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正致力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水源短決的問題. 好似中國除了黃河缺水外, 還要應付北方乾旱氣候和南方卻因豪雨引發水災的困擾. 面對南澇北旱這問題, 政府計劃了比三峽工程更巨大, 投資更高, 歷時最長的南水北調. 以南方多出的水去補充北方的乾涸, 實行以一箭雙鵰把南北方問題一併解決.
在美國加州, 約有70%食水是由雨水及雪水得來的, 可是卻落在人口較少的北部, 但80%的需求來自南部的地方. 因此, 40年前就建造了加州引水渠, 把水從沙加緬度―聖瓦金(Sacramento― San Joaquin)三角洲引到南面城市, 包括舊金山, 聖芭芭拉, 洛杉機, 聖地牙哥等. 本想以水利工程去解決水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可是亦因為這些水利工程, 反過來令人口不斷成長. 到幾年前, 為了減輕三角洲的抽水壓力, 保護三角洲的生態系統, 政府把爭議三十年的提案實行. 就是建造一條名為外圍渠道(Peripheral Canal)的巨大水渠, 繞過三角洲, 直接向南方城市供水.
只要有錢, 缺水便不是問題. 貴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國的中東地區, 在1970年代就以海水化淡去解決水源短缺的問題. 現在已有3億人150個國家, 由海水化淡技術取得食水. 而海水化淡技術經過多年發展, 也有所進化. 早期技術是由強力蒸餾, 把水變為蒸氣去脫鹽, 再將蒸氣變回水. 時至今日, 最先進的化淡技術, 要數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和澳洲伯斯的逆滲透. 其原理是用特殊的膜過濾鹽分. 好處是消耗的能量比早期方法少.
為了進一步節省海水化淡所用的能源, 科學家正研究三項新技術, 並陸續上市. 第一項最早投入市場的, 叫作直接滲透. 首先使水通過有孔的膜, 進入容易蒸發含鹽量比海水還高的溶液中, 再以低熱把溶液中的鹽分蒸發掉去取得淡水. 另外的兩項技術大同小異, 就是將膜重新設計, 一是加入奈米碳管到膜中, 管口有電荷, 能排斥帶有正電荷的鹽離子, 讓不帶電的水分子得以通過膜而得淡水. 另一種是把水分子通過蛋白質膜孔, 這種蛋白質能引導水進出活細胞, 由通道的中心管的正電荷隔離鹽分濾成淡水.
解決缺水的問題, 經濟實力少的發展中國家也不遺餘力, 而且更具創意及成本效益. 好似肯亞就發明了名叫LifeStraw的淨水吸管. 它能過濾地表的污水, 減少細菌及病毒的傳播. 一枝能過濾大約1000公升的水, 而一枝成本不過是一美元. 還較短的款式, 能過濾600公升的水.
濾水設備品牌Pur, 製造了一種粉末, 這種粉末混入污染的水中30分鐘, 便能殺死細菌, 還把污物, 金屬物質和寄生蟲凝結成塊狀, 讓大眾也能享有乾淨水, 降低患水媒病的風險. 在南非, 有人發明了輪狀的儲水器, 用以給距離水源偏遠的農村地區取水時較輕鬆.
解決水問題, 不能靠大興土木. 好似南水北調, 所牽涉的地方甚多, 人數甚巨, 需時太長, 遠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加州的水管方案, 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把別人的水引到自己的城市. 中東地區以非再生能源換取短缺的資源這奢侈做法更不可持. 再者, 海水化淡會留下高鹽度的鹵水危害環境, 而且海水化淡技術本身成本已很高昂, 縱使現在現在成本比20年前已降低很多, 但所費也是不菲. 唯一能解決用水問題, 就是我們更有效率的用水.
1990年, 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令大量黑人由貧民區擁入城市的住宅區. 當時住在德爾班(Durban)的市民用水是免費的, 因此任由水管滲漏或破裂, 使區內流失42%的食水. 後來政府實行大規模的改善措施, 更新所有的水管, 把沖廁馬桶由15升改為7升, 將水龍頭換成省水的設計, 並設置水錶, 每戶每天可以免費用200公升的水. 經過一連串的措施, 德爾班用水的人雖然不斷增加, 但用水量卻比1996年還少, 用於水的投資不到一年已回本, 更擱置了築水壩這項鉅額工程. 官員預計即使將來再增加多幾十萬人口, 用水也不成問題.
經濟理論中, 有個叫〈共有財產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它以牧人們共用一片牧草地放牧為例, 說明牧人們為追求個人利益, 不停地增加自己的牲口, 最終草地因放牧過度而荒漠化, 造成集體的悲劇. 德爾班的例子說明, 有效的用水能帶來巨大的好處. 我們應有正確用水的價值及道德觀, 讓現水資源用之不竭. 讓我們每人盡一分力, 凝聚改變世界的洪流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