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5月 12, 2006

長壽(其之三)

以家庭為重, 積極過每一天, 都是三地人長壽祕方. 薩丁尼亞人的男女都擔當著不同的角色. 為了營生, 配偶間分擔不同的工作, 男主勞動, 女主家裡的大小事務及財政. 每到午餐及晚飯時, 便是一天的休息時間. 他們一家人會坐在一起面對面的進餐, 閒話家常. 他們過著傳統的農村生活.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生活過得很充實.
在沖繩, 每位老人家都有强烈的生甲斐----讓人值得活的事情. 他們擁有强烈的使命感. 而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參加獨有的沖繩互助會, 終生享有政府的協助. 或許是這兩個原因, 紓解了當地人患高血壓的疾病. 而朋友一倫, 更是沖繩的人瑞們一直活下去的原因. 每天早上祭祖完畢後, 都會和鄰居喝茶. 這些朋友互相陪伴扶持大半生, 感情深厚得已能不用說便互相了解的程度了.
基督復臨派的信徒, 除了有上帝的精神慰藉之外, 還有貢獻社會之心. 信徒們會探望老人院, 會幫助收拾瓶子送給一些貧窮的家庭. 從教會中, 認識了不少朋友, 彼此友善的談笑. 三地的老人不同的目的感支撐著他們健康地活下去. 除了目的感, 三地的人瑞都沒有一個習慣----吸煙.
Andrew Weil 說吸煙不但增加某些癌症罹患率, 更提高心臟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 吸入的氣化尼古丁, 其實和吸毒無異. 光是想像也明白, 從吸一口煙開始, 到咽喉, 食道到肺. 從肺帶著含有尼古丁的氧氣到心臟再傳至全身, 所經過的地方, 都會受到其影響. 他奉勸年輕人不要愚昧嘗試. 不過在香港, 有吸煙的習慣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年輕人, 數量不少. 據統計, 香港有三分一的中年男性都是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癌症. 而近年也發覺, 女性吸煙的人口, 不斷增加, 就這個趨勢來看, 未來女性死於和吸煙有關的疾病也將會增加.
年輕人喜歡吸煙, 有些是受到所謂的明星影響. 有的是認為吸煙有長大了的感覺. 有的受到環境影響. 姑勿論原因是什麼, 都不出於一個共同理由: 他們需要自重感.. 自重感不但年輕人需要, 不論年齡的人士都渴望擁有.
自重感是自我尊重的意思. 人們都想有一種他們想要的優越感. 年輕人想得到別人的讚美或是注意, 進而令到他們內心與某些同年的年輕人區分開來, 而這個區分能令他們覺得升提了自我. 自己的偶像抽煙而有樣學樣, 來得到自我和別人區分開來, 表現自己接近自己的偶像, 用以得到自重感. 有些年輕人錯誤認為吸煙是大人才做的事, 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 沒有自信, 因而嚮往成為大人, 認為自己成人之後便有能力做某些事, 所以使吸煙了. 有一些年輕人沒頭沒腦的, 眼看身邊的朋友, 家人有抽煙的習慣, 如自己不一塊兒抽的話, 就覺得自己像是比下去似的, 又或者覺得自己不能和他們溝通, 因此自己又跟著做, 令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 進而得到自重感.
自重感對一個工作的人來說, 更是強烈. 自重感能令工作更順利. 大伙兒都抽煙的, 而你又不抽, 就好像很難容入大伙兒中, 因為沒有共同的話題或嗜好, 較難打開別人的金口, 同事之間彼此不能了解, 在工作上便不太順利. 如果大家都有同樣的話題或嗜好, 溝通便容易得多了. 而抽煙比起找尋同共話題更容易, 更快的容入其中, 因此有樣學樣了. 有些人認為自己有一些缺陷, 因此變得沒自信, 自卑, 從自卑心作祟下, 自己想做一些事來轉移別人的視線以掩飾自己的短處也好, 或是用以變成一個普通人都好, 錯誤地認為做一些一般人不喜歡的事或壞習慣別人就會覺得你有性格, 進而提升自重感.
也許我舉出的例子太少, 太草率, 但這一批人為數不少. 為了獲得一丁點的自重感而去做一些既浪費金錢又危害健康的事, 值得嗎? 做人一定要隨波逐流嗎? Andrew Weil說過抗拒承認自己年老, 是逃避的行為, 對於精神健康是最大的障礙. 換過角度說, 即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 進而以對自己身心健康的方法去獲得自重感. 那麼這個自重感才是最實在最大的. 現今社會的人, 只重表面, 只重短期的利益而忘記自我. 逃避不是辦法, 只有面對才是勇氣的表現.
接受自己的缺點, 做人才更豁達. 三地的居民給了我們這麼寶貴的心得, 我們應以此為鏡, 為自己開啟健康大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