物種原始》試圖解釋鯨魚, 這種海中的哺乳類動物的進化及出現. 他以黑熊在湖中可持續幾個小時張開嘴游泳來假設鯨魚的出現. 後來被批評者嘲笑得焦頭爛額而在往後的版本刪除了. 到了20世紀, 學者們還是無法解釋怎樣演化出鯨魚, 更無法把這個物種放在演化樹中哪一個位置, 鯨目在哺乳類動物中可謂最奇特異常的動物. 就是這軟肋, 不斷被批評者拿來攻擊, 尤其是創造論者, 認為無法解釋鯨魚的演化, 那可以是從沒演化過. 當然, 這是錯誤的.
一個出生在愛荷華州基督教阿米許門諾教派(Amman Menno, 前身稱為重浸派, 因認為嬰兒受洗並不能得到加護, 主張長大才受洗而被諷謔得名.)家庭的博士, 於1970年代中段接到挖掘及追蹤新世哺乳類動物的化石工作, 他是菲利浦.金格瑞契(Philip.Gingerich). 1975年, 他欲追尋哺乳類動物在亞洲與北美洲之間的遷徙蹤跡, 把目標鎖定在5000萬年前的沈積岩層, 1977年在地中海海床發現一些盆骨, 可是單單某部份不能確定屬於某類動物. 1979年金格瑞契的團隊在巴基斯坦發現一具與狼頭大小差不多的顱骨, 其骨有帆狀骨骼突出, 有意無意間在印度的博物館發現這化石與古代鯨魚化石有些相似, 才意識到這有可能是早期的鯨魚.
透過古大陸分佈, 古地中海橫誇直布羅陀及現今印度, 在今巴基斯坦西面沿岸開始繁衍直至3400萬年前. 從那塊顱骨可知這物種可能是半水生動物. 只因該骨有著鯨魚突起S型骨脊的特徵, 卻沒有聽水中聲音的器官. 金格瑞契團隊把這化石命名為巴基鯨, 並開始從古地中海沿線找尋類似的化石. 1980年代, 他注意到阿爾喜旦乾谷, 字面意思的名字------鯨魚谷.
在過去27年間, 金格瑞契及其團隊已經在鯨魚谷發掘了1000多條化石, 有待發掘的更多不勝數. 起初, 在鯨魚谷出土了械齒鯨這種完全水生的動物, 而且體型較小. 到了1989年, 團隊無意間在檢視械齒鯨發現一條腿的膝蓋骨, 於是重新從之前掘出來的鯨魚骨, 找出了一根股骨, 脛骨, 腓骨, 腳骨, 腳踝, 更有完整的2.5公分長的腳趾. 從這些無法支撐身體的腳, 金格瑞契開始假設鯨魚出自有蹄食肉動物鈍肉齒獸, 似好是安氏獸屬動物.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化石上看到兩者有相似的地方.
還有另一派主張. 在1950年代, 免疫學家從現代鯨魚的血液樣本中得出鯨魚可能是來自偶蹄目, 即是好似豬, 鹿, 駱駝等的哺乳類動物. 到1990年代, 分子生物學家在鯨目動物的基因中發現鯨魚的近親應是河馬. 為了證明自己的假設正確, 金格瑞契及團隊不斷尋找關鍵的證據------腳踝骨. 因鈍肉齒獸和偶蹄目動物的腳踝骨構造上各有不同, 偶蹄目動物的腳踝骨呈雙滑輪形狀, 頂端及底部都有明顯的溝隙; 相反, 鈍肉齒獸只是簡單的單滑輪腳踝骨. 因此, 找到腳踝骨就知道鹿死誰手.
2000年金格瑞契回到巴基斯坦, 在一隻後來命名為熊神鯨的鯨魚上見到腳踝骨, 並證實鯨魚是由河馬演化開來的. 歸納所有研究數據, 終於能為鯨魚演化給予一個詳細的解釋:
源生鯨目動物應生在沼澤或低地, 類似炭獸, 一類似河馬的廋長草食動物; 又或是來自一種類以鹿的史前偶蹄目印多霍斯動物, 體型與浣熊差不多的半水生動物. 最早的鯨魚大概在5500萬年前出現, 當時牠們身處古地中海東岸, 因沒有競爭者, 加上氣候溫暖, 所以發展出長的吻部, 銳利的牙齒用以捉水裡的魚為食. 大約5000萬年前演化成巴基鯨這動物, 覓食於水但仍走在陸上.
大量食物, 良好棲地, 無競爭者, 造就演化大爆炸, 鯨魚變得巨大化, 主宰了整個地球, 更變化出不同的獵食能力. 約4500萬年前, 鯨魚往更深的海水覓食, 頸部慢慢的進化變得更短更強壯, 臉部後拉長, 用以更容易在水中活動. 有些鯨魚更進化有尾巴擺動, 骨骼進化偏向更有彈性及更長的脊柱, 鼻孔變成氣孔, 眼睛移往頭的兩側, 有著靈敏的耳朵, 透過分布顎處的脂肪塊傳送聲音.
最後於3400萬年前, 地球氣候又再度變化, 兩極海水下降, 洋流轉變, 將鯨魚帶到現代鯨魚的階梯中, 擁有大的腦袋, 體型縮小, 聽覺變成迴響定位, 絕緣鯨脂, 還有鯨鬚的出現. 歸功這些化石, 達爾文的進化論得到充分的補充, 更完備更有說服力. 亦讓我們對於自身所處的地球更了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