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月 18, 2011

H2O(其之一)

水, 就是H2O. 一個由兩個氫原子(H2, hydrogen)及一個氧(O, Oxygen)原子組成的無機物質, 卻是孕育天地萬物的搖籃. 水比什麼生物都出現得早, 而形態卻從沒變化. 地球有71%被水包圍著, 人類體內亦有三分之二是水. 缺水兩三天, 我們就會死, 若在酷熱天氣, 一天也受不了. 正因是水的獨特性, 讓人萬世歌頌. 大多宗教也以水為本, 從聖經中可見”諸水之間要有穹蒼”; 巴比倫人當時認為世界是由鹹水和淡水混成的; 印第安人傳說中, 記著大地之母是由一滴水而受孕; 馬雅人相信天然的井水是與冥府的橋樑. 身處亞洲的人, 傳統對萬物存著敬畏, 對江, 河, 湖等奉若神明. 像湄公河被尊稱為諸水之母, 印度的恆河也有類似之稱; 而我們中國人的黃河, 更是炎黃文化發源地. 日本的神道教, 有個”褉修法”儀式, 就是以神聖的瀑布洗去一切污穢. 不論遠古還是現在, 何種的宗教也一樣奉水為神聖, 用以淨洗世俗.
可是其神聖, 並沒有為它帶來珍惜, 反而不斷苛索, 令水日潮枯竭. 地球有97.5%的水是鹹水(96.5%是海水, 1%是含鹽地下水, 鹹水湖及微鹹水), 只有2.5%是淡水. 換句話說, 整個地球的人就是仰賴這一丁點的淡水為生. 而這2.5%的淡水, 大約70%是冰和雪的形態, 其次是30%的地下水, 剩餘的是0.25%湖泊及河川, 還有大氣中的水氣. 雖水氣只佔了淡水總量的萬分之四, 但含水量是所有湖泊及河川的六倍. 一般統計將數據加總, 得出我們並沒有用水問題. 但當我們剔除再生水, 加上人口分布及密度, 得出一個結論:

全球20億人正面臨或忍受者缺水問題

另一個問題, 就是分布不均. 好似那30%的地下水, 絕大多數都處於深層處, 以現在技術根本無從抽取. 而地表水大多也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 或者變成洪水沖入大海. 以加拿大為例, 整個國家擁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地表淡水, 卻不到全球1%的人口. 更甚者, 從農業的灌溉, 到工業革命, 加上前述產生出的人口爆炸, 人類用水量是300年前的45倍. 占全球用水量70%的農業, 灌溉著全球40%的糧食作物, 養活著全球人. 換言之, 缺水意味著糧食也會跟著減少. 缺水的痕跡, 已經到了隨處可見的地步了.
據世界銀行的報告, 到了2025年, 全球將有27億人會重度缺水. 其實目前已有近12億人飲用著不清潔的水. 因飲用不淨的水而喪命的人, 每年就有500萬. 加上每年因沒有水清潔而死亡的330萬人, 每年有近一千萬人因缺水而死去, 令人痛心疾手.
而隨著全球暖化, 氣候變得更不穩定, 雨水更難預測. 好似印度, 雨季通常在6月至9月間帶來全年四分之三的雨量. 可是在2008年, 竟然七個月沒有雨水. 又因過度抽取井水, 地下水層正急遽下降. 30年前挖10呎井就有井水, 現在至少要挖120呎才有10%機會有水.
北美五大湖, 就是蘇必略湖, 密西根湖, 休倫湖, 伊利湖與安大略湖. 五大湖覆蓋美國八個州和加拿大兩個省, 面積超過24萬平方公里, 為美國主要水系之一. 可是在氣候變化的陰霾下, 五大湖區降水減少, 同時氣溫上升導致湖水蒸發, 再加上人們消耗, 令五大湖水位創下30年新低.
而對於氣候變化感受最深的, 莫過於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川. 這個世界上除極地之外擁有最大量的冰, 為長江, 黃河, 湄公河及恆河等源頭, 供應著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的用水. 但過去一世紀, 整個屋脊暖化速度是地球平均的兩倍. 對冰川造成無情的破壞之餘, 冰川的水正逐漸減少. 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測量近七百條冰川, 發現九成半冰川正在透支, 間接影響土地荒漠化, 已約有六分之一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