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溶解, 導致陸沉, 更是現今天氣變幻無常的主因. 四季變化, 主要是由洋流形成. 暖的淺水海流由赤度流到深水的海流冷卻, 冷卻了的海流又再次血赤度流進, 這個循環, 不斷的穿梭七大洋, 海流帶動著暖或冷的季風, 吹遍五大洲, 因此產生了季節的變化. 現在海冰溶解, 令海水鹽份升高, 拖慢了海水的流動. 水流慢了, 吸收暖流的時間自然增加了, 相反的吸收寒流也一樣, 因此, 夏天的日子不但長了, 而且更是酷熱, 似是賴著不走般, 而冬天雖然日子短了, 可是卻是十分嚴寒. 季節氣候的特徵不再是有規律的出現, 而是不規則的變化. 這令所有生物都難以適應.
海水暖了, 就像一壺沸水一般浸著水中的微生物及浮游生物. 一些生物抵受不住日漸變暖的海水而死亡, 有的便侵入更深的水裡去, 影響了其他深海的物種. 而所有物種依賴其護蔭的海中森林----珊瑚, 更是不斷的減少. 以1998年為例, 那年就有16%的珊瑚白化, 有的更是死了. 每當海水到達攝氐29度, 珊瑚便會開始流失有機體, 造成白化的現象. 日漸溫暖的海水, 可以說是一鍋沸水, 不斷的把牠們煮熟. 著名的澳洲大堡礁, 纏綿長長的2000公里, 擁有400種珊瑚及1500種魚類的美麗森林, 已經有八成的地方海水溫度超過三十度, 其白化程度, 更是嚴重得可怕. 珊瑚減少, 賴以為存的魚類也跟著減少, 隨著這個食物鏈的相互關係, 最後會去到我們身上, 魚食從此消失.
不過, 最大的受害者, 可以說是海冰上的生物. 不同種的海豹和企鵝分佈海冰的不同地方, 海冰小了, 找尋適合的魚類就遠了, 增加了初生小企鵝餓死的危機. 在南極洲半島棲息的阿德利企鵝, 已由1990年的320對到現在只剩餘54對(2004年的計算), 減少了83%. 後退了五分之一的海冰, 加上每年平均溫度上升五度的冬季, 阿德利企鵝作為跳板以捕食磷蝦的平台己經沒有了. 絕種, 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地球的變化, 令到動物們的習慣慢慢改變. 動物依照與生俱來的本能進行遷徙或繁殖, 他們靠著氣候的變化來作出千百年來不變的生態行為. 不過, 不是所有動物也可以及時改變得了, 地球的變化, 如迅雷般來得凶, 根本不能及時適應. 就以鳥類斑姬鶲為例, 牠們從老遠的非洲遷徙到荷蘭築巢繁殖, 每到六月雛鳥嗷嗷待哺之時, 剛好是牠們的食糧----冬尺蠖出現的時期. 可是現在因暖化, 令到冬尺獲的出現時期提早了兩週, 縱使斑鶲也因應食物供應期而提早孵化期, 但兩者也相差了差不多兩週的時間, 換句話說, 部份較遲孵化的雛鳥要挨餓, 這令斑姬鶲數目受影響.
而這個現象, 不但出現在鳥類身上, 兩棲類動物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青蛙比以前提早了七個星期交配可是數目自1980年晚期便開始大幅減少, 己經有一些品種的青蛙消失了. 玳瑁 (一種龜類動物, 背甲黃褐色, 光滑的) 己經是瀕臨絕種的動物, 這都是拜溫室效應所賜. 牠們在孵化過程中的中間階段遇到了炎熱的天氣, 那孵出來的雌性小龜便會較多, 這暗示雄性與雌性數目不平均, 出生率便因為其中一個性別數目的減少, 而令整體數目一起減少, 何況這就是事實呢.
生於墨西哥北部和加州南部之間一個有500公里長的長形地帶, 有一種叫艾氏格紋蛺蝶的昆蟲居住. 然而在全球天氣影響底下, 己有80%的蛺蝶消失. 因為牠們主要的養份來源是金魚草, 金魚草因溫度上升而枯萎得早了, 唇亡齒寒, 蝴蝶們亦因而減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