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是導人向善的. 宗教引導人們要積極樂觀的面對人生, 告訴你的杯子裡還有半杯水, 應感到安慰; 告訴你的杯子有一杯水, 要好好珍惜; 告訴你不要杯子一點水也沒有就感氣妥. 這只是對人說片面的事實, 把真實的世界隱瞞, 報喜不報憂. 就像醫生為末期癌症病人注射嗎啡去減輕痛楚一樣, 病人雖不為自身之病而痛苦, 但結果都是要死. 現實是殘酷的, 不論你的杯是有水, 只有半杯水或無水, 你都要面對一個事實, 有朝一日你會一無所有. 可是宗教往往要你信那個所謂的希望這東西. 這東西就像麻醉劑一樣, 蠶食你的理智, 你的生命. 你永遠信希望會出現, 但不知向時出現, 你可以到死時希望都不會出現, 在現今世上, 可謂比比皆是. 屈屈而終的人, 何只千百, 有幾十億也不為過.
從耶穌的教義裡, 縱使你過往作姦犯科, 殺人放火, 萬惡不赦, 只要你信奉主, 歸順主耶穌基督, 你的罪便可以受到寬恕. 對於十惡不赦, 罄竹難書之人, 基督可以這麼寬大, 可是卻對一個不信奉主的普通人, 惡言相向, 恐嚇別人會下地獄, 被詛咒, 又稱別的宗教是異端邪教, 堂堂一個由西方這令人嚮往的民主地方下, 竟然產出和黑社會沒分別的宗教, 可恥! 要人相信某樣東西, 為什麼不彰顯令人佩服的一面給人看呢? 人們不相信就詛咒別人, 等同兒嬉. 亦更進一步證明那些自稱神的兒女的人, 就是欺騙別人的從中得利者.
佛教主張捨棄凡塵, 出家為僧. 勸人不要殺生, 立地成佛. 在帝皇時代, 佛寺或出家人不用納稅, 反而需要國家資助. 在唐代時, 便因為太多人假借出家而逃稅, 更有罪犯出家躲入寺院. 因此, 武宗便發動滅佛之舉, 迫僧人還俗, 以圖增加勞動力. 出家是懦夫的行為, 教會別人逃避現實, 把自己應對親人負的責任, 完全推卸, 這種皈依對得住良心嗎? 而殺生之說, 簡直是把我國的無知不拆不扣地暴露出來.. 素食便不是殺生嗎? 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就連你的一口水裡面也包含著數十億的微生物. 如果真的是不殺生的話, 他們應該不吃不喝. 這又一見證, 所謂不殺生, 只是空談, 根本不可能. 宗教真的可信嗎?
道教所尊的東西過份龐雜, 就連信奉者也摸不清那些是正宗道教. 就是這個鬆散的組織, 令很多人受騙. 縱使那些謬然相信那些神棍而有所損失也是活該, 可是那些正統人士並沒有加以澄清自身, 阻止騙子當道. 還能心安理得的, 求神保祐嗎? 如果真的有因果報應, 就和一個罪犯犯了罪, 要到老年才審判他一樣, 毫無阻嚇力. 至於三世書說的, 就等於一個罪犯的兒女都是罪犯一樣, 橫蠻無理.
還視我們的世界, 貧富懸殊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好似我國的農民, 他們得不到應有的對待, 縱使為國之本, 卻受著諸般剝削, 三餐不得溫飽, 身穿破舊. 而最令他們悲哀的, 莫過於無能力替下一代脫離窮困. 昂貴的學費令他們無法承擔, 子女不得不走回他們的道路. 得了病又沒錢看醫生, 神有否幫過他們嗎? 無. 在遙遠的非洲, 百姓飽受戰爭, 顛沛流離, 飢餓之苦, 每日使有幾萬的人死去, 難道這是應得的嗎? 由始至終, 宗教從沒幫到貧苦大眾, 卻間接幫助那些惡霸, 那些偷雞摸狗, 殺人放火之徒. 那些人靠損人利己, 作奸犯科而致富. 這些暴發戶, 無不肚滿腸肥, 無不子孫滿屋.
曾幾何時, 我想相信宗教, 但現在我不再相信了. 因為縱使相信, 世界都是不公平. 邪惡還是當道, 正義還是沒有, 或是被濫用. “殺人放火金腰帶, 忠直終需要乞食.”就是現今社會的寫照. 只要你夠狠, 懂緊握拳頭, 榮華富貴, 隨處可享. 難道這便是所有宗教的神給信徒的指點嗎? 種種跡象顯示, 所有宗教的神, 都只是那些從中取利之人捏造出來的. 信奉者內心脆弱, 沒有堅定的意志, 因此信奉某些似是解釋不到的東西, 用以填補內心的黑暗面. 他們愧為萬物之靈, 亦侮辱了擁有堅定意志之人. 在此, 我不惜與所有人為敵, 也要揭露真理, 這就是我的信念.
星期六, 12月 30, 2006
星期三, 10月 25, 2006
聖人叛徒 (其之四)
佛教和道教的關係, 可謂千絲萬縷. 而道教, 佛教和儒家三者之間的關係, 更耐人尋味. 儒釋道三家, 經過幾千年的互相融和, 他們彼此間互取所需, 變得更為引人入勝. 不過, 也不代表著佛道兩個宗教一點磨擦也沒有.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當時的北魏太武帝時的佛道之爭便是佛道相爭較出名的史事. 後來佛道因互相滋長, 並加以融和, 加上後來儒家, 造就了宋明理學的發展. 說了這麼多我國的宗教事跡, 那和基督教教派之爭有什麼關係呢? 一, 因他們的關係比佛道兩家更密切. 同是出自耶蘇教, 同是一尊崇一個神. 二, 都是受到以神之名而從中得利的人歪曲了. 佛, 道及基督, 三者雖沒有關係, 但有著同樣的目標: 生存.
東西方宗教雖然不同, 但是都同樣為了不讓他們的教派絕塵於世, 那些傳道人往往出盡奇招向世人招手. 多一人信奉他們的宗教, 便多一分的延續. 再試試從經濟角度去看, 他們就是一間間的公司. 公司成立的目的不外乎二: 一, 為生存; 二, 謀利. 傳教就好比一個銷售員遊說消費者去買他們的產品一樣, 最終達至得益. 而在當時的基督教和諾斯底教的一番爭鬥, 便是公司和對手之間的競爭. 為了得到最大的利潤, 便要勝過對手, 因此教徒修訂聖經, 建立制度便是產品革新的歷程. 由此可見, 宗教, 只是一項生意, 一個賣買.
佛教思想裡有大乘及小乘佛法. 大乘是普渡眾生的廣面, 而小乘就是自我修行成佛的窄面. 而道教亦有以捉鬼除魔, 雲遊四海, 替人治病這為蒼生的思想, 亦有如以修身或以煉丹來達至仙道的意思. 反觀基督教, 雖有廣面的教化, 但卻沒有內心的修行. 原本諾斯底教裡的思想, 正是自我的修道, 可以補足現今的基督教的缺失, 可是卻被同道所阻而消失. 從這個鬥爭之中, 看見了令人諷剌的總結: 一向給人自由民主味道的西方思想, 在宗教層面上竟是這樣獨裁! 這又正正道出了, 宗教只是某類人想混水摸魚, 而捏造出來的.
我個人比較偏向敬鬼神而遠之的想法.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 祂們的智慧, 能力, 本領, 都不是我們人類擁有的. 在我們人類這層面上, 根本沒可能猜度到祂們的心思. 亦因為這原因, 我認為當今之世所謂神的意旨, 都是假的. 都是借神得利的人的技倆. 你看現今的西方教會, 沒有一個是不富有的, 這些錢都是從哪得來的? 都是假借神的名義, 四處招搖撞騙, 將人們辛勤工作所得來的酬勞騙去, 還說這是虔誠的表現, 簡直無恥! 而這些行為竟然能騙到成千上百萬千萬的人相信, 這應該讚賞這些人對宗教那份誠心, 還是笑他們是內心脆弱, 要依靠宗教來乞求慰藉的懦夫.
世上真的有神嗎? 如果有神, 為什麼疾病會陳出不窮? 為什麼還有戰爭? 為什麼會有仇恨, 歧視? 而這世界為什麼還有飢餓, 貧窮呢? 記得在聖經的筆下, 曾描述那個既沒有戰爭, 疾病, 飢餓, 貧窮, 仇恨, 歧視, 人人都平等, 彼此都互助互愛, 享受生活. 為什麼這個在基督世界中的伊甸園沒有出現呢? 柏拉圖的理想鄉, 烏托邦思想主義, 三者的想法從某角度上看上是一致, 都是追求平等, 大同. 可是這個令世界上七成, 甚至八成的人都希望的理想國度, 為什麼還沒有出現? 究竟神有沒有聽到祂們的信徒的聲音呢? 這個求要很過份嗎? 還是神根本沒有力量達成? 又或者是根本沒有神.
東西方宗教雖然不同, 但是都同樣為了不讓他們的教派絕塵於世, 那些傳道人往往出盡奇招向世人招手. 多一人信奉他們的宗教, 便多一分的延續. 再試試從經濟角度去看, 他們就是一間間的公司. 公司成立的目的不外乎二: 一, 為生存; 二, 謀利. 傳教就好比一個銷售員遊說消費者去買他們的產品一樣, 最終達至得益. 而在當時的基督教和諾斯底教的一番爭鬥, 便是公司和對手之間的競爭. 為了得到最大的利潤, 便要勝過對手, 因此教徒修訂聖經, 建立制度便是產品革新的歷程. 由此可見, 宗教, 只是一項生意, 一個賣買.
佛教思想裡有大乘及小乘佛法. 大乘是普渡眾生的廣面, 而小乘就是自我修行成佛的窄面. 而道教亦有以捉鬼除魔, 雲遊四海, 替人治病這為蒼生的思想, 亦有如以修身或以煉丹來達至仙道的意思. 反觀基督教, 雖有廣面的教化, 但卻沒有內心的修行. 原本諾斯底教裡的思想, 正是自我的修道, 可以補足現今的基督教的缺失, 可是卻被同道所阻而消失. 從這個鬥爭之中, 看見了令人諷剌的總結: 一向給人自由民主味道的西方思想, 在宗教層面上竟是這樣獨裁! 這又正正道出了, 宗教只是某類人想混水摸魚, 而捏造出來的.
我個人比較偏向敬鬼神而遠之的想法. 如果世上真的有神, 祂們的智慧, 能力, 本領, 都不是我們人類擁有的. 在我們人類這層面上, 根本沒可能猜度到祂們的心思. 亦因為這原因, 我認為當今之世所謂神的意旨, 都是假的. 都是借神得利的人的技倆. 你看現今的西方教會, 沒有一個是不富有的, 這些錢都是從哪得來的? 都是假借神的名義, 四處招搖撞騙, 將人們辛勤工作所得來的酬勞騙去, 還說這是虔誠的表現, 簡直無恥! 而這些行為竟然能騙到成千上百萬千萬的人相信, 這應該讚賞這些人對宗教那份誠心, 還是笑他們是內心脆弱, 要依靠宗教來乞求慰藉的懦夫.
世上真的有神嗎? 如果有神, 為什麼疾病會陳出不窮? 為什麼還有戰爭? 為什麼會有仇恨, 歧視? 而這世界為什麼還有飢餓, 貧窮呢? 記得在聖經的筆下, 曾描述那個既沒有戰爭, 疾病, 飢餓, 貧窮, 仇恨, 歧視, 人人都平等, 彼此都互助互愛, 享受生活. 為什麼這個在基督世界中的伊甸園沒有出現呢? 柏拉圖的理想鄉, 烏托邦思想主義, 三者的想法從某角度上看上是一致, 都是追求平等, 大同. 可是這個令世界上七成, 甚至八成的人都希望的理想國度, 為什麼還沒有出現? 究竟神有沒有聽到祂們的信徒的聲音呢? 這個求要很過份嗎? 還是神根本沒有力量達成? 又或者是根本沒有神.
星期二, 7月 18, 2006
聖人叛徒 (其之三)
基督教和中國的道教一樣, 制度化後便流行起來. 不過, 道教可以說是時間不斷累積而成的結晶, 成形的時間沒有基督教那麼快. 道教在思想裡面, 很是龐集. 從三王五帝時代, 民間崇拜日月星辰, 山川海嶽, 對一些自然現象聯想到鬼神之說, 從典藉 ”山海經” 中便有不少記載. 在先秦諸子百家學說裡, 也滲透了不少神怪傳說, 而以屈原為首的楚辭, 更用了不少神祇的典故. 這些傳說帶出了賞善罰惡, 因果循環的觀念.
說起道教, 不得不說他們的神仙方術, 煉丹仙藥, 讖緯占卜. 尤其是道教的煉丹術, 不少皇帝為此而醉. 他們信奉煉丹煉出長生不老之藥, 而道士們亦以此作為修行成仙的方法之一. 西漢初時的黃老無為而治之說, 加上武帝時董仲舒以陰陽五行附會儒家經義, 著成 “春秋繁露” 一書, 令到流行於西漢沒至東漢時的讖緯學說興起, 這是道教的初型. 直到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誔生, 道教才變得制度化.
東漢順帝時, 張陵於西蜀鶴鳴山創立天師道 (又名五斗米道), 以老子的 “道德經” 為經典, 奉老子為太上老君, 他和其子, 張衡於四川一帶傳道. 及後鉅鹿人張角以 “太平清領書” 創立太平道, 其信眾很快便增至十萬, 在靈帝時煽動教眾, 發起黃巾之亂, 亂事雖平, 但令東漢進一步走進了州牧割據, 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 其影響深遠, 我想張角也不會料到. 太平道可說是野心之人, 利用宗教思想控制人心, 利用百姓對鬼神的敬畏, 去滿足個人的私慾, 所以我說宗教思想是本善, 惡在人心. 如同現代基督教一些教徒以神及羅馬國教名義, 蠱惑人心無異.
自黃巾之亂以後, 太平道便消聲匿跡, 只因再沒有人再傳承. 相反五斗米道不斷有後人承繼, 流傳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再次興盛起來, 擺脫了佛教而自成一派.
佛教創於印度, 其創者為悉達多答摩 (Siddhar tha Gautama), 又尊為釋迦牟尼, 意思為釋迦族之賢者. 公元前3世紀之時, 佛教受當時的阿育王所大力推行而大盛, 及後被大夏入侵, 而大夏又被大月氏所服, 也無損佛教的興盛. 後來漢朝經張騫出使西域之後, 與對外往來漸多, 在哀帝時, 即公元前2世紀時佛教便傳入中國. 當時的佛教就如基督教一樣, 面對著另一個當時盛行的大教派. 當時的中國, 道教正籍當道, 佛教徒便附其羽翼之下, 佛徒把他們的經典文獻重新修訂, 令他們的典籍更迎合中土, 以取得文人們的興趣. 不過, 那時的文人或貴族並不大了解真正的佛教, 只認為佛教是道教的旁支. 佛家在漢朝不斷吸納道教裡一些禮儀及方術, 漸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打下了魏晉南北朝大盛的基礎.
佛教在魏晉時代大盛, 最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統治者支持. 在南北朝時期, 北方多是外族為統治者, 這是一個中外融和的橋樑. 外族統治者較在不同思想上包容性較強, 加上胡人好殺生, 因此較看重因果報應之說. 欲求一己安心而禮待僧人. 另一個原因就是能夠迎合中土人的口味. 佛教某些思想學說比較接近道教, 用以拉攏信徒. 加上佛教思想填補了當時儒家及道教的缺失, 在積極方面, 能和儒家唱和, 在消極方面, 可與道家媲美. 深得當時的士人百姓所認同.
在客觀因原來說, 當時正值戰亂頻繁的時代, 為了脫離肉體之苦, 人們多從心理上獲得自我滿足, 而佛教出世之說, 正正是當時的慰藉. 而南北朝時期, 清談玄學之風很盛. 除了是兩漢傳下來已有的風氣之外, 南北朝時期的長期分裂局面亦是原因. 不論文人或平民, 縱使有一腔建功立業之心, 在那時代也難以伸張, 意興闌珊之餘, 唯有找其他事情代替, 轉移視線. 佛教在這濃厚的氣氛下, 不斷發展宣揚, 成為影響我國幾千年的宗教.
說起道教, 不得不說他們的神仙方術, 煉丹仙藥, 讖緯占卜. 尤其是道教的煉丹術, 不少皇帝為此而醉. 他們信奉煉丹煉出長生不老之藥, 而道士們亦以此作為修行成仙的方法之一. 西漢初時的黃老無為而治之說, 加上武帝時董仲舒以陰陽五行附會儒家經義, 著成 “春秋繁露” 一書, 令到流行於西漢沒至東漢時的讖緯學說興起, 這是道教的初型. 直到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誔生, 道教才變得制度化.
東漢順帝時, 張陵於西蜀鶴鳴山創立天師道 (又名五斗米道), 以老子的 “道德經” 為經典, 奉老子為太上老君, 他和其子, 張衡於四川一帶傳道. 及後鉅鹿人張角以 “太平清領書” 創立太平道, 其信眾很快便增至十萬, 在靈帝時煽動教眾, 發起黃巾之亂, 亂事雖平, 但令東漢進一步走進了州牧割據, 群雄並起的三國時代. 其影響深遠, 我想張角也不會料到. 太平道可說是野心之人, 利用宗教思想控制人心, 利用百姓對鬼神的敬畏, 去滿足個人的私慾, 所以我說宗教思想是本善, 惡在人心. 如同現代基督教一些教徒以神及羅馬國教名義, 蠱惑人心無異.
自黃巾之亂以後, 太平道便消聲匿跡, 只因再沒有人再傳承. 相反五斗米道不斷有後人承繼, 流傳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再次興盛起來, 擺脫了佛教而自成一派.
佛教創於印度, 其創者為悉達多答摩 (Siddhar tha Gautama), 又尊為釋迦牟尼, 意思為釋迦族之賢者. 公元前3世紀之時, 佛教受當時的阿育王所大力推行而大盛, 及後被大夏入侵, 而大夏又被大月氏所服, 也無損佛教的興盛. 後來漢朝經張騫出使西域之後, 與對外往來漸多, 在哀帝時, 即公元前2世紀時佛教便傳入中國. 當時的佛教就如基督教一樣, 面對著另一個當時盛行的大教派. 當時的中國, 道教正籍當道, 佛教徒便附其羽翼之下, 佛徒把他們的經典文獻重新修訂, 令他們的典籍更迎合中土, 以取得文人們的興趣. 不過, 那時的文人或貴族並不大了解真正的佛教, 只認為佛教是道教的旁支. 佛家在漢朝不斷吸納道教裡一些禮儀及方術, 漸漸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打下了魏晉南北朝大盛的基礎.
佛教在魏晉時代大盛, 最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是統治者支持. 在南北朝時期, 北方多是外族為統治者, 這是一個中外融和的橋樑. 外族統治者較在不同思想上包容性較強, 加上胡人好殺生, 因此較看重因果報應之說. 欲求一己安心而禮待僧人. 另一個原因就是能夠迎合中土人的口味. 佛教某些思想學說比較接近道教, 用以拉攏信徒. 加上佛教思想填補了當時儒家及道教的缺失, 在積極方面, 能和儒家唱和, 在消極方面, 可與道家媲美. 深得當時的士人百姓所認同.
在客觀因原來說, 當時正值戰亂頻繁的時代, 為了脫離肉體之苦, 人們多從心理上獲得自我滿足, 而佛教出世之說, 正正是當時的慰藉. 而南北朝時期, 清談玄學之風很盛. 除了是兩漢傳下來已有的風氣之外, 南北朝時期的長期分裂局面亦是原因. 不論文人或平民, 縱使有一腔建功立業之心, 在那時代也難以伸張, 意興闌珊之餘, 唯有找其他事情代替, 轉移視線. 佛教在這濃厚的氣氛下, 不斷發展宣揚, 成為影響我國幾千年的宗教.
星期一, 6月 12, 2006
聖人叛徒 (其之二)
諾斯, 為希臘文Gnosis. 是知識的意思. 在諾斯底派的眼中,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 而且個創造世界的神祇, 並非至高之神. 而耶穌是一個同時集神性和人性於一身之人. 其實凡人也可以與上帝產生聯系, 只要把人類內心的靈魂給喚醒便行. 可是我們被身邊的物質世界所束縛而隔絕. 不過, 只要得到救贖, 就能重新與上帝連結. 這個聯繫係角色便是耶蘇基督了. 能領悟基督其中的深意, 就能得到基督一樣的神性.
猶大福音中, 敘述著耶蘇被猶大出賣之一晚的最後晚餐一些對話. 門徒們在餐桌前祈禱, 進來的耶蘇看見他們的舉動而笑, 眾人大感不惑之餘, 又對耶蘇這舉動而憤怒. 耶蘇笑, 是笑他們不明白他們所祈禱的那個神, 那個創造這個世界的次神, 並不是真正的神. 耶蘇了解他們的憤怒, 並問席間眾人, 有沒有勇氣站出來了解他的本質是什麼, 可是門徒們只是坐在說他們有這個勇氣, 但沒有一個站出來, 只是別過面去. 當時猶大既謙卑又不敢正視耶蘇的眼而站起來表示他了解耶蘇的本質. 耶蘇在猶大的耳邊說離開那班不明白的門徒, 走出到屋外的天井處雙雙坐下, 耶蘇透露猶大將要為耶蘇犧牲, 亦即是要幫助耶蘇擺脫他那個肉體, 把神性釋放出來, 成為真正的基督. 他們兩人抬頭向天指著某一顆星星, 耶蘇向猶大指出他就是引領群星的星星. 猶大獲得啟示, 進入了一朵發光的雲上, 而地上的人們聽到從雲中傳來一道聲音. 那聲音是一段說話, 而這段說話究竟說什麼, 我們便不得而知. 因為這一頁破爛不堪, 也許我們要等待其他關於諾斯底派的文獻出土才能有所突破, 又或者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內容.
這思想招惹多大的麻煩, 可想而知. 因為所有內容, 都和四大福音, 和現今的基督教教義完全相反. 第一, 猶大不是叛徒, 而是遵從耶蘇的吩咐, 換言之, 猶大是聖人, 一個唯一了解耶蘇本質的聖人. 第二, 諾斯底派的教義指出, 只要了解基督的訊息, 便能和上帝一樣得到神聖. 對現今的基督教來說, 這可謂完完全全褻瀆神明. 第三, 諾斯底派主義者自己的內心便能聽見上帝的聲音, 並不需要神父充當媒界. 每一點都讓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之震撼呢.
諾斯底派興起, 受到不少教士批評, 不論在思想上及制度上, 都認為他們是無恥的, 猥褻的異端. 他們的福音所載全是不實的史實. 諾斯底派和現今的基督教鬥爭了幾十年, 最後勝利是現今的基督教. 在公元275至300年之間, 漸漸被人所接受, 而猶大福音在公元375年被宣告為邪書, 諾斯底派便慢慢的消失. 現今的基督教到了公元約380年時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 從此到現在.
從這兩個教派的起源及爭端, 令我想起我國的佛教及道教的起源及在我國的興起, 還有兩教的鬥爭. 所有我們已知的宗教歷史事件, 不論西方的還是東方的, 都有一個共通點, 鬥爭者都只為這個----利益. 說真的, 宗教本無罪, 而在於人心的險惡陰險, 在大大少少的史事更是表露無遺. 信仰本是自由的個人選擇, 只要其教義屬於正道, 也是善的. 可是加入人類在內時, 可以變得黑白不明, 是非不分.
猶大福音中, 敘述著耶蘇被猶大出賣之一晚的最後晚餐一些對話. 門徒們在餐桌前祈禱, 進來的耶蘇看見他們的舉動而笑, 眾人大感不惑之餘, 又對耶蘇這舉動而憤怒. 耶蘇笑, 是笑他們不明白他們所祈禱的那個神, 那個創造這個世界的次神, 並不是真正的神. 耶蘇了解他們的憤怒, 並問席間眾人, 有沒有勇氣站出來了解他的本質是什麼, 可是門徒們只是坐在說他們有這個勇氣, 但沒有一個站出來, 只是別過面去. 當時猶大既謙卑又不敢正視耶蘇的眼而站起來表示他了解耶蘇的本質. 耶蘇在猶大的耳邊說離開那班不明白的門徒, 走出到屋外的天井處雙雙坐下, 耶蘇透露猶大將要為耶蘇犧牲, 亦即是要幫助耶蘇擺脫他那個肉體, 把神性釋放出來, 成為真正的基督. 他們兩人抬頭向天指著某一顆星星, 耶蘇向猶大指出他就是引領群星的星星. 猶大獲得啟示, 進入了一朵發光的雲上, 而地上的人們聽到從雲中傳來一道聲音. 那聲音是一段說話, 而這段說話究竟說什麼, 我們便不得而知. 因為這一頁破爛不堪, 也許我們要等待其他關於諾斯底派的文獻出土才能有所突破, 又或者我們永遠不知道這內容.
這思想招惹多大的麻煩, 可想而知. 因為所有內容, 都和四大福音, 和現今的基督教教義完全相反. 第一, 猶大不是叛徒, 而是遵從耶蘇的吩咐, 換言之, 猶大是聖人, 一個唯一了解耶蘇本質的聖人. 第二, 諾斯底派的教義指出, 只要了解基督的訊息, 便能和上帝一樣得到神聖. 對現今的基督教來說, 這可謂完完全全褻瀆神明. 第三, 諾斯底派主義者自己的內心便能聽見上帝的聲音, 並不需要神父充當媒界. 每一點都讓一個虔誠的基督徒為之震撼呢.
諾斯底派興起, 受到不少教士批評, 不論在思想上及制度上, 都認為他們是無恥的, 猥褻的異端. 他們的福音所載全是不實的史實. 諾斯底派和現今的基督教鬥爭了幾十年, 最後勝利是現今的基督教. 在公元275至300年之間, 漸漸被人所接受, 而猶大福音在公元375年被宣告為邪書, 諾斯底派便慢慢的消失. 現今的基督教到了公元約380年時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官方宗教, 從此到現在.
從這兩個教派的起源及爭端, 令我想起我國的佛教及道教的起源及在我國的興起, 還有兩教的鬥爭. 所有我們已知的宗教歷史事件, 不論西方的還是東方的, 都有一個共通點, 鬥爭者都只為這個----利益. 說真的, 宗教本無罪, 而在於人心的險惡陰險, 在大大少少的史事更是表露無遺. 信仰本是自由的個人選擇, 只要其教義屬於正道, 也是善的. 可是加入人類在內時, 可以變得黑白不明, 是非不分.
星期二, 6月 06, 2006
聖人叛徒 (其之一)
1983年5月三位學者到瑞士某間旅館和一個埃及非法古董商人見面. 那商人出示三個用鞋盒裝著的三本寫在莎草紙上的科普特文手抄稿, 希望能賣給那班學者一個好價錢. 在不准拍攝及筆記的情況下, 三位學者有半句鐘去檢視著那些手抄本.. 那埃及人獅子開大口的開價三百萬, 可是在當時有幾多人可以出到這個天文數字呢? 那埃及人相當失望, 不過他並不氣餒, 那個古董商人到過紐約找買家, 卻徒勞無功, 主要在當時是三百萬根本沒有人肯出, 這商人在離開美國前, 在長島某個地方的一間銀行租了一個保管葙, 把這些科普特文文獻收藏在內. 經過一十六年的歲月, 終於找到了買主. 可是那些文稿已經破爛不堪. 那個古董商人並不知道這些文稿中, 有一本記敍驚世的祕密的文書, “The Gospel of Judas”, 猶大福音.
信奉基督人士, 如聽到猶大都有福音, 一定會動怒, 認為這是褻瀆神明的行為. 我自覺寫這個的影響有多大, 這個壓力, 似是踐踏別人宗教的行為, 十分不敬. 這些我都明白的. 我是以一個歷史學術研究角度去看, 正如在高中讀到有關佛道在中國發展, 當中黑暗的一面, 我們也有讀到, 因此我認為絕對沒有牴觸.
基督教, 是由猶太教分支出來的. 可是猶大是猶太人的關係, 另到當時的人誤認為凡是猶太人都和猶大一樣, 有著背叛的因子, 因此當時如日中天的羅馬帝國開拓版圖時, 猶太人便成為眾矢之的. 羅馬人不斷迫害他們, 在鬥獸場示眾, 把猶太人處死以為娛樂. 而基督教為了和猶太教區分開來, 用以表明和猶太教的不同.
為了和猶太教區分開來, 基督教必先有明確的路向. 讓信徒明白自己所遵從的神是誰, 是怎樣的, 還有什麼教義等等. 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在云云二十多本的福音中挑選了四個福音, 分別是馬可, 馬太, 路加及約翰福音, 作為基督教正統傳教經典. 這四福音較其他流傳的福音較易懂, 這對於吸納一般平民百姓入教有不少幫助. 而且這四福音記敍較多, 這比其他福音較容易勾勒出上帝及耶穌的形象. 在修訂途中, 加入了不少批評及譴責猶大這個出賣耶穌的叛徒, 尤其在約翰福音中甚為辛辣. 當時的神職人員眼見基督教信徒日益銳減, 為了不致絕跡塵世, 被迫要和猶太人劃清界線, 以增加信徒. 顯淺的經典, 能令百姓易於共鳴, 對增加信徒, 對了解耶穌基督奉行的神蹟, 也有幫助. 四大經典便在這個環境之下遙身成為正統.
四大福音寫於公元65至95年之間. 早在公元49年到62年, 經己有一批福音在流傳. 約在公元150至200年間, 這四本福音才被首次推為基督的權威. 在此之前, 基督教已發展到不少的派系. 這些派系往往被較為制度化的派系所評撃, 而矛頭大都指向當時公元100年至130年興起的諾斯底派. 猶大福音便是出自諾斯底派.
信奉基督人士, 如聽到猶大都有福音, 一定會動怒, 認為這是褻瀆神明的行為. 我自覺寫這個的影響有多大, 這個壓力, 似是踐踏別人宗教的行為, 十分不敬. 這些我都明白的. 我是以一個歷史學術研究角度去看, 正如在高中讀到有關佛道在中國發展, 當中黑暗的一面, 我們也有讀到, 因此我認為絕對沒有牴觸.
基督教, 是由猶太教分支出來的. 可是猶大是猶太人的關係, 另到當時的人誤認為凡是猶太人都和猶大一樣, 有著背叛的因子, 因此當時如日中天的羅馬帝國開拓版圖時, 猶太人便成為眾矢之的. 羅馬人不斷迫害他們, 在鬥獸場示眾, 把猶太人處死以為娛樂. 而基督教為了和猶太教區分開來, 用以表明和猶太教的不同.
為了和猶太教區分開來, 基督教必先有明確的路向. 讓信徒明白自己所遵從的神是誰, 是怎樣的, 還有什麼教義等等. 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在云云二十多本的福音中挑選了四個福音, 分別是馬可, 馬太, 路加及約翰福音, 作為基督教正統傳教經典. 這四福音較其他流傳的福音較易懂, 這對於吸納一般平民百姓入教有不少幫助. 而且這四福音記敍較多, 這比其他福音較容易勾勒出上帝及耶穌的形象. 在修訂途中, 加入了不少批評及譴責猶大這個出賣耶穌的叛徒, 尤其在約翰福音中甚為辛辣. 當時的神職人員眼見基督教信徒日益銳減, 為了不致絕跡塵世, 被迫要和猶太人劃清界線, 以增加信徒. 顯淺的經典, 能令百姓易於共鳴, 對增加信徒, 對了解耶穌基督奉行的神蹟, 也有幫助. 四大經典便在這個環境之下遙身成為正統.
四大福音寫於公元65至95年之間. 早在公元49年到62年, 經己有一批福音在流傳. 約在公元150至200年間, 這四本福音才被首次推為基督的權威. 在此之前, 基督教已發展到不少的派系. 這些派系往往被較為制度化的派系所評撃, 而矛頭大都指向當時公元100年至130年興起的諾斯底派. 猶大福音便是出自諾斯底派.
星期二, 5月 23, 2006
理性中的愛情
一日和某位朋友在電話間談到她想開一個聯名戶口, 為她和男朋友結婚作準備. 雖只閒談一會, 但我的心卻替她們興奮了很久. 畢竟我對愛情也不是很懂, 因為自己連一次真正戀愛經驗也沒有. 而愛情這東西, 卻讓千百多年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 詩人作家都以此為題, 創作出膾炙人口永垂不朽的作品. 究竟愛情是什麼呢? 我們試試以理性的科學去解釋這個感情的問題吧.
因愛成狂, 說得一點也不錯. 從腦部掃瞄器中顯示出, 身在愛河中的人, 腦部化學組織和患了强迫性失控症大同少異. 可見愛情和精神病只是一線之差. 愛情燃起我們大腦中某一些區域, 引發一系列的狂喜, 躁動. 令到愛河中的倩侶, 能不眠不休, 為對方不惜付出一切的行為. 這都因為我們愛的情感發電機不斷開動所致
當你坐在椅子上, 看到兩副相. 一副是你的戀人, 一副是宿生人. 在磁力共振儀底下, 會有著不同的反應. 因為當你看見你的戀人時, 腦海中浮現昔日令人開心, 令人興奮的時光. 這些回憶啟動了腦部中的尾狀核, 產生出一種神經傳遞物質,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令人產生出旺盛的精力, 興奮及專注力. 在腦中充斥著多巴胺的情況下, 戀人們能做出甘願犯險, 不顧後果的事來.
在什麼的條件下, 令到我們愛上某人呢? 有精神學家假定, 指出愛情已早在我們嬰兒時便根植在我們的腦內. 我們其實想在愛情中找尋被哺乳時的感覺. 這可謂最溫暖, 最原始的感覺. 到我們長大後, 下意識地想找回這個感覺, 因此我們愛上某人的原因, 或許只是懷緬過去的溫馨, 所以當你偶遇某個人時, 下意識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好像識了對方很久似的感覺, 也許就是這個了.
除了視覺幫助我們找尋愛情外, 嗅覺也扮演了一個角色. 曾有學者做了一個實驗: 找尋一班女性來, 嗅一嗅一些男子的T恤. 這些T恤懷著不同的基因型及體味. 結果發現女士們以T恤的體味去選擇的男子基因型, 都是女士們身體裡欠缺的. 也許男女間所追求的便是自己的缺失. 不同的基因, 不單代表著不同的免疫力, 而且不同的基因, 有不同的性格及喜好, 互補的組合, 比起其他的組合的男女更持久. 不過, 單靠這熱戀的感覺, 不能把男女之間的情帶至終老.
朝思暮想, 一日三秋, 為伊憔悴等等, 都是男女處熱戀之下所有的行為. 由激情愆生出任性, 甚至瘋狂的感覺, 猶如一種只會傳到對方的疾病. 但激情通常都不會長久, 雖然我們需要激情去繁殖. 這個熱戀的狀態發生短暫, 而且很快便會消逝. 因此, 我們的感情便需要有一道橋去承接, 這樣才能長久. 而這個階段就是依戀階段.
當我們浸淫在熱戀中的時侯, 腦中多巴胺含量不斷增加, 令我們持續愛情喜悅中的亢奮狀態, 但時間越久, 我們渴求的多巴胺份量便越多, 當多巴胺增加量不能滿足我們時, 這個激情階段便會漸漸消退. 進而去到一個由催產素引發的另一個階段, 依戀階段. 催產素是一種使人產生出結合感覺的荷爾蒙. 而要雙方維持一定份量的催產素, 這一段男女關係才能長久.
有什麼祕訣, 才可令催產素增加? 這個問題只有情侶們才能知道. 只要有某些東西, 能令雙方產同一樣的共鳴. 這個共鳴能將彼此間的愛意重燃.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 找來一群男女, 並讓他們共處一室, 先要兩方都自我介紹, 後便要兩方完成某些任務, 最後男女們互相凝視對方兩分鐘. 結果發現那些互識的男女都表示被對方吸引. 換句話說, 如一對男女能有適當的時間面對面的溝通, 便有機會引發出愛意, 進而產生出激情, 最後刺激催產素產生.
從大自然角度去看人類, 愛情只是用以繁殖下一代的手段. 求偶階段時, 男女都會表現出最佳的一面. 成為情侶時, 由熱戀階段開始, 透過不同感官男女不斷釋出多巴胺維持激情, 當一段感情由激情到由催產素代替時, 亦即是婚姻生活的開始. 而催產素令到我們有生育及養育的念頭, 直至終老. 所有階段如同自然界中, 雄性以強壯或美麗去青睞雌性, 並與之進行交配繁殖一樣. 只不過人類需要的時間較長, 而且人類需要的東西和動物不同罷了.
有一個關於兩岸三地男女對理想對象的調查顯示, 三地的女性都認為有安穩的生活就可以, 不大計較其對象學識高或淺. 這暗示著能安穩和另一半生活, 縱使收入不高, 學識不廣, 都一樣開心.
愛情的開始其實很容易, 不過要保持著關係就一點都不可馬虎. 在此奉勸所有情侶們或即將成為情侶的男女, 要三思而行, 不要只依賴激情去維繫愛情, 這不只是沒有結果, 更會徒增痛苦. 願所有人都得到一段真摰, 甜蜜的愛情.
因愛成狂, 說得一點也不錯. 從腦部掃瞄器中顯示出, 身在愛河中的人, 腦部化學組織和患了强迫性失控症大同少異. 可見愛情和精神病只是一線之差. 愛情燃起我們大腦中某一些區域, 引發一系列的狂喜, 躁動. 令到愛河中的倩侶, 能不眠不休, 為對方不惜付出一切的行為. 這都因為我們愛的情感發電機不斷開動所致
當你坐在椅子上, 看到兩副相. 一副是你的戀人, 一副是宿生人. 在磁力共振儀底下, 會有著不同的反應. 因為當你看見你的戀人時, 腦海中浮現昔日令人開心, 令人興奮的時光. 這些回憶啟動了腦部中的尾狀核, 產生出一種神經傳遞物質, 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種會令人產生出旺盛的精力, 興奮及專注力. 在腦中充斥著多巴胺的情況下, 戀人們能做出甘願犯險, 不顧後果的事來.
在什麼的條件下, 令到我們愛上某人呢? 有精神學家假定, 指出愛情已早在我們嬰兒時便根植在我們的腦內. 我們其實想在愛情中找尋被哺乳時的感覺. 這可謂最溫暖, 最原始的感覺. 到我們長大後, 下意識地想找回這個感覺, 因此我們愛上某人的原因, 或許只是懷緬過去的溫馨, 所以當你偶遇某個人時, 下意識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好像識了對方很久似的感覺, 也許就是這個了.
除了視覺幫助我們找尋愛情外, 嗅覺也扮演了一個角色. 曾有學者做了一個實驗: 找尋一班女性來, 嗅一嗅一些男子的T恤. 這些T恤懷著不同的基因型及體味. 結果發現女士們以T恤的體味去選擇的男子基因型, 都是女士們身體裡欠缺的. 也許男女間所追求的便是自己的缺失. 不同的基因, 不單代表著不同的免疫力, 而且不同的基因, 有不同的性格及喜好, 互補的組合, 比起其他的組合的男女更持久. 不過, 單靠這熱戀的感覺, 不能把男女之間的情帶至終老.
朝思暮想, 一日三秋, 為伊憔悴等等, 都是男女處熱戀之下所有的行為. 由激情愆生出任性, 甚至瘋狂的感覺, 猶如一種只會傳到對方的疾病. 但激情通常都不會長久, 雖然我們需要激情去繁殖. 這個熱戀的狀態發生短暫, 而且很快便會消逝. 因此, 我們的感情便需要有一道橋去承接, 這樣才能長久. 而這個階段就是依戀階段.
當我們浸淫在熱戀中的時侯, 腦中多巴胺含量不斷增加, 令我們持續愛情喜悅中的亢奮狀態, 但時間越久, 我們渴求的多巴胺份量便越多, 當多巴胺增加量不能滿足我們時, 這個激情階段便會漸漸消退. 進而去到一個由催產素引發的另一個階段, 依戀階段. 催產素是一種使人產生出結合感覺的荷爾蒙. 而要雙方維持一定份量的催產素, 這一段男女關係才能長久.
有什麼祕訣, 才可令催產素增加? 這個問題只有情侶們才能知道. 只要有某些東西, 能令雙方產同一樣的共鳴. 這個共鳴能將彼此間的愛意重燃. 心理學家曾做了一個實驗. 找來一群男女, 並讓他們共處一室, 先要兩方都自我介紹, 後便要兩方完成某些任務, 最後男女們互相凝視對方兩分鐘. 結果發現那些互識的男女都表示被對方吸引. 換句話說, 如一對男女能有適當的時間面對面的溝通, 便有機會引發出愛意, 進而產生出激情, 最後刺激催產素產生.
從大自然角度去看人類, 愛情只是用以繁殖下一代的手段. 求偶階段時, 男女都會表現出最佳的一面. 成為情侶時, 由熱戀階段開始, 透過不同感官男女不斷釋出多巴胺維持激情, 當一段感情由激情到由催產素代替時, 亦即是婚姻生活的開始. 而催產素令到我們有生育及養育的念頭, 直至終老. 所有階段如同自然界中, 雄性以強壯或美麗去青睞雌性, 並與之進行交配繁殖一樣. 只不過人類需要的時間較長, 而且人類需要的東西和動物不同罷了.
有一個關於兩岸三地男女對理想對象的調查顯示, 三地的女性都認為有安穩的生活就可以, 不大計較其對象學識高或淺. 這暗示著能安穩和另一半生活, 縱使收入不高, 學識不廣, 都一樣開心.
愛情的開始其實很容易, 不過要保持著關係就一點都不可馬虎. 在此奉勸所有情侶們或即將成為情侶的男女, 要三思而行, 不要只依賴激情去維繫愛情, 這不只是沒有結果, 更會徒增痛苦. 願所有人都得到一段真摰, 甜蜜的愛情.
星期五, 5月 12, 2006
長壽(其之三)
以家庭為重, 積極過每一天, 都是三地人長壽祕方. 薩丁尼亞人的男女都擔當著不同的角色. 為了營生, 配偶間分擔不同的工作, 男主勞動, 女主家裡的大小事務及財政. 每到午餐及晚飯時, 便是一天的休息時間. 他們一家人會坐在一起面對面的進餐, 閒話家常. 他們過著傳統的農村生活.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生活過得很充實.
在沖繩, 每位老人家都有强烈的生甲斐----讓人值得活的事情. 他們擁有强烈的使命感. 而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參加獨有的沖繩互助會, 終生享有政府的協助. 或許是這兩個原因, 紓解了當地人患高血壓的疾病. 而朋友一倫, 更是沖繩的人瑞們一直活下去的原因. 每天早上祭祖完畢後, 都會和鄰居喝茶. 這些朋友互相陪伴扶持大半生, 感情深厚得已能不用說便互相了解的程度了.
基督復臨派的信徒, 除了有上帝的精神慰藉之外, 還有貢獻社會之心. 信徒們會探望老人院, 會幫助收拾瓶子送給一些貧窮的家庭. 從教會中, 認識了不少朋友, 彼此友善的談笑. 三地的老人不同的目的感支撐著他們健康地活下去. 除了目的感, 三地的人瑞都沒有一個習慣----吸煙.
Andrew Weil 說吸煙不但增加某些癌症罹患率, 更提高心臟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吸入的氣化尼古丁, 其實和吸毒無異. 光是想像也明白, 從吸一口煙開始, 到咽喉, 食道到肺. 從肺帶著含有尼古丁的氧氣到心臟再傳至全身, 所經過的地方, 都會受到其影響. 他奉勸年輕人不要愚昧嘗試. 不過在香港, 有吸煙的習慣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年輕人, 數量不少. 據統計, 香港有三分一的中年男性都是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癌症. 而近年也發覺, 女性吸煙的人口, 不斷增加, 就這個趨勢來看, 未來女性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疾病也將會增加.
年輕人喜歡吸煙, 有些是受到所謂的明星影響. 有的是認為吸煙有長大了的感覺. 有的受到環境影響. 姑勿論原因是什麼, 都不出於一個共同理由: 他們需要自重感.. 自重感不但年輕人需要, 不論年齡的人士都渴望擁有.
自重感是自我尊重的意思. 人們都想有一種他們想要的優越感. 年輕人想得到別人的讚美或是注意, 進而令到他們內心與某些同年的年輕人區分開來, 而這個區分能令他們覺得升提了自我. 自己的偶像抽煙而有樣學樣, 來得到自我和別人區分開來, 表現自己接近自己的偶像, 用以得到自重感. 有些年輕人錯誤認為吸煙是大人才做的事, 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自信, 因而嚮往成為大人, 認為自己成人之後便有能力做某些事, 所以使吸煙了. 有一些年輕人沒頭沒腦的, 眼看身邊的朋友, 家人有抽煙的習慣, 如自己不一塊兒抽的話, 就覺得自己像是比下去似的, 又或者覺得自己不能和他們溝通, 因此自己又跟著做, 令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 進而得到自重感.
自重感對一個工作的人來說, 更是強烈. 自重感能令工作更順利. 大伙兒都抽煙的, 而你又不抽, 就好像很難容入大伙兒中, 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或嗜好, 較難打開別人的金口, 同事之間彼此不能了解, 在工作上便不太順利. 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話題或嗜好, 溝通便容易得多了. 而抽煙比起找尋同共話題更容易, 更快的容入其中, 因此有樣學樣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有一些缺陷, 因此變得沒自信, 自卑, 從自卑心作祟下, 自己想做一些事來轉移別人的視線以掩飾自己的短處也好, 或是用以變成一個普通人都好, 錯誤地認為做一些一般人不喜歡的事或壞習慣別人就會覺得你有性格, 進而提升自重感.
也許我舉出的例子太少, 太草率, 但這一批人為數不少. 為了獲得一丁點的自重感而去做一些既浪費金錢又危害健康的事, 值得嗎? 做人一定要隨波逐流嗎? Andrew Weil說過抗拒承認自己年老, 是逃避的行為, 對於精神健康是最大的障礙. 換過角度說, 即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 進而以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方法去獲得自重感. 那麼這個自重感才是最實在最大的. 現今社會的人, 只重表面, 只重短期的利益而忘記自我. 逃避不是辦法, 只有面對才是勇氣的表現.
接受自己的缺點, 做人才更豁達. 三地的居民給了我們這麼寶貴的心得, 我們應以此為鏡, 為自己開啟健康大道.
在沖繩, 每位老人家都有强烈的生甲斐----讓人值得活的事情. 他們擁有强烈的使命感. 而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參加獨有的沖繩互助會, 終生享有政府的協助. 或許是這兩個原因, 紓解了當地人患高血壓的疾病. 而朋友一倫, 更是沖繩的人瑞們一直活下去的原因. 每天早上祭祖完畢後, 都會和鄰居喝茶. 這些朋友互相陪伴扶持大半生, 感情深厚得已能不用說便互相了解的程度了.
基督復臨派的信徒, 除了有上帝的精神慰藉之外, 還有貢獻社會之心. 信徒們會探望老人院, 會幫助收拾瓶子送給一些貧窮的家庭. 從教會中, 認識了不少朋友, 彼此友善的談笑. 三地的老人不同的目的感支撐著他們健康地活下去. 除了目的感, 三地的人瑞都沒有一個習慣----吸煙.
Andrew Weil 說吸煙不但增加某些癌症罹患率, 更提高心臟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吸入的氣化尼古丁, 其實和吸毒無異. 光是想像也明白, 從吸一口煙開始, 到咽喉, 食道到肺. 從肺帶著含有尼古丁的氧氣到心臟再傳至全身, 所經過的地方, 都會受到其影響. 他奉勸年輕人不要愚昧嘗試. 不過在香港, 有吸煙的習慣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年輕人, 數量不少. 據統計, 香港有三分一的中年男性都是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癌症. 而近年也發覺, 女性吸煙的人口, 不斷增加, 就這個趨勢來看, 未來女性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疾病也將會增加.
年輕人喜歡吸煙, 有些是受到所謂的明星影響. 有的是認為吸煙有長大了的感覺. 有的受到環境影響. 姑勿論原因是什麼, 都不出於一個共同理由: 他們需要自重感.. 自重感不但年輕人需要, 不論年齡的人士都渴望擁有.
自重感是自我尊重的意思. 人們都想有一種他們想要的優越感. 年輕人想得到別人的讚美或是注意, 進而令到他們內心與某些同年的年輕人區分開來, 而這個區分能令他們覺得升提了自我. 自己的偶像抽煙而有樣學樣, 來得到自我和別人區分開來, 表現自己接近自己的偶像, 用以得到自重感. 有些年輕人錯誤認為吸煙是大人才做的事, 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自信, 因而嚮往成為大人, 認為自己成人之後便有能力做某些事, 所以使吸煙了. 有一些年輕人沒頭沒腦的, 眼看身邊的朋友, 家人有抽煙的習慣, 如自己不一塊兒抽的話, 就覺得自己像是比下去似的, 又或者覺得自己不能和他們溝通, 因此自己又跟著做, 令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 進而得到自重感.
自重感對一個工作的人來說, 更是強烈. 自重感能令工作更順利. 大伙兒都抽煙的, 而你又不抽, 就好像很難容入大伙兒中, 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或嗜好, 較難打開別人的金口, 同事之間彼此不能了解, 在工作上便不太順利. 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話題或嗜好, 溝通便容易得多了. 而抽煙比起找尋同共話題更容易, 更快的容入其中, 因此有樣學樣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有一些缺陷, 因此變得沒自信, 自卑, 從自卑心作祟下, 自己想做一些事來轉移別人的視線以掩飾自己的短處也好, 或是用以變成一個普通人都好, 錯誤地認為做一些一般人不喜歡的事或壞習慣別人就會覺得你有性格, 進而提升自重感.
也許我舉出的例子太少, 太草率, 但這一批人為數不少. 為了獲得一丁點的自重感而去做一些既浪費金錢又危害健康的事, 值得嗎? 做人一定要隨波逐流嗎? Andrew Weil說過抗拒承認自己年老, 是逃避的行為, 對於精神健康是最大的障礙. 換過角度說, 即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 進而以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方法去獲得自重感. 那麼這個自重感才是最實在最大的. 現今社會的人, 只重表面, 只重短期的利益而忘記自我. 逃避不是辦法, 只有面對才是勇氣的表現.
接受自己的缺點, 做人才更豁達. 三地的居民給了我們這麼寶貴的心得, 我們應以此為鏡, 為自己開啟健康大道.
星期日, 5月 07, 2006
長壽 (其之二)
遠於一萬一千年前, 某個從意大利內陸遷來的狩獵民族, 成為了薩丁尼亞島第一批居民開始, 經歷青銅時代, 腓尼基和羅馬時代至今, 薩丁尼亞島上的居民都是獨具一格的生活著. 上午擠牛奶, 砍一天所需的柴, 宰了牛, 午飯後趕羊放牧, 日日如是, 從不間斷. 婦女們則做午餐, 晚餐, 釀酒等的家務.
看看他們桌上的食物: 荀瓜, 茄子, 蕃茄, 蠶豆. 還有羊奶造的孔酪, 喝的除了水之外還有紅酒. 這些食物不但提供了必須的纖維素, 而且更是有機作物. Andrew Weil指出天然的蔬果含有較多抗衰老的元素, 而進食的蔬菜應有不同的顏色. 至於乳酪, 牠們含有停止壞細菌放出有害毒素的功能, 和魚肉一樣富有蛋白質及omega-3. 紅酒能提高高密度膽固醇量, 有預防心臟及血管疾病的功效. 當地的紅酒是自己釀製, 其葡萄的酚含量比普通的紅酒多三倍, 換句話說, 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低我們三倍. 酚另一個功能便是能刺激人體裝造抗衰老的sirtuin. 這些飲食習慣, 令當地的居民即使七八十歲, 仍壯健如牛.
二次大戰期間, 美國曾轟炸沖繩. 島上的居民在戰時生活困苦, 吃不飽又穿不暖. 他們赤腳為生, 種一些蔬果來糊口. 吃得淡成為沖繩島上居民的習慣, 到了現在, 也是如此. 一碗味噌湯, 豆腐, 一小塊魚片或豬肉, 加上一大盤的野菜, 所含的熱量比一個漢堡包還少. 蘿蔔, 蕃茄, 蒜, 蔥, 薑等含有預防癌症的功效外, 還有豐富的葉酸, 可以清除人體多餘的胱胺酸, 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此外, 番茄含大量的檸檬黃素, 有助減低低密度贍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他們又遵守儒家的腹八分----即是吃八分飽. 限制飲食, 能令身體釋出更多的抗老化sirtuin. 而他們在午後喜歡小睡. Andrew Weil認為小睡十至二十分鐘對老年人有幫助.
從十九世紀的保健改革運動後, 基督復臨派的信徒便一直以素食主義為原則. 豆類, 穀類及水果成為了他們的主食. 他們每天喝五杯水, 每週吃四份堅果. 不吃肉, 尤其是紅肉, 有助降低患癌症及心臟病的風險, 而堅果都有同樣的功效. 這三個地方的飲食習慣都有一些共通點: 吃蔬果類及穀類食品. 而三地的食物清單裡面都有番茄這食物. 由此可見, 要健康, 蕃茄一定不可少.
他們的健康不只是身體上的, 在精神上, 他們都是很健康的呢. 三地的老人家每一個人都是很好卑氣的. 當然光是好卑氣不足以達至長壽.
看看他們桌上的食物: 荀瓜, 茄子, 蕃茄, 蠶豆. 還有羊奶造的孔酪, 喝的除了水之外還有紅酒. 這些食物不但提供了必須的纖維素, 而且更是有機作物. Andrew Weil指出天然的蔬果含有較多抗衰老的元素, 而進食的蔬菜應有不同的顏色. 至於乳酪, 牠們含有停止壞細菌放出有害毒素的功能, 和魚肉一樣富有蛋白質及omega-3. 紅酒能提高高密度膽固醇量, 有預防心臟及血管疾病的功效. 當地的紅酒是自己釀製, 其葡萄的酚含量比普通的紅酒多三倍, 換句話說, 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低我們三倍. 酚另一個功能便是能刺激人體裝造抗衰老的sirtuin. 這些飲食習慣, 令當地的居民即使七八十歲, 仍壯健如牛.
二次大戰期間, 美國曾轟炸沖繩. 島上的居民在戰時生活困苦, 吃不飽又穿不暖. 他們赤腳為生, 種一些蔬果來糊口. 吃得淡成為沖繩島上居民的習慣, 到了現在, 也是如此. 一碗味噌湯, 豆腐, 一小塊魚片或豬肉, 加上一大盤的野菜, 所含的熱量比一個漢堡包還少. 蘿蔔, 蕃茄, 蒜, 蔥, 薑等含有預防癌症的功效外, 還有豐富的葉酸, 可以清除人體多餘的胱胺酸, 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 此外, 番茄含大量的檸檬黃素, 有助減低低密度贍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他們又遵守儒家的腹八分----即是吃八分飽. 限制飲食, 能令身體釋出更多的抗老化sirtuin. 而他們在午後喜歡小睡. Andrew Weil認為小睡十至二十分鐘對老年人有幫助.
從十九世紀的保健改革運動後, 基督復臨派的信徒便一直以素食主義為原則. 豆類, 穀類及水果成為了他們的主食. 他們每天喝五杯水, 每週吃四份堅果. 不吃肉, 尤其是紅肉, 有助降低患癌症及心臟病的風險, 而堅果都有同樣的功效. 這三個地方的飲食習慣都有一些共通點: 吃蔬果類及穀類食品. 而三地的食物清單裡面都有番茄這食物. 由此可見, 要健康, 蕃茄一定不可少.
他們的健康不只是身體上的, 在精神上, 他們都是很健康的呢. 三地的老人家每一個人都是很好卑氣的. 當然光是好卑氣不足以達至長壽.
星期三, 4月 12, 2006
長壽 (其之一)
秦始皇, 亞歷山大大帝, 道教的方士, 西班牙探險家. 看上是毫不相干的人物, 卻有一樣的希望----長生不老. 現今的醫學家, 正不斷研究我們的基因, 他們想從基因中找出令我們衰老的原因進而切法延續我們的壽命. 可是, 那有這麽容易呢? 萬物的組成, 都是從生到死的循環不斷, 從死亡中愆出新生命, 從新生命至老化死亡, 這是一個平衡的法則. 因此長生不老, 暫時都是一個妄想.
人既是不能長生不老, 那生命每一個階段都要渡過. 因此, 我們應該在不同的年齡, 保持著最佳狀態, 換句話說, 不論小孩, 青年, 壯年, 老年, 人都應該要保持健康. 先要弄清楚, 我口中的健康, 並不只是身理方面, 還有心理方面包含其中.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健康.
一批科學家, 展開了一個健康長壽的研究計劃. 他們鎖定了三個地方: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上的居民, 某幾個村莊的百歲以上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幾乎是一比一, 打破了女性較長壽的論點; 日本的沖繩島的居民及加洲的洛馬林達裡那個名叫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 三個地方的居民, 不但身體健康, 而同罹患致命疾病的比例地比其他地方的人低很多. 從研究的結果中, 得出三個地方有些其通特色, 這些特色也許就是打開健康長壽大門的鑰匙.
Andrew Weil, 一位現年62歲哈佛醫學系出身的醫生. 在1968年一篇關於大麻的研究中的總結, 差點兒令他丟了他的學位. 可是現在他可以說是一個醫學界名人, 更被時代雜誌別為一百個最影響世界的人之一. 他主張柔合西方醫學, 藥草治療和把生活習慣改變來養生. 從他的著作當中這些方法, 和研究那三個地方的科學家所得的結果, 不謀而合. 他們的長壽秘訣, 其實很是簡單, 不過不是很多人沒有去留意, 沒有實行罷了.
不同種類的食物, 都含有對身體有益同無益的養份, 那怕是健康的有機食物, 萬一吃的份量不對, 或烹調方法錯了, 都有機會產生出對身體有害又或者失去了對身體有益的養份. 因此, 我們要講究烹調方法, 正確使用不同的配料, 而且吃的時候要適量等, 這些人人都曉的常識不在話下. 我們身體內能處理我們不需要的養份, 毒素和廢物的排泄糸統. 另外, 要有健康的身體, 抵抗力不容忽視, 所以我們對淋巴腺的護理更不可忘記.
對我們有益的養份包括葉酸, 檸檬黃素, 還有高密度的膽固醇等. 而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物質則包括三酸甘油脂, 類胱胺酸, 低密度膽居醇等. 排泄系統將我們多餘的, 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因此我們要保持這個系統暢通. 每天至少要喝六至八杯水和四十克的纖維這不可少. 肝臟在排泄系統擔當的角色可不少, 口喝一小杯酒, 肝可要花上數小時去過濾毒素, 分解脂肪. 我們要保持胰島素的含量, 因此我們要維持理想的體重, 因為過重會引起抗胰島素現象, 對肝造成傷害. 而且過重即是積聚過多的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 所以我們要運動. 透過運動, 可以刺激脂蛋白分解酵素分解三酸甘油脂. 因外, 運動能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這類膽固醇能把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排戔體外, 又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淋巴線是我們的免疫系統之一. 淋巴腺內有不同的抗體, 白血球等, 所以我們要維持淋巴腺處活躍狀態. 運動可以促進心跳, 加速淋巴腺的循環.. 所以說運動是重要得很.
以上的事項和那三個地方的老人家有什麼關係呢?
人既是不能長生不老, 那生命每一個階段都要渡過. 因此, 我們應該在不同的年齡, 保持著最佳狀態, 換句話說, 不論小孩, 青年, 壯年, 老年, 人都應該要保持健康. 先要弄清楚, 我口中的健康, 並不只是身理方面, 還有心理方面包含其中. 這才是真真正正的健康.
一批科學家, 展開了一個健康長壽的研究計劃. 他們鎖定了三個地方: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島上的居民, 某幾個村莊的百歲以上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幾乎是一比一, 打破了女性較長壽的論點; 日本的沖繩島的居民及加洲的洛馬林達裡那個名叫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教徒. 三個地方的居民, 不但身體健康, 而同罹患致命疾病的比例地比其他地方的人低很多. 從研究的結果中, 得出三個地方有些其通特色, 這些特色也許就是打開健康長壽大門的鑰匙.
Andrew Weil, 一位現年62歲哈佛醫學系出身的醫生. 在1968年一篇關於大麻的研究中的總結, 差點兒令他丟了他的學位. 可是現在他可以說是一個醫學界名人, 更被時代雜誌別為一百個最影響世界的人之一. 他主張柔合西方醫學, 藥草治療和把生活習慣改變來養生. 從他的著作當中這些方法, 和研究那三個地方的科學家所得的結果, 不謀而合. 他們的長壽秘訣, 其實很是簡單, 不過不是很多人沒有去留意, 沒有實行罷了.
不同種類的食物, 都含有對身體有益同無益的養份, 那怕是健康的有機食物, 萬一吃的份量不對, 或烹調方法錯了, 都有機會產生出對身體有害又或者失去了對身體有益的養份. 因此, 我們要講究烹調方法, 正確使用不同的配料, 而且吃的時候要適量等, 這些人人都曉的常識不在話下. 我們身體內能處理我們不需要的養份, 毒素和廢物的排泄糸統. 另外, 要有健康的身體, 抵抗力不容忽視, 所以我們對淋巴腺的護理更不可忘記.
對我們有益的養份包括葉酸, 檸檬黃素, 還有高密度的膽固醇等. 而對我們身體有害的物質則包括三酸甘油脂, 類胱胺酸, 低密度膽居醇等. 排泄系統將我們多餘的, 有害的物質排出體外, 因此我們要保持這個系統暢通. 每天至少要喝六至八杯水和四十克的纖維這不可少. 肝臟在排泄系統擔當的角色可不少, 口喝一小杯酒, 肝可要花上數小時去過濾毒素, 分解脂肪. 我們要保持胰島素的含量, 因此我們要維持理想的體重, 因為過重會引起抗胰島素現象, 對肝造成傷害. 而且過重即是積聚過多的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 所以我們要運動. 透過運動, 可以刺激脂蛋白分解酵素分解三酸甘油脂. 因外, 運動能增加高密度膽固醇, 這類膽固醇能把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膽固醇排戔體外, 又可以降低心臟病的風險.
淋巴線是我們的免疫系統之一. 淋巴腺內有不同的抗體, 白血球等, 所以我們要維持淋巴腺處活躍狀態. 運動可以促進心跳, 加速淋巴腺的循環.. 所以說運動是重要得很.
以上的事項和那三個地方的老人家有什麼關係呢?
星期日, 3月 19, 2006
氣候(其之三)
當各地天氣, 各種動物, 都在異變時, 我們人類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地球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看上地球只是一個沒生命的星體, 但卻懂得調節氣候, 像生物會排汗散熱一樣. 近年科學家發現, 地球會從凍結的冰河時期突變為暖和期, 這個轉變不是過去百萬年或十萬年前的事, 而是迅速的變遷. 這個急劇的變化有多快, 有多頻密? 科學家們正不斷找尋答案.
花粉化石學家從不同地方抽取泥蕊, 去了解遠古地球的氣候. 冰川學家則以冰川及冰磧去研究, 還有石筍, 年輪, 珊瑚, 甚至更細微的如塵埃, 沙丘及深海沉積物裡, 微生物的外殼. 以生物自然的紀錄, 加上人類的紀綠如考古文物, 園藝及航海日誌等, 務求把整個地球氣候全貌給拼湊出來. 結果卻不謀合----地球正承受著過去並沒有的壓力, 而人類便是壓力製造的根源.
從最古老的位於俄勒岡中央山脈的利特湖中抽取的泥蕊, 每一公尺都包含著過去約2300年不同花草樹木的花粉顆粒. 這些顆粒黙示著地球的氣候轉變才不過幾百年的時間, 但變化可以差天共地. 從泥蕊提最的花粉顆粒告訴我們最後一次的冰期的森林是怎麼樣的. 現今那裡只有花旗松的樹木, 但在顯微鏡下卻有另一種植物的花粉, 恩氏雲杉. 這暗示著在最後一次冰期之後, 花旗松像迅雷般直蓆捲整個地區, 而恩氏雲杉亦因而消聲匿跡. 一個森林被另一個森林所取代, 在短短的200至500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什麼東西令森林和氣候有如此劇烈的突變? 再想想, 如果現在再一次的氣候大逆轉, 地球會變得更溫暖, 還是倒回冰期?
遠在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 樹木學家對那些冰封在冰下的千年鐵杉做了年輪研究, 年輪提供了遠自公元585年至現在的溫度紀錄. 結論是現今還活著的樹木正忍受著過去千多年所沒有的壓力. 是什麼壓力? 心照不宣! 科學家從石筍和珊瑚中, 也找到同樣的答案.. 過走五十年到現在, 溫度不斷升高, 從珊瑚年輪裡面, 科學家指出從1850年到1950年, 溫度還相當穩定, 但過後便倏地飊高. 在洞穴中的石筍, 是地球最豐富的氣候資料之一, 從不筍中可以看出過去幾千, 甚至一萬年來地球氣候的變化. 因為石筍裡的成份, 道出了過去地球的淹水量及降雨情況. 在不同範疇的科學家, 不論地質學家, 古海洋生態學家, 古氣候學家等, 都得出了一個結論: 地球雖不是生物, 但卻有其氣候循環. 地球能從冰期, 忽然氣溫升高, 後來再度如沉睡般回到冰期. 另一個結論便是, 現今地球萬物正正被過去二百五十萬多年所沒有的現象煎熬著.
自英國伸延至全世界的工業革命開始之後, 污染便日益嚴重, 日益可怕. 科學家無奈的表示未來三十年內, 人類將會了解整個世界已經和以往不同. 現時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經去到即使我們全人類做到零排放也不能保持現狀的階段. 夏天熱得兇, 冬天凍得要命, 已是事實. 美國颶風吹襲日漸頻密, 巨大, 歐洲多國屢受前所未有的暴風雪吹襲, 澳洲的殺人熱浪, 亞洲的泛濫等, 所有天災, 反常, 與氣候變化, 不無關係. 人類以智慧在這個物逕天擇, 適者生存的大自然中成了大贏家, 擁有六十三億人, 卻不懂善用智慧, 回饋大自然給予的東西, 只懂破壞自然, 非法砍伐, 無規劃挖掘, 政府短視的政策, 令地球及萬物成為最終受害者. 人類是令氣候改變的劊子手, 這是一個既諷刺又可恥的事實.
聽說過聖經中有關大洪水的故事. 神用大洪水把那個世界淨化, 把那些沉淪在腐敗貪婪的世人清洗, 重新塑造另一個世界, 在人類的角度上看的確是殘酷, 但在神及萬物的角度上, 也許是正確的, 更是罪有應得呢. 看見這個現實卻束手無策, 令人極度沮喪, 無知的人多如繁星, 比比皆是, 自己只能獨善其身, 盡自己個人的能力減少污染和浪費. 即使只能減少一秒鐘, 但對地球, 對整個大自然都是十分關鍵. 這一份堅持將會陪我走下去, 至生命的終結.
看上地球只是一個沒生命的星體, 但卻懂得調節氣候, 像生物會排汗散熱一樣. 近年科學家發現, 地球會從凍結的冰河時期突變為暖和期, 這個轉變不是過去百萬年或十萬年前的事, 而是迅速的變遷. 這個急劇的變化有多快, 有多頻密? 科學家們正不斷找尋答案.
花粉化石學家從不同地方抽取泥蕊, 去了解遠古地球的氣候. 冰川學家則以冰川及冰磧去研究, 還有石筍, 年輪, 珊瑚, 甚至更細微的如塵埃, 沙丘及深海沉積物裡, 微生物的外殼. 以生物自然的紀錄, 加上人類的紀綠如考古文物, 園藝及航海日誌等, 務求把整個地球氣候全貌給拼湊出來. 結果卻不謀合----地球正承受著過去並沒有的壓力, 而人類便是壓力製造的根源.
從最古老的位於俄勒岡中央山脈的利特湖中抽取的泥蕊, 每一公尺都包含著過去約2300年不同花草樹木的花粉顆粒. 這些顆粒黙示著地球的氣候轉變才不過幾百年的時間, 但變化可以差天共地. 從泥蕊提最的花粉顆粒告訴我們最後一次的冰期的森林是怎麼樣的. 現今那裡只有花旗松的樹木, 但在顯微鏡下卻有另一種植物的花粉, 恩氏雲杉. 這暗示著在最後一次冰期之後, 花旗松像迅雷般直蓆捲整個地區, 而恩氏雲杉亦因而消聲匿跡. 一個森林被另一個森林所取代, 在短短的200至500年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什麼東西令森林和氣候有如此劇烈的突變? 再想想, 如果現在再一次的氣候大逆轉, 地球會變得更溫暖, 還是倒回冰期?
遠在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川, 樹木學家對那些冰封在冰下的千年鐵杉做了年輪研究, 年輪提供了遠自公元585年至現在的溫度紀錄. 結論是現今還活著的樹木正忍受著過去千多年所沒有的壓力. 是什麼壓力? 心照不宣! 科學家從石筍和珊瑚中, 也找到同樣的答案.. 過走五十年到現在, 溫度不斷升高, 從珊瑚年輪裡面, 科學家指出從1850年到1950年, 溫度還相當穩定, 但過後便倏地飊高. 在洞穴中的石筍, 是地球最豐富的氣候資料之一, 從不筍中可以看出過去幾千, 甚至一萬年來地球氣候的變化. 因為石筍裡的成份, 道出了過去地球的淹水量及降雨情況. 在不同範疇的科學家, 不論地質學家, 古海洋生態學家, 古氣候學家等, 都得出了一個結論: 地球雖不是生物, 但卻有其氣候循環. 地球能從冰期, 忽然氣溫升高, 後來再度如沉睡般回到冰期. 另一個結論便是, 現今地球萬物正正被過去二百五十萬多年所沒有的現象煎熬著.
自英國伸延至全世界的工業革命開始之後, 污染便日益嚴重, 日益可怕. 科學家無奈的表示未來三十年內, 人類將會了解整個世界已經和以往不同. 現時二氧化碳的含量已經去到即使我們全人類做到零排放也不能保持現狀的階段. 夏天熱得兇, 冬天凍得要命, 已是事實. 美國颶風吹襲日漸頻密, 巨大, 歐洲多國屢受前所未有的暴風雪吹襲, 澳洲的殺人熱浪, 亞洲的泛濫等, 所有天災, 反常, 與氣候變化, 不無關係. 人類以智慧在這個物逕天擇, 適者生存的大自然中成了大贏家, 擁有六十三億人, 卻不懂善用智慧, 回饋大自然給予的東西, 只懂破壞自然, 非法砍伐, 無規劃挖掘, 政府短視的政策, 令地球及萬物成為最終受害者. 人類是令氣候改變的劊子手, 這是一個既諷刺又可恥的事實.
聽說過聖經中有關大洪水的故事. 神用大洪水把那個世界淨化, 把那些沉淪在腐敗貪婪的世人清洗, 重新塑造另一個世界, 在人類的角度上看的確是殘酷, 但在神及萬物的角度上, 也許是正確的, 更是罪有應得呢. 看見這個現實卻束手無策, 令人極度沮喪, 無知的人多如繁星, 比比皆是, 自己只能獨善其身, 盡自己個人的能力減少污染和浪費. 即使只能減少一秒鐘, 但對地球, 對整個大自然都是十分關鍵. 這一份堅持將會陪我走下去, 至生命的終結.
星期四, 1月 05, 2006
新年賀詞
回想過去的一年, 不少重大的事情發身在自己身上. 其最重要的可說是工作方面及學習方面. 十多個月的工作, 自己已經掌握了不少, 怎樣處理一些問題, 分類及查找不明貨物等工作都可說是上手了, 不過還有改善的空間. 不過最大的收穫, 可謂和同事們的相處. 在短短的十個月裡, 結識了一班個性不同的人, 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 和他們一起, 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當然也有不如意的時候. 這些都是新的體驗, 亦是拜同事借的書所賜.
在學習上, 承著04年對自然產生興趣, 更加不斷地吸收這類知識, 經過吸收及考思的過程後, 得到的啟示更多. 再加上對世界經濟的視野日益廣闊, 知道一個英明的領導所具備的條件及才能, 明白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而在此之上, 更深明各方面知識的融會貫通, 創出屬於自己的能力.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 這是不爭的事實. 透過學習, 把本領學好; 以智識為磨刀石, 磨出更銳利的器, 這是過去一年所領悟到的.
在音樂道上, 雖然經已達到一個高峰, 但自己的步伐從未停過. 在05年裡, 總共收集了十九張專輯, 當中不乏自己一直喜愛的樂隊. 在眾多大碟中, 本人嘗試選出最愛的專輯, 最佳的歌曲, 及最佳演奏曲. 在揀選最愛專輯的過程中, 真令人十分頭痛, 最後殺出黑馬, 芬蘭的death metal, children of bodom最新大碟are you dead yet? 為最愛專輯. 而最佳歌曲, 可謂壓倒勝, 是Paul Gilbert的we all dream of love. 這可以說是最深情的歌曲, 道盡這些單身而又想戀愛的人的心聲. 而最佳演奏曲方面, 本人特別愛好兩首曲, 最後選出瑞典結他手Mattias La Eklundh的print this!, 過可說是我所聽過的最有趣的曲子了.
最後的便是愛情了. 05年都是空白的一年, 生日時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有過告別單身的願望. 可是當想到今後我的生命旅途後, 開始沒有介意這個問題, 反而還想繼續單身. 始終一個人向前衝時, 不需要顧慮太多, 但如果有了伴侶, 要顧及的問題便會多了, 影響自己的決斷力. 隨它吧!
今後這一年2006年, 對我來說將會是繁忙的一年. 第一, 學習的東西將會更多, 更充實. 第二, 工作上將會有更新的挑戰. 第三, 在音樂方面, 將會去到新的一頁. 總體來說, 2006年的我將會躍得更高, 跑得更前. 期望新一年事事順意, 人人身體健康. 祝各位新年快樂!
在學習上, 承著04年對自然產生興趣, 更加不斷地吸收這類知識, 經過吸收及考思的過程後, 得到的啟示更多. 再加上對世界經濟的視野日益廣闊, 知道一個英明的領導所具備的條件及才能, 明白不斷學習的重要性. 而在此之上, 更深明各方面知識的融會貫通, 創出屬於自己的能力. 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 這是不爭的事實. 透過學習, 把本領學好; 以智識為磨刀石, 磨出更銳利的器, 這是過去一年所領悟到的.
在音樂道上, 雖然經已達到一個高峰, 但自己的步伐從未停過. 在05年裡, 總共收集了十九張專輯, 當中不乏自己一直喜愛的樂隊. 在眾多大碟中, 本人嘗試選出最愛的專輯, 最佳的歌曲, 及最佳演奏曲. 在揀選最愛專輯的過程中, 真令人十分頭痛, 最後殺出黑馬, 芬蘭的death metal, children of bodom最新大碟are you dead yet? 為最愛專輯. 而最佳歌曲, 可謂壓倒勝, 是Paul Gilbert的we all dream of love. 這可以說是最深情的歌曲, 道盡這些單身而又想戀愛的人的心聲. 而最佳演奏曲方面, 本人特別愛好兩首曲, 最後選出瑞典結他手Mattias La Eklundh的print this!, 過可說是我所聽過的最有趣的曲子了.
最後的便是愛情了. 05年都是空白的一年, 生日時都有想過這個問題, 有過告別單身的願望. 可是當想到今後我的生命旅途後, 開始沒有介意這個問題, 反而還想繼續單身. 始終一個人向前衝時, 不需要顧慮太多, 但如果有了伴侶, 要顧及的問題便會多了, 影響自己的決斷力. 隨它吧!
今後這一年2006年, 對我來說將會是繁忙的一年. 第一, 學習的東西將會更多, 更充實. 第二, 工作上將會有更新的挑戰. 第三, 在音樂方面, 將會去到新的一頁. 總體來說, 2006年的我將會躍得更高, 跑得更前. 期望新一年事事順意, 人人身體健康. 祝各位新年快樂!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