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11, 2005

俗流

(多年來, 我想寫這題目, 可是每次都打住了. 因為如我真的寫了這文章出來, 惹起別人的憤怒便不好了. 可是, 近年所遇到的, 聽到的事, 越來越混帳. 黑白顛倒, 是非不分, 已經到達不能再忍的階段. 某些人態度之不恭無以復加, 如同野人一樣野蠻, 一點人際技巧也沒有. 適逢看過關於人際技巧的書籍, 更覺時下的人粗鄙, 因此寫下這一篇文章.)

回想起多年前的樓時高峰期時, 如果你說樓市會跌, 那你身邊的人一定會恥笑你, 說你沒見識, 沒眼光. 現在, 我回顧在這個時段, 發現了很多大道理出來, 可是有幾多人能明白, 能以小見大的去融會貫通呢?
從表面看上去可得到第一個結論: 沒有實在的勞動, 所得的錢財是不可持的. 第二個結論是: 要獲得錢財, 是需要付出若干的代價. 當年所有人像是著了魔般不斷去炒樓, 不斷不斷把樓市加熱. 這時的人, 不事生產, 好吃懶做, 現在終於得到了惡果. 而其惡果更是無比的大, 負資產這名詞便是由那時開始流行的. 經濟泡沫破了之後, 那些人的態度可謂一百八十度轉變, 怨天尤人, 故亂遷怒於人. 早知結果, 又何必當初呢? 我永遠深信, 當你要做一件事時, 你一定要有一個會有機會失敗的覺悟加入你的計劃裡. 世事沒有十全十美, 不如意的事一定會發生, 所以若你能在計劃時加入風險進去, 縱使不如意的事發生了, 也有可能控制得到; 再說, 如控制不到的話, 你都己有這個覺悟, 因此對你的傷害也不會太大, 你能容易的振作起來. 這是我這麼多年向人講的道理. 可是有幾多人會明白呢?
家母曾經說過, 不辛勤工作, 又哪裡得到世間財呢? 凡做什麼事, 總要付出某些東西去交換才成功. 當我要去一個講座, 我要付出時間, 前往那個地點的車資, 更有可能我要帶備書寫工具把精要的記下, 才能得到那個講座所說的知識, 道理. 世間所有事, 沒有付出, 你不用妄想去得到分毫. 我想在香港沒有人不知誰是李嘉誠吧? 我想問他的財富是不是天跌下來給他的呢? 你知道人家有今天的成就, 是用多少的血汗, 奮鬥, 精力, 時間換來的呢? 現在的人真的很無知, 只眼紅別人的成就, 沒有想過為什麼別人可以這麼富有, 而你這麼潦倒. 有些人更痴心妄想要不勞而發大財, 這與不想吃東西但又想肚子飽一樣荒謬. 某個經濟學家說過, 世上沒有免費午餐. 我知道很多人都聽過這句名言, 但係有幾多人明白呢? 無知! 太無知!! 有夠無知!!! 可惜, 無知的人卻隨處可見, 這就是現今香港之所以落後於人的地方.
從深一層去回顧當年的樓市高峰期, 又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一, 眼光遠大的人, 往往被人非議; 二., 意見與別人不同的人, 往往遭人譏笑; 三, 說出事實的人, 往往會被別人抨擊. 四, 有上述三點的人為數很小, 反之只會批評的人就很多. 不論什麼時代, 這個現象非常普遍. 為什麼有些人眼光可以這麼闊? 因為知識. 真正的知識份子明白知識的力量是無限的. 從追求知識這個階段裡, 讓自己的眼光開得更闊, 能穿透所有的事件本質, 得出多角度的見解, 這些本領不是俗人可以得到的. “操千曲而後曉聲, 觀千劍而後識器.”這是真正的知識分子有的素質. 可是大部份人都沒有這種眼光, 當有人說出與他們意見相左的說話時, 這些俗人便以不可思議的眼光看那些人, 懷疑別人的知識, 對事實的了解, 再而便以語言加以諷刺, 單打. 認為那些人說的話是瞎扯, 天方夜談, 進而加以杯葛, 打壓那些人. 這些俗人自卑, 卻又嫉妒那些人的眼界, 因此惡意中偒, 真是可悲至極.
這個世道大部份人都是俗人, 他們互相影響, 漸漸變成一個群體, 令有些沒腦袋沒主見的人也加入其中, 因為不想被人排斥. 因此, 當有一個意見不同的人出現時, 就像白紙上的一個紅點一樣特出. 在俗人的眼中, 這紅點就是異見人士, 是不可信的, 是危言聳聽的. 而沒主意的人當然地又加入多數人的群體一起指責異見人士的言論, 如此, 本是說白的少數人, 都變成黑. 那班說黑的群體, 都變成白了.
這些俗人, 有腦袋卻不會思考, 短視又好逸惡勞, 沒有好好的認識自己, 被世俗不良風氣所吞噬, 迷失自我. 沒有堅定的心, 別人做什麼, 自己又跟著做什麼, 一點兒主意也沒有. 不知事非對錯, 不分青紅皂白. 這一群人是不是很可笑呢? 是. 但這群人偏偏就是佔社會的大多數. 試想想, 當大多數人都是俗流時, 社會糟榚情況簡直難以想像.
我絕對同情這些庸俗大眾, 這些井底之蛙. 而我亦多謝他們, 正因為他們的出現, 我明白為什麼當年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 俗人不斷抨擊, 又用圖畫譏諷他. 伽里略不斷引證日心說才是正確時, 卻被迫上法庭加以欺壓. 他們就如我上述所提出的結論一樣: 有著必需承受風險的覺悟; 雖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但影響是永遠的; 提出當時違反世俗的真理時遭人非議; 意見和世俗不同而被人譏笑; 說出鐵一般的事實, 卻換來批評; 最後, 這些影響深遠的人都是為數很小.
說到這裡, 明眼人一定知道我只是借題發揮. 我不敢自命不凡, 更不敢和古今中外這些影響深遠的偉人相比. 我實在太渺少了! 不過, 我明白擇善固執的道理, 亦了解自己的主見和許多人不同帶來什麼後果, 但是我決不會退縮, 更決不會從俗. 俗人和真正知識分子的不同在於大家背負的東西, 這正如孔子說小人和君子的分別一樣. 今後我會一如以往, 在世俗這個大染缸不停向前, 即使獨自上路, 也義無反顧.
偏激? 固執? 如果你用這些評語, 去給予一個, 經過深思熟慮, 擁有廣闊的眼光, 願意說出真相的話, 恭喜你! 你已經是俗流了! 我亦都會由衷的感激你, 你讓我”見不賢而自省”. 有燕鵲, 才能突顯鴻鵠之志; 有昏庸的人, 才能突出志者的信念. 我能不感謝這些人嗎?

星期五, 9月 09, 2005

生辰

今年的生日是特別的. 因為我終可拾回兩年前所失去的東西----快樂. 記得上年的生日, 猶如刀割. 因為感情的問題, 我喪失了自我. 整天都心不在焉. 加上學業上的不如意遭遇, 我跌落萬丈深淵. 前年的生日, 也是令我感慨良多. 眼看自己一事無成, 還虛度著自己的青春和光陰, 總覺得生日是受難日, 告訴你老了, 告訴你又浪費了一年了, 這十分難熬啊!
雖然這兩年活得很不如意, 但也不是一文不值的. 前年的我在音樂的世界裡, 可謂一日千里. 不斷的突破, 眼界開拓得前所未有的高. 沒有前年的我, 就沒有現在身處音樂高峰的我.
上年的我對現在的我, 也是影響深遠. 在巧合之下, 迷上看某本雜誌. 在雜誌中, 窺見地球最原始, 最美麗, 最動人的一面. 從大自然萬物微妙的關係, 獲得了無比的養份和啟示, 明白生命的意義, 造物主付予萬物運行的法則, 這是我以前一直沒發現的.
上年尾及今年的年頭, 有兩個人令我更進一步. 他們一個給予我安慰, 一個帶領我慢慢走上世界的舞台, 沒有他們, 也不會有今日的我. 一個是魔術師, 一個是肥輝.
我曾說過, 魔術師是了不起的人, 他們以熟練的手法表演, 賺得觀眾喜悅的觀笑, 我這位魔術師也不例外. 當我身枷著悲偒, 痛苦的鎖鏈時, 是他用神奇的魔法, 驅走我身上的枷鎖, 令到我得到不少的安慰. 看似簡單又普通的魔術技巧, 卻變化千萬, 這令我為之陶醉. 從他的表演中, 我看到他對魔術的熱盛及熱愛, 這也令我為之敬佩的. 就是他, 魔術師, 伴著我走過陰霾. 可以說, 沒有他, 便沒有現在的我.
肥輝雖然是勞動階級人士, 可是他對世界的觸角一點也不遜色. 他對投資市場頗有心得, 而這些知識都是他自己自學回來的. 他引領我上到這個世界市場的舞台, 令我獲益良多. 和他討論世界大事, 經濟, 從他對經濟的認識及見解, 比我還透徹詳細. 在討論中, 得到不少的結論和答案, 也得到了不少啟示, 這些東西對現在的我十分重要, 沒有他, 便沒有現在的我.
自己本是一個愛獨自思考的人, 上至天文地理, 下至地方經濟發展, 人生哲理, 自身的何去何從, 無一不想. 這兩年, 對我的思考衝擊是正面的, 是巨大的. 從大自然中我得到啟發, 加上我對商業知識的增多, 透過討論及閱讀, 更加完備, 進而昇華, 令我能得出世界運行的法則. 這些都是兩年前的我, 始科不及的.
現在的我, 經己工作, 同事們也待我不薄, 令我受寵若驚. 在學業方面, 不斷的閱讀, 加上電腦的幫助, 及自身對智識的渴求, 我覺得, 我比以前更努力, 更了解書中的理論, 這是好事. 對親人方面, 表面看和母親, 弟弟們彼此好像我因工作而疏遠了他們, 但原來內心一直和他們一起, 這令我很感動. 在愛情路上, 有點遺憾, 我還是一個人. 可能自己害怕一個人走進自己的私人生活圈子, 所以有些害怕與女性太接近. 不過, 我明白我要進步, 就要面對這個問題, 我正在一點點地打破它, 期望我可以快些遇到至愛吧! 最後, 工作對許多人來說很普通, 因為這是人生必經的階段, 對我來說卻是我夢想的第一大步. 現在我感覺到我的步伐正正是向著我的夢想推進著.
我一直相信有命運. 我每一天所遇到的事, 看到的人, 做過的事等等, 那怕是一分鐘, 甚至一秒, 對未來都有所影響的. 之前我討厭命運, 因為自己活在痛苦之下. 可是現在不同了! 我喜歡命運. 之前的痛苦, 是它給我的磨練. 命運如風一般吹著, 引導我這一隻鳥兒乘著它而飛翔. 我要飛得更高更高, 能夠伴著雲彩, 伴著月亮, 伴著太陽和星星, 直至人生終結.

今年生日的願望:
希望我身邊的家人, 朋友都身體健康.
我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能夠再向我的夢想踏前多一步.
我可以找到我的另一半.

星期三, 9月 07, 2005

擁有, 失去

九月五日, 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 朋友的狗兒去世了. 這隻狗兒, 可謂見證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 陪伴著我朋友的童年, 朋友和牠的感情, 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 現在牠離世了, 看朋友表現平淡, 我卻感覺到他心中的震撼有多大. 而我的心情, 和兩年前某位中學時期的朋友, 阿健, 去世時一樣.
記得那天很諷刺地是西方的愚人節, 朋友打給我說阿健交通意外去世了. 當時我第一個反應真的是不相信的, 因為那天正正是愚人節, 可是事實卻不會因為節日而變成虛偽. 阿健出殯那天, 我心情複雜. 老實說, 我和他以前根本不是很熟絡的朋友, 可是那時站在他的靈前時, 那種心情, 就像失去了一些東西似的, 好像自己的一部份都失去了一樣. 現在朋友的狗兒的去世, 勾起了這一種感覺, 這種感覺, 和我站在阿健靈前時的心情同樣熾熱. 在我心中, 有生命的東西, 都是同等的, 而且他們代表著我們回憶的一部份.
”見其生, 不忍其死.”我想這一句可以總結我那時和現在的心情, 換個角度來說, 可能我太明白這句的意思, 所以不敢去擁有一些東西, 因為當你擁有之後, 你不斷付出你的感情下去, 直到有一天失去或終結的時候, 那種痛苦, 那種空虛, 筆黙難以形容. 對! 我不是尊指寵物和朋友, 感情正可以貼切地代表著這種心情.
昨日聽到某個同事說他和他相處六年的女朋友分了手, 他語氣平淡的再說, 原本已經去到談婚論嫁的地步, 可是他女友因為不願再等他而和他分手了. 聽到這裡, 我不其然想到, 我比他好, 至少我還未開始過, 失去這種感覺還離我很遠. 可是聽過他的遭遇後, 我一時不知道自己該如何自處.
我渴望能有一個伴侶, 將來能伴我終老, 可是當有機會的時候, 我卻不敢向前走; 就算行了, 去到關鍵的時候, 便害怕, 害怕失去, 最後裹足不前. 還未開始便害怕失去, 但自己又渴望擁有, 這是一個既糟糕又可笑的矛盾心態. 如果是養寵物這些小事, 大不了便不養了事, 所以我不會養寵物, 這個很明確. 可是愛情, 這個關乎自己及對方, 影響自己及對方很深遠的問題, 牽涉到更多的人, 更多的事, 相比之下, 我真是講不出什麼來.
六年的感情, 都可以付諸東流, 那愛情是不是朝不保夕的東西? 開始懷疑真愛是不是真的存在. 而我該何去何從? 忽然間, 我覺得自己很懦弱, 很無知, 又渺小. 擁有, 失去, 對人的衝擊真是很大啊! 也許是我庸人自擾, 太多愁了. 可是, 這些事卻不時在自己的身邊發生, 那我應該如何自處呢?
想得太多了, 不禁自己的鼻子有點酸, 強忍著盈眶的熱淚, 內心的悲傷籠罩了整個房間. 去世的朋友, 死去的狗兒Rocky, 同事的遭遇, 我要如何自處, 這幾件事情, 像放影機高速轉動功能一樣, 不斷在我的腦海裡旋轉, 頓時也令自己的思緒變得混亂......
衷心希望朋友節哀, 不要太傷心. 又衷心希望同事能盡快走出失去女友的悲傷,重新振作. 至於我......真是找不到安慰自己的說話......

星期日, 8月 07, 2005

唏噓

八月五日, 是她的生日. 相隔六七年多, 我還未放下這個包袱. 日光隱耀, 換來層層疊疊厚厚的雲. 暗暗沉沉的雲, 加上零聲的雷響及點點微雨, 更令我心情一沉再沉. 坐在車上目無表情而內深卻無比激盪的我, 天氣彷彿以我的心為中心而發般. 悲哀的表情, 哀怨的眼淚, 無奈的吶喊. 天, 為我而發.
到現在, 姻緣路上還是一片空白, 迷糊不清. 雖然暗自下決心不會猶豫, 但若我百分之百說我完全不擔心是說謊的. 我亦有自憐的時候, 只是別人看不見吧了. 那一天, 諸事不順, 身心疲乏, 令我的歡容大減失色. 強顏歡笑的自己, 不看也知有多難看. 自己也不想這樣, 每逢八月就會有這樣的悲哀. 這悲哀猶如流行性感冒般令我短暫性失去方寸. 要克服這個”感冒”, 除非已成一個圓滿的人生才行, 而現在還未完整. 那麼, 我也只有無奈地承受著短暫性的迷失了.
“緣, 這個東西撞過來時, 你擋也擋不住! ......我以前我也說過不結婚不生孩子啦! 到現在卻是另一回事了!”中午飯時, 一位新來不久又喜歡講自己經驗的同事對我說. 和這個同事說過話都不難感覺到, 他是一個很樂觀的人. 可是我聽到他的經驗後, 也不禁替他哀傷. 也許就是我這種時常背負著別人悲傷的性格促成這個”感冒”吧. 我明日這種性格會令自己陷入難過之地, 可是我卻因為這種性格而能不斷的向前走到現在. 今後我都會一如以往的向前走, 即使只有一個人, 步速也不會變慢. 追求絕頂音樂時是這樣, 對大自然也是一樣, 對自己的目標也是,. 擇善固執, 我不覺有不對!
姻緣是不是來時躲也躲不了? 我也不知道. 而對她的思念, 我不會掩飾, 一時的感冒好快會過, 不會誤事. 既然主意已定, 康復了便繼續朝向這個方向走吧.

星期三, 8月 03, 2005

玄奇之夜

七月三十一日的晚上, 令我覺得玄妙而笑. 這一笑可說是活了這麼多年中最真率最會心的一笑了. 在六樓飯堂吃過宵夜後, 我走到地下找加完班放工的同事. 那時天色是暗紅色的, 雲朵們也可清楚見到, 從黑夜看雲朵更覺其幻化莫測, 看上一是一朵雲, 但當你留心些, 便會覺得其層次不同. 配著黑色, 雲就像在黑洞行走的太空船般. 在暗紅色和黑色混合的天空中, 沒有半顆星星出現, 肉眼看上去, 除了雲什麼也沒有. 加上幾片雲後, 這個層次令我有些暈眩, 或許我被天空的顏色影響了吧.
我呆看著天空, 縱使公司那兩輛專送加班同事離開的旅遊巴士那個隆隆作響的馬達怎樣嘈吵, 也打不斷我一片平和的思緒. 咆哮的馬達聲遠去後, 忽然想到附近油站買糖果, 這個念頭也真夠奇怪, 吃過東西, 肚子飽了, 生理上根本沒有告訴我要吃的訊息, 可是偏偏就在那個時候喚起我吃甜食的味道, 這也太奇怪了吧!
當我起行去購買的時候, 不經意的抬頭一望, 竟然看到代表我的星宿----月亮. 這個新月形月亮在漆黑一片的天空下, 尤其明亮, 十分美麗. 正因為想吃糖, 那只有附近的加油站才可買到, 又正因為這樣, 我才看到這個美麗的一刻, 那究竟是我下意識感覺到會有這一刻, 才有吃糖的意思引導我到這裡? 還是大自然給予我, 這個愛幽山之人的一份禮物? 還是我受上蒼所疼, 祂故意安排的? 不知道. 一切都是玄妙. 現在我只知道要享受著這個時刻, 才不會辜負自己.
出了油站, 再看看天空, 月亮再不見了. 這個曇花一現的情景不斷在我腦中徘徊著. 冥冥中自有主宰, 令我不得不相信, 更期待日後有更多的驚喜, 讓我的人生更加上更多色彩吧.

星期日, 7月 31, 2005

晨曦, 雲

我不愛上早班, 因為早班工作時間是七時半, 我最晚要五時起床. 對於一個習慣在夜間工作的人來說, 這是一種折磨. 拖著一雙通紅的眼, 移動著疲倦的身軀, 也真夠難熬.
不過, 當巴士去到青馬大穚時, 整個人也會亮起來. 從水平線上浮起了蛋黃色的晨光, 告訴著太陽要出來, 一天要開始了! 金黃色的耀眼海水, 配合著被藍天淡化的柔光, 交織出一部扣人心弦的樂章. 對於我這個享受時間脈搏的小伙子來說, 這景象一點都不會錯過. 看著它, 令我有無比的快樂, 更令我的精神升華, 忘記了早起的勞累, 這就是大自然. 就是這魔力, 令我舒暢, 快樂. 下一次早更, 起床時是夢魘, 但當想到可以看到太陽的禮物時, 夢魘也是美麗的.
如果雷是配角的話, 雲則是一個萬能角色, 既是主角, 亦是配角. 雲能變成黑色, 化成雨, 雲也能遮天蔽日, 把陽光隔去令大地象黑夜般. 雲可乘著風到各處, 看上笨拙, 其實輕得像羽毛一樣.
我喜歡雲, 只因它有百看不厭的樣子. 時似輕紗, 時如棉花; 時而零散, 聚時層次變化無窮. 日出時, 雲就象是白色的顏料, 中和天空中的陽光, 這時雲的顏色就如檸檬皮的色彩一樣柔和, 與海水發揮出金黃色也可陳出不窮的景致, 又不會奪去太陽這主角的出場, 這是天與水的妙配. 日落時, 雲就是綠葉, 襯托出黎明的漂亮. 雲被染上暗藍色和橙色, 其二色產生了美妙的化學作用變得深色而輪廓分明, 托出黎明金橙色的燦爛, 而黎明的清晰又把深輪廓的雲推出來, 互相唱和, 其景象之美, 非筆墨可形容.
時常看見雲, 不禁想擁抱它們入懷. 記得有次遠足, 途經大帽山. 時藉晚冬春初時份, 雲霞們依附在山上, 我和友人登山, 就好像兩個學仙術的年輕人, 而仙人給我們一點點的考驗. 當我們入到山上, 後面的路便被雲朵把圍著再看不到踪跡, 這種神秘的味道沒去過的人真難以想像. 雲當然是擁抱不到, 但當雲穿過我身體時, 我卻實實在在的感覺到我是在抱著它的. 不過與其說我抱著它, 不如說它抱著我吧.
第二次我有抱著雲的感覺可說是廿四日的事. 這次去西貢蚺蛇尖, 在登上這山的半途中又和白雲們相擁起來. 雖太陽曬得兇, 但白雲們依然好好的馳騁天空. 久別重逢, 我和白雲也情不自禁地相擁著.
雲啊! 一個我無時無刻都想它的朋友, 一個逗我開心的朋友, 一個給我平靜的朋友. 我喜歡她!

星期二, 7月 26, 2005

黑夜, 雨, 雷

許多人都害怕黑夜. 可能黑色代表著神秘, 給人不可預知的感覺吧. 亦因因如此, 所以人們認為黑色代表邪惡, 與光明成對立之勢. 另一個我想到人們怕黑夜的原因, 也許是他們有邪念吧. “平生不作虧心事, 半夜敲門也不驚.” 作了違背良心的事, 怕東窗事發, 產生了對黑夜的恐懼. 黑色也代表著死亡, 我想他們未必明白多行不義必自弊的道理, 但行為上他們卻十分明白呢.
而我對黑夜卻情有獨鍾. 或許我的命宮是太陰獨坐關係吧. 太陰即是月亮, 月亮在夜間才出現. 在清明的夜空上, 黑夜配著星星們, 映襯出月亮的美麗及明亮, 所以黑夜是月亮的好朋友. 黑夜帶給我寧靜. 在沒有人騷擾的黑夜處, 腦袋特別清晰. 思路清晰, 令我更容易找出問題答案. 而事實上, 我在夜間工作比起早班時工作出錯率低很多(在我記憶中, 早班的出錯率有三四宗, 而夜班是零!). 黑夜帶來了閒適的環境, 在黑夜中細味著時光, 忙裡偷閒也不錯呢. 黑夜, 是我的黃金時間.
水, 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奇妙的東西. 除了它是地球上萬物生命之源之一, 以人類有限的知識來說, 也只有地球上的水才是液體. 水這物質違返了化學的規則, 它不像其他物質一樣, 變化成固體時密度會增加, 反而會膨脹成格子的結構, 分子與分子之間還有許多空隙. 當固態水受到壓成時, 它會變回水; 當壓力減少時, 則會變回冰. 就是這個現象在冰川處運作著. 水最美妙的地方便是展示大自然出平衡不差的一面, 每個水份子中的兩個氫原子扣著其他水分子的電子對, 而强度更是恰到好處, 這使水的流動不會變差, 也避免了水的性質變成像玻璃般. 水活性了蛋白質, 令其有組織地排列, 有助生命的組成. 可是近幾個月人們對水可謂聞風色變, 暴雨做成的泛濫, 人命傷亡, 真是無法估計. 而另一邊廂, 人們則是望雨望得要命. 全球天氣反常,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這可是大自然對我們的報復, 又可看成人類自取滅亡的先聲, 看過我寫關於氣候的文章, 也不難明白.
說起氣候這個主題的文章本有第三篇的, 在四月時我已寫到一半, 可是到現在還沒有完成, 令我很不好意思. 應承我的朋友們, 八月一定會完成的.
雷, 在我心目中猶如戲中的第一大配角. 它是戲裡的楔子, 一個序幕, 好讓觀眾們明白整個故事的大綱. 昂首天空, 看見雷暴便知道大雨即將降臨, 在外國它更是龍捲風出現的先兆之一. 不要因為雷是配角, 便小看它的威力, 這條從天而來的巨鞭鞭過的地方必是體無完膚, 盡變焦土. 上個星期香港人對雷可謂又畏又恨. 適逢炎熱的天氣, 遇著雷暴擊中電纜而令到家中停電. 沒冷氣又漆黑一片, 加上外面憤怒的咆哮, 令不少人也害怕. 雷, 其實是很美麗的. 當你看到它們千變萬化的身形, 劃破寧靜的天空時, 你便會被地迷到. 不同的閃爍, 敲出不同的聲音. 有時卻藏頭露尾, 只聽到它的叫囂, 這是它令人著迷的地方. 如你問我害不害怕雷, 我可以告訴你, 我會害怕一個會叫我起床的朋友嗎?

星期四, 6月 16, 2005

插篇 (11/6)

我又開始頭痛了. 在五月初五的香蕉月下, 我身處其中, 心情複雜. 家中的繁瑣小事, 學習的問題, 同事的離去, 令我心情煩躁. 不過, 家裡的和學習的問題猶可解決, 畢竟還是小事一樁, 而且事的離開, 我卻愛莫能助. 這令我對廣大基層的工人更加同情, 憐憫.
就在兩天前的晚上, 我如常準時到我的工作崗位報到. 上司對我說我應到BCU (所謂’三柴房’, 高級的supervisor.) 處報到的. 同一時間, 另一個同事也被喚到那裡. 當我進去時, 第一句聽到的說話便是 「現在公司即時解僱你, 因為你兩次無故缺席, 明白的話你便在那處簽名, 有什麼問題, 便向人事部申訴吧.」那個主任對那位早我一步進來的同事說.
當時我以十分訝異我目光看了那同事一眼, 而他只有一個微笑回報我, 悄然離去. 那天, 我來來回回想著這件事, 幾乎沒有心情工作.老實說, 我識認這位同事只有兩個多星期, 平時大家有說有笑的, 現在卻站在我的旁邊, 看著他被人解僱, 那種震撼, 令我一時也說不出話來.
在公司的規則而言, 他被辭退無可厚非, 只因他明白公司的規則下破壞了公司的規矩. 但在我的角度看, 我卻覺得不是味兒. 相識日子雖短, 我也不想看見一個和自己有說有笑的人離開. 在我眼中, 他是同事, 亦是朋友, 始終於心不忍. 也許在這個社會的世道上, 我的想法太過仁慈, 太過天真軟弱. 不過, 在多個世紀以來, 工人一直得不到公平的對待.
自英國工業的所突破, 發展出製造機器後, 工業革命席捲整個歐洲大陸, 因此出現了工人階級, 而投資於工業的商人越來越多, 產生了資本家. 在資本家的角度, 以最少的成本去賺得最大的利潤, 是資本家的不二法門. 正當歐洲社會因工業革命而急速起飛, 人們對不同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 為了滿足人的無限慾望, 商人不斷推陳出新, 不斷發展出不同的新產品去迎合, 就是這樣, 苦了一眾的工人.
資本家們的財富不斷增加, 但工人的收入卻是十分微薄. 不合理的工作時間, 惡劣的居屋環境, 像奴隸般的待遇, 吃不飽, 著不暖, 非人道的生活, 時至今日, 這個現象屢見不鮮.
人力何價? 社會之所以能進步, 國家經濟得以發展, 都是歸功於基層大眾, 但最諷刺的是他們的待遇是最不公平的. 我真想問一問那些資本家, 口中說什麼社會責任這麼動聽, 可是對自己的員工卻諸多剝削, 你們講什麼社會責任呢?
頭真的很痛! 腦袋很累啊! 忽然間我很想哭. 為了自己的頭痛而哭? 為了家中的事而哭? 為了那同事而哭? 為了廣大的, 世界各地受到剝削的基層人士而哭? 不知道. 我自己也搞不清了.
身在一輪朦朧的新月下, 想著不同事情, 不韻世事的廿四歲小伙子暗暗的禱告:

“ 感謝所有為了這個社會的繁榮到終的廣大的無名基層人士,
你們的英靈與我同在. 你們的付出我銘記於心.”

我承認我這個禱告出自我這個渺小的人身上, 很不分尊卑, 但這一字一句都是出自真心. 最後我向天祈求, 基層人士能有美好的將來, 我向世界所有人祝福.

星期六, 5月 14, 2005

魔術師 (插篇)

魔術師是一個既神秘又神奇的角色. 他們以純煉的手法, 變出你們想不到的東西出來, 更而令到觀眾綻放出既不可思議, 又十分驚奇的如花笑容. 所以魔術師可以話是一個帶給人們, 帶給世人歡笑的美麗角色. 曾當過小助手, 同一位魔術師朋友到幼稚園表演的我, 對於這句說話, 更是不會否認.
不要以為魔術師只會在某些場合才見到, 其實他們是無處不在, 只要細心的觀察你便發現四處皆是.
在我工作的地方, 是香港最繁忙的空運中心. 因為人手不足, 很多時候都會把在入口部的人手臨時調到出口部, 確保出口貨運能及時趕達起飛, 這個現象我們都叫作「拉夫」(一個簡單易明的名詞). 我本是入口部的, 可是很多時都要到出口部幫手……有些師兄說, 被拉是因為那人有能力, 可是又有人說拉走的人都是沒能力, 又或者是管工看某個人不順眼而拉走他……自問自己並沒有得罪那些管工, 對於自己工作能力我更是肯定不移, 可是時常被人拉走……唉~~. 在出口, 看見別人把貨物裝好然後鋪上一個網用以固定貨物, 而最後四隻角的繩是關鍵, 四隻角的繩能綁好, 那個貨物便不會塌下來, 相反的話我想不用說了. 看見那些出口部的人結繩, 真令人嘆為觀止. 能漫不經心, 像談笑用兵般, 不用一時, 便把四個角的繩綁好, 既結實, 又齊整------這是結繩的魔術師.
每次看電視, 都會不經意地看到或聽到財經新聞中, 什麼什麼公司公佈業績, 成績怎樣怎樣, 那些利潤是怎樣計出來的呢? 數字的魔術師. 他們能把一盤相同的帳由盈轉虧, 亦可以由虧轉為盈, 其能力可謂驚人. 公司本要帳目作為上市之用, 可是帳目不堪入目, 數字魔術師改一改, 隨即變為一個擁有穩健財政的公司. 這種魔術師有這樣大的能力, 可惜樹大有枯枝, 還望所有數字魔術師勿忘朱總理在國家會計學院所題的四個字: 「不做假帳」. 這不只給國內的人看, 這也給全世界的數字魔術師來看, 切記! 切記!
比起數字的魔術師, 他們的能力更大. 能對不同的公司, 開出靈丹妙藥, 將一間債台高築的公司, 變為資產業務都長足進步的企業. 把一間小小的蚊型公司, 變為一把破出地域的國際企業. 令一間已具規模的公司, 更上一層樓. 雖然他們遠在我們的身邊, 但是卻像在我身邊咫尺. 他們是有眼光, 有信念, 獨當一面的魔術師.
而最後的魔術師, 可以說是古今中外, 千秋百世, 都應該被人高度崇拜, 重視. 他們能夠孕育出上述所有的魔術師, 更以一種無施的能力對我們奉獻出一切, 這種魔術師不辭勞苦, 為我們付上一生心力, 我們要報答這位在我們身邊, 卻時常給我們忽略了的魔術師啊.

星期三, 3月 23, 2005

氣候 (其之二)

海冰溶解, 導致陸沉, 更是現今天氣變幻無常的主因. 四季變化, 主要是由洋流形成. 暖的淺水海流由赤度流到深水的海流冷卻, 冷卻了的海流又再次血赤度流進, 這個循環, 不斷的穿梭七大洋, 海流帶動著暖或冷的季風, 吹遍五大洲, 因此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現在海冰溶解, 令海水鹽份升高, 拖慢了海水的流動. 水流慢了, 吸收暖流的時間自然增加了, 相反的吸收寒流也一樣, 因此, 夏天的日子不但長了, 而且更是酷熱, 似是賴著不走般, 而冬天雖然日子短了, 可是卻是十分嚴寒. 季節氣候的特徵不再是有規律的出現, 而是不規則的變化. 這令所有生物都難以適應.
海水暖了, 就像一壺沸水一般浸著水中的微生物及浮游生物. 一些生物抵受不住日漸變暖的海水而死亡, 有的便侵入更深的水裡去, 影響了其他深海的物種. 而所有物種依賴其護蔭的海中森林----珊瑚, 更是不斷的減少. 以1998年為例, 那年就有16%的珊瑚白化, 有的更是死了. 每當海水到達攝氐29度, 珊瑚便會開始流失有機體, 造成白化的現象. 日漸溫暖的海水, 可以說是一鍋沸水, 不斷的把牠們煮熟. 著名的澳洲大堡礁, 纏綿長長的2000公里, 擁有400種珊瑚及1500種魚類的美麗森林, 已經有八成的地方海水溫度超過三十度, 其白化程度, 更是嚴重得可怕. 珊瑚減少, 賴以為存的魚類也跟著減少, 隨著這個食物鏈的相互關係, 最後會去到我們身上, 魚食從此消失.
不過, 最大的受害者, 可以說是海冰上的生物. 不同種的海豹和企鵝分佈海冰的不同地方, 海冰小了, 找尋適合的魚類就遠了, 增加了初生小企鵝餓死的危機. 在南極洲半島棲息的阿德利企鵝, 已由1990年的320對到現在只剩餘54對(2004年的計算), 減少了83%. 後退了五分之一的海冰, 加上每年平均溫度上升五度的冬季, 阿德利企鵝作為跳板以捕食磷蝦的平台己經沒有了. 絕種, 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地球的變化, 令到動物們的習慣慢慢改變. 動物依照與生俱來的本能進行遷徙或繁殖, 他們靠著氣候的變化來作出千百年來不變的生態行為. 不過, 不是所有動物也可以及時改變得了, 地球的變化, 如迅雷般來得凶, 根本不能及時適應. 就以鳥類斑姬鶲為例, 牠們從老遠的非洲遷徙到荷蘭築巢繁殖, 每到六月雛鳥嗷嗷待哺之時, 剛好是牠們的食糧----冬尺蠖出現的時期. 可是現在因暖化, 令到冬尺獲的出現時期提早了兩週, 縱使斑鶲也因應食物供應期而提早孵化期, 但兩者也相差了差不多兩週的時間, 換句話說, 部份較遲孵化的雛鳥要挨餓, 這令斑姬鶲數目受影響.
而這個現象, 不但出現在鳥類身上, 兩棲類動物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青蛙比以前提早了七個星期交配可是數目自1980年晚期便開始大幅減少, 己經有一些品種的青蛙消失了. 玳瑁 (一種龜類動物, 背甲黃褐色, 光滑的) 己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這都是拜溫室效應所賜. 牠們在孵化過程中的中間階段遇到了炎熱的天氣, 那孵出來的雌性小龜便會較多, 這暗示雄性與雌性數目不平均, 出生率便因為其中一個性別數目的減少, 而令整體數目一起減少, 何況這就是事實呢.
生於墨西哥北部和加州南部之間一個有500公里長的長形地帶, 有一種叫艾氏格紋蛺蝶的昆蟲居住. 然而在全球天氣影響底下, 己有80%的蛺蝶消失. 因為牠們主要的養份來源是金魚草, 金魚草因溫度上升而枯萎得早了, 唇亡齒寒, 蝴蝶們亦因而減少.

星期二, 2月 15, 2005

氣候 (其之一)

今年的新年, 明顯的溫暖. 整個冬天, 寒冷的日子短了. 全球的天氣, 正慢慢的改變, 變得越來越溫暖. 溫室效應可以話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 可是大部份人卻認為這只是百年後的事, 有的更是不相信有這個效應存在, 實在無知! 現在可以說, 全球天氣因為這個效應而巨變, 在我們來著的三十年便會更明顯. 澳洲墨爾本的暴雨, 英國的暴雪, 各地的反常天氣, 都是全球氣候巨變的徵兆.
本世紀的暖化程度, 是1000年來最嚴重的. 近這140年, 地球的溫度平均上升了了近兩度, 而二氧化碳濃度升了近一百個百萬分率(ppm). 這情況尤以1950年之後更為加劇. 若我們再不對二氧化碳排量加以控制, 本世紀內海水會上升一公尺, 這小小的一公尺, 將會令一億多人的家園失去. 即使現在我們全球停止排放二氧化碳, 這個暖化仍然會持續下去. 這就是地球現在的情況.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大多數人一定會說兩極冰塊溶解蓋過部份低潌陸地. 或許因為人們只是懂得這部份答案, 所以認為只是陸地少了, 沒什麼大不了, 這只是答對了一部份. 二氧化碳升高不但影響低潌地區的居民, 而且影響海水及海水裡的生物. 天氣不只熱了, 更變得極端化. 冬季時間縮短, 甚至不再寒冷. 夏季日子更長, 而且越來越炎熱. 動物的繁殖及遷徙時間改變, 其棲息地亦有所變化. 生態系統不再平衡, 令到某一些物種將會滅絕. 最後我們人類都會走向滅亡的道路!
溫室效應, 除了令兩極冰層溶解外, 還會令高山的結冰面積減少. 瑞士中部阿爾卑斯山的溫特阿爾冰川自1800代中葉至今, 己經後退二千公尺以上. 1910年, 美國成立冰川國家公園時, 有150條冰川, 現在已不足30條. 冰川退到更高的地方, 河流因而減少了流量, 首先遭殃的便是賴以冰川河流的水為生的居民, 其次是在高上冰地的植物, 牠們的生存空間也不斷後退, 有的會因此死亡, 有的植物因而入侵另一種植物的生長地方令其絕跡.. 跟著草食動物便因植物後退而遷上更高的地方覓食, 又令到更高的動物的生存空間減少. 最後肉食動物會因草食動物減少跟著消失.
46億年的地球歷史中, 海平面也曾多次的大起大落. 可是人為的海平面上升之快, 己超過了地球過去兩三千年的平均值. 每年上升2.4公釐的海平面, 加速了海岸的侵蝕, 更影響三角洲及低地的食水供應. 家園, 生計受到威脅, 人們被迫向內陸遷徙, 增加了人口密度, 居住環境更擠迫. 連結著東部俄羅斯及格陵蘭西部, 橫垮兩個洲的北極海冰, 自1978年開始, 每十年面積便小了9%, 其海冰的厚度在過去三十年來減少了40%. 溶了的海冰, 加上冰川的水, 陸沉更為嚴重.
海水升高, 最大的受害者未必是我們, 反而是住在那瑰大海冰的生物. 尤其是差點兒絕種的菱紋海豹, 既要面對極地的獵食者, 又要面對來自加拿大的捕犳人, 現在又要面對自己的繁殖及棲息環境的威脅, 令人痛心疾首. 海冰縮小了, 動物活動範圍也跟著減少, 被覓食者捕獵殺的機會地大大提高. 再加上冰層變簿了, 在那處繁殖的不同種的海豹也倍加危險. 初出生的小海豹, 沒有厚厚的脂肪層保暖, 萬一跌了下水, 可謂九死一生. 海冰層變薄, 也令剛出生的小海豹死亡率上升. (續)

星期二, 2月 08, 2005

閒筆(6/2)

本想寫完這篇天災之後緊接再寫這篇龍捲風, 可是我只完成了第一段, 我的熱盛便曇花一現般冷卻下來. 這段日子, 都是做功課, 準備考試等, 很是平淡. 等待是夢魘, 她不斷侵蝕你的意志, 再加上我又迷上了另一些東西, 因此, 腳步總是緩慢.
這段日子, 我迷上了看漫畫, 日日也是無聊得要命, 怎樣也要找些事情來消磨時間. 說真的日本的漫畫題材可謂多樣化, 多至愛情, 少至一些偏門類別的漫畫也可找到, 而且帶出的訊息往往是正面的. 難怪日本漫畫每年便為國家賺取十五億美元, 這不無道理呢. 可是日復日的等待像是黑洞般永無休止地吸去我的光陰, 漫畫己不能用作消磨時間的工具, 縱使我什麼類型的漫畫也不挑, 每天做著同一樣東西, 也會令人悶斃, 我不能再待在這個十七吋液晶體螢光幕前面了!
溫書這期間, 進度很慢. 我承認我不是一個勤力的人, 很易被這部電腦誘惑去了, 所以我每次都會出去餐廳處, 點一個茶點, 吃完便溫習. 一坐就可以坐上多個小時. 至於地點, 我喜歡到我家附近的一家集團式餐廳處吃茶點. 我喜歡那裡有兩個原因. 一, 是那裡的佈置美麗, 坐位, 燈光, 以及室內設計都令我有舒適的感覺. 二, 是我迷上那裡的奶茶.
奶茶, 即是加入了奶的紅茶. 換句話說, 喝入口應該有奶味, 同時又有茶味的. 可是云云眾多的食肆及餐廳, 沖出來的奶茶很差次, 很少有食肆能同時把這兩種味道帶給客人. 不是奶味過濃, 就是茶味太厚. 可是這一家便不同了, 這裡的奶茶特別可口. 每次我到這裡, 都是喝奶茶的呢. 個人認為奶茶和咖啡一樣, 都要熱飲才可嚐到味道, 而且糖絕不能加得太多, 少量便足夠. 太甜就喝不到其應有的味道了.
考完試, 可以話有了一個小結. 來著新年, 也祝太家心想事成, 快快樂樂吧!

小品----神風

比起地震, 龍捲風更加令人難以觸摸. 牠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一樣頑劣, 有過之而無不及. 你永遠猜不透牠的心思, 也摸不到牠的底細, 可是你永遠被牠牽著鼻子走.
龍捲風可以說是美國特有的災害之一. 每年就有大約一千個龍捲風在美國的中部地區產生. 小的每小時有64至116公里, 大的每小時可達到420至512公里. 每年龍捲風就颳去美國四億元及幾十條人命, 幾百萬人的家園. 為了了解更多龍捲風, 一群科學家以身犯險, 以生命作賭去接近龍捲風, 提取更多的資料以作研究.
可是這項賭博, 我們永遠是輸家. 第一樣我們輸的便是認識. 怎樣形成龍捲風? 為什麼會形成? 也不完全了解. 只知道地面要有潮濕的空氣, 加上空中的冷空氣及多變的切變風. 具有不同的濕度及溫度的氣團之間產生了了一條氣柱, 被在不同高度及速度的切變風交錯的吹著, 使這條上升的氣柱旋轉, 不斷的持續, 形成了一個叫超級胞, 一個會旋轉的大型雷暴. 不過, 並不是具備這些條件, 就可以愆生出龍捲風. 只有五至六分一的機會才能變成. 在這麼有限的認識底下, 科學家們用最愚蠢的方法研究龍捲風----駕著一架改裝過, 備有測量濕度, 風向等儀器的車子, 到每一個有暴雷發生的地方等待. 看到雷暴, 不要太開心. 因為有可能同時下冷雹, 損壞你的器材. 如到最後龍捲風都是沒出現的話, 你便浪費了時間.
科學家們為了可以一窺龍捲風的底內部, 自製了一個叫錫人, 重四十五公斤的靜態攝影裝置. 當龍捲風出現時, 以預測的方法, 把錫人放置在它有可能移動到的地方. 這是一個會丟命的行為, 因為龍捲風不是靜止的, 而它的軌跡根本不能預知, 更可怕的是, 龍捲風可以同時間出現兩個. 科學家們便是在這樣不利的情況下進行研究.
儘管大自然的災害來自哪地方, 其威力都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的家, 地球, 還有更多不為人知的秘密, 我們那能置之不管呢? 以我們現在的知識, 要完全解答地球裡面的所有問題是不可能的. 我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秘及玄妙的地方, 另一方面, 看到人類所謂的智慧, 在大自然之下, 是多麼的渺小. 所以不要再擺著人類是萬物之靈這個自大的架子了, 我們只是生態系統的一環, 和動物一樣啊!

星期日, 1月 09, 2005

小品----天災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午七時五十八分緬甸板魂與陷在其下面的印度板魂摩擦. 約有一千二百公里的緬甸板魂邊緣受到壓力, 折斷. 而這個巨大的大規模的摩擦力, 速使蓋著上面的印度洋海水產生劇烈的流動, 激起了時速有八百公里, 一個接一個的海浪. 印尼,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泰國, 緬甸, 印度, 孟加拉以及馬爾代夫都影到影響.
惡魔之手不僅把亞洲多國的沿途地方摧毀, 其魔爪更在地震七個多小時後伸延到非洲. 肯亞, 索馬利亞, 坦桑尼亞均受到襲擊. 在海底的破壞性板魂移動造成了黎克特制九級地震, 發生了的海嘯 (Tsunami). 我想人們對這次事件不會陌生, 它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後一次死傷人數最多的悲劇.
海嘯英文名, Tsunami, 是日文名詞, 意思是”沖向港口的波浪”. 除了地震能引發海嘯外, 火出爆發及大型的陸地崩塌都會形成海嘯. 有人誤解, 海嘯的形成. 其實海嘯絕不是潮汐, 因為它不受月球的引力作用影響. 雖然表面上和潮汐形成有幾分相似, 都是會造成沿岸地方海水有不沈常的上漲或退下, 但是以威力來說, 兩者的差異極大. 相信得知這次災難之後, 孰强? 孰弱? 不通自明.
說真的, 人類對自己居住的地球, 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幾時會發生地震? 沒有人會說得準. 還有龍捲風, 在什麼條件下它才會出現? 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肯定告訴你. 這次事件或許是地球給我們人類一個提醒. 提醒我們除了昂首天空, 探著火星有沒有適合人們居住的原素, 研究太陽怎樣影響太空, 找尋著其他銀河系同時, 也要向下望, 別把牠當成配角! 可是這個代價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