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31, 2004

第一步

兩個月沒有更新這裡, 給人有點兒三分鐘熱度的感覺. 一個人一直過著悠悠閒的生活, 就會產生惰性. 而我正是受這個惰性影響, 這是原因之一. 又因為這個平淡的生活, 根本沒有什麼特別的事值得記, 值得寫下來, 所以呆了兩個月. 沒有足夠的動機, 我不會草率行出第一步.
所謂動機, 是一個想法. 可以說是一個想法. 所有動機, 都是一個想法, 轉而變成行動. 可是要越過這個階段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 因為每一件事, 那怕你做足了完善的資料搜集, 評估等步驟, 都會出現一定的變數. 這個不能預知的變數, 可大可少. 亦是由於這個變數, 潛在太多未能預知的事情, 因而左右了一個人的第一步. 我想過頗多主題, 可是每個主題寫的動機也未能令我行出第一步, 所以乾脆不寫來得好.
我所謂的第一步, 明眼人其實一通便曉, 它就是行動了. 用寫作的名詞去說, 便是起承轉合裡的, 起. 萬事起頭難, 一點也不錯! 做很多事, 你不知道做了會對你的習慣, 生活, 人事等有沒有影響, 因此你才要考慮, 三思. 當作出第一步之後, 便會有一鼓衝勁. 這鼓衝勁是動力, 把這件事做好的動力. 我想一不做, 二不休便是這樣子.慚愧地, 我的點子多, 想做的事很多, 可是大部份都流於思考, 並沒有實質的行動. 沒錯! 想太多, 顧慮太多也是不行的. 當你有一個機會能夠令你行出第一步時, 考慮便變成障礙, 因而你不能找緊機會, 令其白白消逝. 魯莽行動, 過慮不前, 都不可以. 那怎樣才是理想呢? 我們要有適當的時間思考, 再而踏出第一步, 不要半途而廢. 盡量把思考和行動平均分配, 過猶不及, 這就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可說是我相信的生存之道, 亦是現今世界所行的法則. 所以我非常尊敬孔子, 不是他在教育的頁獻, 而是發現了這個法則, 這些日後再分享, 話止於

星期一, 11月 01, 2004

凱旋之旅

第二日起來, 左腳小腿雖仍酸痛, 但當想起昨日的成功, 喜悅已蓋過痛楚. 走到深井吃燒鵝雖還未實現, 但征服屯門九徑山也是值得興奮呢.

星期日的前一晚, 友人和我商量了改行山地點事宜. 因為他看到報紙上說的九徑山千級樓梯, 所以想看過究竟. 那段路由何福堂出發, 經麥理浩徑第十段, 看到虎峽谷徑, 引水道的盡頭, 便是千級樓梯的地方. 終點是屯門九徑山山頂的中電無線電發射站. 據報紙透露, 那段路需時七小時. 明顯似是一段頗難行的路段, 我被千級樓梯吸引, 因此同意改行山地點----征服九徑山.

星期日早晨, 我和友人到何福堂開始旅程. 可是一開始便走錯路, 我們找不到虎峽谷徑. 在麥理浩徑段徘徊, 也不知何去何從. 當我們走到某處企業植林區處時, 看見白色的字指示著可到發射站, 我們便立刻決定從那條由人行出來的小路上去發射站. 只要到達那裡, 便可以找到千級樓梯的方向. 可是這條路不比千級樓梯來得易行, 午間的太陽, 滿佈碎石的人造徑, 雜亂的植物, 陡峭的斜坡, 和攀山沒兩樣. 而且這條人造徑有不少分叉路, 我們只有向著高處行, 雖然迷路的風險也有, 但總比迷路來的好, 幸好碰到從山上下來的同道. 說來也好笑, 我們行的原來是下山的路, 通常那些同道都是由樓梯上山, 由這條小徑下山的, 換句話說, 我們前後調轉了.

有一點, 報紙說得沒有錯, 就是當我們上到山頂, 就能看到整個屯門, 真的沒有說錯, 我們終於到達終點了! 經過努力而成功的喜悅, 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享受. 如今這個感覺我們嘗過了, 真的太好了! 我們最後由千級樓梯下山, 去到虎地村離開, 那時是中午的二時左右, 所需時間只有五小時左右.
總結, 這次的臨時改變行程也不錯. 雖然吃燒鵝的時候延遲了, 但能成功完成的喜悅和吃燒鵝沒分別. 今次的成功, 對我們挑戰大棠自然教育徑到深井這個行程打下了強心針. 期待下次的成功.

星期六, 10月 30, 2004

閒筆 (29/10)

Halloween的來臨, 自己在聽音樂時也有不同, 來應一應節. 上年曾嘗試較另類的極端音樂---- Death metal/ Black metal. 對於這一類音樂我認識不深, 不過個人認為這種音樂很應Halloween的日子, 因此差不多日日也在聽呢.

簡單來說, Death metal/ Black metal是入了魔的音樂. 所謂Death metal, 其內容充滿著血腥, 憤怒的感覺. 通常以結他為主軸, 以不同的結他彈法去表達其情感. 而主唱者通常會像野獸般咆哮及用低沈的聲線去唱歌. Death metal和Black metal其實很難分辨, 因為內容大同少異. 而比較合理的分辨方法, 便是Black metal內容包含褻瀆神明, 及撒旦主義的思想. 絕望, 恐懼, 死亡, 血腥, 憤怒, 暴力, 所有負面情感集於一身, 這就是Death metal/ Black metal.

我擁有這類音樂的樂隊不多, 而令我印象深刻的, 便是來自芬蘭的樂隊Children Of Bodom. 說真的我並沒有看過他們寫的歌詞是怎麼樣 (不要以為你能聽得到他們唱什麼, 不看歌詞, 根本聽不懂Death metal/ Black metal樂隊的歌), 單單是他們演縯的音樂, 也足以令我瘋狂. 快而多變的節奏, 配合似是沒有章法的鼓聲, 柔合電子琴的變化, 可以說是完美. 再加上主音的歌聲, 當你聽第二次的時候, 你便會和主音一樣瘋狂叫囂, 這是Death metal/ Black metal的魔力.

當你們看到這裡, 就會覺得我是神經病. 這種音樂也聽, 有點兒那個吧! 老實說, 人都是有野性. 野性, 某程度上是一些現實做不到或不能做的慾望, 每個人也有黑暗面, 有想發洩的時候. 我也有這個時候, 而我選擇以音樂來做我的發洩. 情形就好似人愛玩射擊殺人, 殺怪物的遊戲一樣. 所以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呢. 不過這次只是應節性質而聽.

怎樣發洩也好, 在此祝大家Happy Halloween!

星期四, 10月 28, 2004

小品----凝聚

去過澳洲讀書的人, 如果從沒聽過詩篇《帶著馬蒂爾達去流浪》 (Waltzing Matilda), 或 《來自雪河的人》(The Man From Snowy River), 那你就是白去了. 《帶著馬蒂爾達去流浪》 編成了不同語言的歌曲, 通行了世界各地. 1977年的公民投票中, 它差點兒便成了澳洲的國歌. 澳洲人無一不會唸這首詩, 無一不會唱. 它展現澳洲人無拘無束, 勇於冒險的精神. 那位作者, 寫下了不少詩篇, 將澳洲獨特可愛的一面展示出來, 傳誦千秋. 班鳩.帕特森 (Banjo Paterson), 那位作者的名字, 一個澳洲人不會陌生的名字.

一封債主請律師樓寫給克蘭西的一封追債信被打回頭, 原因是他趕著牲畜, 從他的家新南威爾士到昆士蘭放牧. 在遼闊的澳洲內地尋找一個人, 真是大海撈針. 債主知道這個消息, 當然不高興啦. 而這位幫債主寫信的年輕律師, 安德魯.巴頓.帕特森 (Andrew Barton Paterson) 卻暗暗笑了, 想像著那位手執馬鞭, 身騎駿驥, 風馳在昆士蘭陽光下, 夜宿在星星之中, 擁有那種不羈的神采, 自由豪邁的騎士, 克蘭西. 相比自己的生活, 令他點點的羨慕. 奇想之下, 寫下了詩篇《洶湧之河的克蘭西》(Clancy of the Overflow). 這詩篇在1889年聖誕節時, 在雜誌上刊登, 令這位主業是律師, 副業是以筆名班鳩寫詩的詩人, 踏上了1890年的文壇舞台, 足足十年之久.

1930年, 班鳩.帕特森獲英國頒發司令勳章以表揚他在文學上的成就, 但他似乎有點兒困惑, 他始終沒有料到他自稱的殘詩破韻, 竟可以影響了整個澳洲, 全國的人民心靈, 至今也流傳著. 在1941年, 班鳩去逝了. 在他筆下, 把澳洲人特有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 他是澳洲的代表.

那我們的代表呢? 誰是我們中國代表呢?

我忽然答不出來, 因為太多了. 不同朝代, 有不同的人物, 他們都是獨當一面, 舉足輕重. 可是, 要找一個可以代表我們全中國人民的人物出來, 便找不著. 我認為我們雖有許多才藝卓越的人物, 可是沒有一個人可以代表我們中國. 不是他們沒有能力, 而是因為個個也有能力, 反而難以取捨. 一山二虎已經是不可能, 更何況是一山幾百, 幾千隻老虎呢.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團結, 某程度上就是沒有一個能連繫所有中國人的心的人物. 比起澳洲人, 我們難以凝聚團結, 我們沒有代表.

每個國家, 那怕只立國一天的國家, 都會有他們的文化及獨特性.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 更是不用多說. 可是文化的反面就是枷鎖, 他鎖著人們的自由, 人們的思想, 人們更文明的發展. 希望有一天, 中國能有人可以串聯所有中國人的心, 像班鳩代表著澳洲人一樣, 成為我們中國人的代表吧.

星期一, 10月 25, 2004

敗走大欖

星期日(24/10)約了朋友到大欖自然教育徑郊遊. 此教育徑全長十公里, 設有二十一個解說點, 以「生物多樣化」及「持續林業發展」為題. 在這裡, 我們可以看到植林區的美麗風光, 更可以觀賞雀鳥及有名的盧文氏樹蛙. 我們興致勃勃的從大欖郊野公園出發走到第九個解說點----雀鳥屋之後, 我們便找不到下一個解說點了. 大欖自然教育徑, 其實是圓敦郊遊徑, 只要找到圓敦徑, 我們便可以找到下一個解說點. 問過路之後, 我們便向下一個解說點進發. 可惜我們始終也找不到, 那些指示也真氣人, 亂七八糟, 但也只好依著來行. 終於, 原來我們也只是在山頭兜兜轉轉, 沒有走出過大欖涌水塘的範圍, 更不要走到終點了!

發現走錯路時, 時間尚早, 我們曾檢討之前走過的路有沒有錯, 跟著我們嘗試調整再行, 可惜都是走錯了. 已經是四時半了, 不可能在六時前到達目的地, 深井. 拖著疲勞的身軀回到出發點離開, 很不是味兒, 如骨在喉的. 因為我們付出了時間, 體力, 但是到最後也是去不到終點, 是問誰人他會覺得很不值呢.

人生都是一樣, 不論家庭, 事業, 愛情, 人際關係等, 不是你肯付出就可以得到預期效果的, 這是很令人無奈地要相信的事實. 因此我們做事, 就是要好好的權衡利害, 得失及能力. 每件事都有其風險存在, 視乎高還是低. 會打算盤的人, 便會去詳細的評估, 思考, 把風險減至最低. 縱使降低了風險後也是失敗了, 他們也會從中吸取經驗, 為日後更大的成功鋪路, 這是一個能者俱備的才能. 他們的成功, 絕非僥倖. 可惜, 有幾多人了解這個道理呢? 平庸與不凡者, 分別在此.

經過這次失敗之後, 我和友人已了解問題所在, 來著的10月31日, 我們由大棠自然教育徑起行, 目的地亦是深井. 這次一定成功! 一定食到燒鵝!

燒鵝!我來也!

星期五, 10月 22, 2004

小品----肥胖

星期一 (18/10) 去了捐血, 磅重的時候我68公斤. 那時護士姑娘對我說我比之前的體重輕了5公斤, 在六月那次磅重時重量有73公斤, 問我是不是有病. 我也出乎意料, 近幾個月, 我也沒有太多的運動. 跑步, 踢足球, 打羽毛球, 合計都是十多次左右. 近一兩個星期更沒有運動過, 輕了這麼多, 我也不明原因. 天曉得! 不過, 肥胖卻慢慢的變成了全球致命的疾病之一, 則無可否認.

美國疾病管利中心的數據比較1970年和2000年平均每人消耗食物公斤數, 發現現今的美國人吃在蛋白質, 脂肪, 糖, 蔬菜, 水果, 穀類各類食物都比1970時多. 1970年平均每人消耗679公斤食物, 2000年竟升到805公斤. 雖然美國人吃多了蔬菜, 但是大部份都是西生菜, 馬鈴薯及洋芋, 纖維含量根本不及其他蔬菜. 而穀類方面, 美國人只是吃精製的, 含有增量的糖的碳水化合物, 並不是全穀的高纖維碳水化合物. 脂肪是吃少了, 可是精製穀類吃多了. 碳水化合物及糖份最易被消化, 最易被人體吸收. 而且雖然吃脂肪的比例是比其也類食物少, 可是現今美國人吃多了, 脂肪的比例也自然增加, 這變相等於脂肪也吃多了. 肥胖已經是美國其中一種的流行病.

不要以為肥胖問題只有在美國才存在, 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在南美洲如巴西, 哥倫比亞, 智利, 秘魯地國家的肥胖人口, 至少有人口百分比的10%. 在非洲, 某些地區裡, 肥胖的兒童已經比管養不良的更多, 而南非及埃及的肥胖人口竟達到全國人口的兩成. 至於歐洲及澳洲, 更不用說. 我們的亞洲, 也好不了很多. 中國政府曾透露, 2002年肥胖人口已經有6千萬. 而根據台南成大醫院做的調查顯示, 全台已經有三分一人己達過重標準.. 這意味著, 肥胖是世界性的流行病, 不論是已發展還是發展中的國家, 同樣要面對這個問題.

肥胖的成因其中之一是吃得多, 這個不用多說. 不過現今社會, 縱使你吃的份量和醫生指示的, 男的每日2200卡路里, 女的每日要1600卡, 都可能引致肥胖. 這是因為科技的進步, 在不同方面方便了人們, 但另一方面, 人們因此而少了運動. 譬如上班要行十多分鐘的, 現在就以車代行; 出外購物, 現在變為在網上購買. 科技在不同程度上幫助了我們, 我們卻因科技之便而導致肥胖, 很是矛盾.

經濟發達, 亦是肥胖問題之一. 看看超市貨架上貨品牌子數目, 和十年前有什麼不同便知道. 經濟繁榮, 人們收入增加, 對於依食住行的需求因而提高. 對於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活動, 不同公司推陳出新的商品不斷流入市場. 為了取悅消費者, 商人不斷創新推出更美味, 更可口的食物, 但當中不免加入精製加工及化學添加物, 營養價值已大不如前. 花多眼亂的選擇, 各出奇謀的商品, 人的腰圍尺寸不斷擴張, 己成為全球人類要面對的問題.

雨後春筍的減肥方法, 配方, 在不同的國家湧現. 由普普通通的減肥餐單, 到什麼特快見效的祖傳配方, 甚至向我們的消化系統動手術的極端方法, 所有都是由別人替自己做的減肥方法. 我想問一句: 究竟誰是對你自己身體最了解呢? 心照不宣. 不同人有不同體質, 對於食物營養的吸收都不同, 因此我們依自己體質而找出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盲目嘗試只會適得其反. 不過, 最有效的減肥方法都是運動, 還有, 吃東西要有節制, 適量. 至於幾多少是節制, 適量呢? 那要問問你自己的身體了.

星期二, 10月 12, 2004

閒筆(12/10)

一個幾近瘋狂的提議, 換來我希望在三十歲前實現的約定. 一個普通的電腦遊戲, 令我和一班外國朋友結下小小的關係.

年多前, 開始接觸某一隻射擊電腦遊戲. 說真的, 其實這隻遊戲, 我的弟弟們已經玩了三年多. 我憑著多年玩射擊遊戲的經驗, 也玩得不賴, 因而得到那些不同國界的玩者招攬加入他們的團隊成為隊員. F^, 是我第二個向我招手的隊伍 (第一個叫Zion, 一個英國隊伍, 可惜只是曇花一現.). 其實F^即是FA, 全名Fallen Angle (還設有網頁呢, 我的資料也在內). 當初一次遊戲裡面, 識到一個來自美國的朋友, 和他惺惺相惜, 結為朋友. 而他和他的朋友組織了F^, 我就是他們第一個招攬的玩者.

和這個朋友識了兩年多, 他是一個很健談的人. 他現年38歲 (說真的在隊中, 我也算是後生的一個了.), 雖正直壯年, 但他的人生經驗卻不少. 父母終日打架終致離婚, 幾年前弟弟死於交通意外, 今年還差點兒失去其年紀最小的弟弟 (又是交通意外, 踏電單車引起, 斷了手腳, 還毀了容. 雖然能夠復原, 但也要多個月才行.). 聽到他的經驗, 我這些遭遇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微不足道.

近日他告訴我有個隊員提了一個提議, 便是嘗試舉行一個團隊的約會, 讓我們F^所有隊員見見面. 說真的, 要達成這個提議, 真的很困難. 因為隊員來自世界各地, 愛爾蘭, 匈牙利, 荷蘭, 香港(即是我, 唯一一個), 美國多個州, 各人的工作不同, 假期也不會一樣, 而且約會地點也是問題, 要所有隊員出席, 真是難上加難. 看上去像是沒法實現, 但我和他卻很興奮呢.

雖然不能約見所有的隊員, 但我卻希望可以見一見這個朋友. 因此我暗地裡希望在我三十歲前, 能夠到美國一次見他. 不知到時候, 我們見到面後會怎麼樣呢? 光是看我們的表情也會很有趣吧.

星期一, 10月 11, 2004

閒筆(10/10)

秋天的陽光, 像一條淡淡的輕紗般柔和. 便是被這既溫暖而靜謐的輕紗帶領我到了久別重逢而又特別的星期日.
我愛平靜的生活. 記得上年下半年的時間, 每個早晨都是我最愛的, 吃著芝士花生醫方包, 伴咖啡, 真是十分美好. 坐在飯桌前喝著的咖啡, 每一口的苦澀, 就像是正在享受時間的流動一樣. 由感覺轉化為味覺, 而味覺再轉化為感覺, 這個程序不斷的來往, 令我不其然的掛著悠悠的微笑. 也許這就是享受人生吧. 不過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很老頭氣, 年輕人應該有些幹勁, 多出去走走, 跑跑, 才不枉青春, 什麼細味時間這麼無聊! 細心想想, 就是我曉得時間的存在, 就是我喜歡閒適的生活, 所以我才明白什麼是拼的時候. 情形就像一個能分明黑白的人, 知道白便明什麼是黑. 我深明恬靜, 因此我也能分清要動的時候.
平靜的感覺不會太長久, 上年過去之後, 我便失去了. 但今天竟然能重拾昔日的感覺, 對我來說也是一件樂事. 至少能知道我還未被複雜的俗事困擾得忘記了這個感覺. 雖只是一個短短的星期天, 但我卻萬分安慰. 往後日子, 我明白到, 這些日子會越來越少, 因為要拼了! 飛躍的時間愈來愈近, 束勢待發之心使我日益緊張, 迎接明天.

星期六, 10月 09, 2004

插篇

太陰星即是月亮, 是中天斗吉星, 如月光般柔順, 清涼, 浩瀚無窮, 因而又稱太陰星為水之精. 和太陽分主晝,夜, 陰陽. 代表著公正無私, 不偏不倚. 在陰陽五行中, 太陰星屬陰水, 象徵黑暗中的微弱光漂, 具陰柔之息, 夜間的明燈, 讓人有絕處逢生的希望. 作為陰性的象徵, 代表著女性, 所以太陰星為慈愛的母性之星.
就是太陰為母性之星, 有著慈愛的表現. 對人體貼入微, 溫柔細膩, 發展至極更會有犧牲自己, 成全他人的精神. 些為母性之至極. 心腸軟, 關懷, 擔心別人, 出發點都是為他人設想. 以愛為本, 母性之愛是偉大.
它是配合者, 雖閒時並不起眼, 但到了危急之時, 它會卻挺身而出, 化解危機. 太陰星化為福, 祿, 富. 能積少成多, 多勞多得, 為富之道. 競競業業, 為致富之本. 多愁善感, 喜愛思考, 熱心熱情, 為人服務.

星期四, 10月 07, 2004

閒筆(7/10)

昨晚做夢, 夢見了去世多年的’笨尼’, 朋友養的白兔, 雄性. 這是頭一次夢見牠. 當時牠躺在地上, 動也不動的, 不知是睡著還是死了. 我想上前去抱起牠, 但是四週的人令我不能行近牠. 我就是這樣望著牠……

牠想在夢中告訴我什麼呢呢?

記得牠與朋友的媽媽相遇, 自此牠便成為家庭成員. 我每次去到朋友家, 都會去看牠, 我和牠並排的坐在梯級上, 摸著牠的頭, 只有眼神的接觸, 靜靜的和牠細味著時間. 不過牠總是不讓我抱, 幸好也和牠拍過一張抱牠的相. 想不到來到我夢中也不讓我抱牠 (我主場呢! 作客都不給幾分面我?). 或者牠認為我們是朋友, 如我為牠寫的銘辭一樣, 大家終有一日會相見, 不過未是時候. 而且朋友見面, 用不著這麼多傷感, 應該開開心心才是.

小動物, 小孩子, 我都很喜愛. 可是當想到有朝一日那隻小動物會離開我時, 我就不想養了. 至於小孩子情況差不多. 當他們長大後, 他們不會再要你扮鬼臉, 騎牛牛. 你將要離開他們, 想到這裡也令我有些害怕. 得到的東西, 會有失去的時候. 害怕終結, 就不想開始. 煙花雖然美麗, 但當看到它熄滅時, 你就會覺得可惜, 類似意思, 在我中五重讀的某篇作文中寫過. 這個想法, 到現在依然沒變.
可能這個想法, 影響我在各方面的態度較被動. 不過深入一點, 就是你有這個覺悟, 你才會更珍惜身邊有的東西. 能夠保留有的東西, 去追求新的東西, 這是致富之道.

笨尼! 你是不是想告訴我這些呢?

小品----少年

少年是比較反叛的時期, 我也一樣, 總結少年時期主要有三件東西: 玩, 足球及一個遺憾. 本來我真的不想寫遺憾, 因為我這個網頁寫的東西太悲觀了, 要寫一些開心的. 但是朋友說如果你不寫這個, 你就真的something is missing, 所以我加了入來.
我最反叛時在中一這段時間, 這時真的是天不怕, 地不怕. 那時最愛破壞, 搗蛋. 記憶最深的是每到中午吃飯後, 我們就會找一個盛著三分一樽水的膠樽, 在學校的平台, 用來踢. 當時的學校設計也真奇怪, 平台與課室走廊之間有天井, 可以看到樓下地下教員室, 我們就是在這個地方下冒著水樽會踢下去教員室的危險去踢著, 但是不知怎的總是最後都會踢了下去, 也真奇怪 (先旨聲明, 我有踢, 但踢下去的不是我!).

中三中四時開始迷上足球, 亦因為足球, 認識了不少朋友. 基元, 商會, 基朗, 趙中, 張煊昌, 伊中, 套用某套漫畫說:”足球是我們的朋友.” 一點也沒錯. 到現在雖然不能像以前一樣大家濟濟一堂在足球場上較勁, 但至少每個星期六在某球場上, 都會見到我最熟識的幾位朋友.

中一時一次邂逅, 喜歡上一個中二的女生. 她和我住同一橦大廈 (那時我住在富達廣場), 那時每次早上, 為了見她, 一定會預定某一個時間出門, 去到輕鐵站, 偷偷的看著她. 可惜到我中二之後, 我便再沒有見過她了. 緣份真是玄妙, 還是當年的願望成真呢? 在我中四時, 我竟然和她同班! 後來得知, 她中二時患了風濕關節炎, 不能時常上學, 這樣去到中四, 學校讓她留級, 所以便和我同班了.
不時的電話慰問, 為她留一份notes, 定期的書信安慰, 已成為我那時的習慣. 每次通電話向她的母親慰問時, 都想聽到她能康復痊癒, 可惜世事難盡人意, 最後她都要退學了. 那時我真的很不開心, 我不能再為她做什麼, 不能再見到她了. 那刻我曾向天禱告, 以自己的陽壽去換她的健康. 到了我中五重讀時, 不知是我的禱告實現了, 還是巧合的醫學進步, 她的家人找到了新藥, 令她痊癒, 而且可以上學了. 而最高興的是, 她讀的私校又和我重讀的一樣, 我又可以再見她了!

一個人對某件事太興奮, 往往會令到自己得意忘形. 那年秋冬時令, 我又在時常走的地方見到她. 那時見到她, 我做了一個動作……從此就形同陌路. 那是什麼動作呢? 頗難解釋. 我只知道這件事發生後, 維他奶就出了一個凍柑廣告……我一直覺得那個廣告的點子是抄襲我的, 我保留向維他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追討廣告創作費的權利 (估不到我還有心情苦中作樂. 哈!)
那個廣告, 像在挖苦我, 也像在暗示我和她的緣份終結, 那段時間是我的低潮. 到了現在, 我始終覺得我還欠她一個道歉. 說真的, 若我的命止於明天, 我會從容受死. 可是, 當我想到還欠她一個道歉, 我死也不安靈. 這是我唯一最深刻的遺憾. 跟著我一輩子的遺憾. 是不是我看得太重呢?

星期一, 10月 04, 2004

小品----童年

說真的, 我的童年是怎樣也不大記得, 或者太平淡, 又或者童年時少拍照留念, 所以都不記得是怎樣. 想記童年, 我記得小學時曾被老師罰留堂一個星期, 那時真是像世界沒日般, 因為不知怎樣拿去給媽媽簽名, 自己摸仿能力又差, 不懂冒媽媽的簽名, 唯有硬著頭皮給媽媽簽, 幸好沒有換來一頓痛打, 總算賺到了. (哈哈!) 不過留過堂後, 你會覺得留堂沒有什麼大不了, 反而很好玩呢.
記得讀幼稚園時, 我時常和隔壁姓高的鄰居的女兒玩耍, 和她一起玩貼紙, 一起四處跑, 一起睡覺 (不要心歪! 雖然是共用一個枕頭睡.). 可惜當我上小學時, 他們就搬走了. 不過上到小學, 我又有更多的好同學. 我記得我那時和某個女同學特別要好, 那時她就坐在老師桌前面的位置, 而我就坐在老師桌前那行最後的那一個位. 我便和她在堂上玩, 記著! 是隔著四五個位在玩. 怎樣玩? 就是她喜歡轉頭望著我, 那我便把頭閃到另一面來迴避她的視線, 如此這般, 她左望, 我右閃, 她右望, 我左閃. 最後換來是雙雙被罰. 不過那時候和這個女同學玩得很開心, 我們每逢短週時, 便會講電話, 一講便講了幾個小時. 可惜這個同學不久又轉校了.
每個人在童年時都會一些情意結. 好似想要某一種玩具, 但是當時買不到, 到長大後便會千方百計尋回童年得不到的玩具. 對我來說, 我又真的沒有這些特別的情意結. 童年家景不算好, 知道自己就算撒嬌都不會得到, 因此也不會這麼任性. 又可能是這個原因對於自己的童年也沒有太多記憶.
想來想去, 童年令我最深刻的只有兩樣東西: 女同學及被老師罰. 人的記憶就是這樣, 只會記得最好的及最差的而忘記了中間部份. 而我小時候不是什麼好學生, 所以時常被老師責備, 懲罰. 至於女同學方面, 我發現原來我小學時也真好艷福, 每年都會和某一個女同學特別要好. 令我有些不可思議, 那時我究竟有什麼能耐? 為什麼我會越大越窩囊呢? (真慚愧!)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這一句完完全全在我身上應驗了.
小時候的記憶雖然去了七七八八, 但是有一樣東西是永不磨滅的, 便是友誼. 到現在我還有和一班小學同學有聯絡而生想要某一樣玩具時, 有著良好的關係. 我們從小識到現在, 在他們身上, 我學到不少的東西. 衷心感謝他們.

星期日, 10月 03, 2004

音樂(其之五)

朋友在外國開始學結他時, 曾向人借過一些結他手的dvd, 亦因此我也有一段時間迷上了結他, 曾經向他請教過, 可惜自己沒恆心, 沒有時常練習, 所以也不大記得怎樣彈了. 不過我收集的結他手cd, 卻沒有減少過, 而且在慢慢的增加中.
一個學結他的人, 如果不曉G3是誰, 真是會被人笑呢. G3其實是三個結他手組成的一個巡迴演奏音樂會. 成員有Steve Vai, Joe Satriani這兩個骨幹, 加上一位不同的結他手而成. 97年時的G3就有一位玩藍調的結他手Eric Johnson. 他是我最愛的結他手之一. 今年就有瑞典著名結他手, Yngwie J. Malmsteen. 據我所知, 之前的G3還請過Dream Theater結他手, John Petrucci來表演過. 不論我喜愛與否, 他們的技術不容致疑.
另外一名我最愛的結他手, 就是可以用左右手彈結他的澳洲結他手, Michael Angelo. 看過他的教學video, 想信你不會不要他做你的老師, 他的速彈, 真的可以說是無與論比. 美國結他手, Paul Gilbert, 相信許多認識Mr. Big的人都不會陌生, 他是前Mr. Big的結他手, 而我最愛的便是他以個人推出的作品, 很有美國風味, 而且他的唱腔也是我喜歡的.
上回提到project作品. Project作品其實是指一班原來已有不同樂隊所屬的演奏者或演奏者兼創作人去組合另一些組合創作並推出作品. 在前衞金屬界, 這些現象並不新鮮呢. 而當中最悅目的, 可說是Explorers Club及Liquid Tension Experiment. 而其他則以Bozzio Levin Stevens三個人創作的作品, Situation Dangerous及 Ferrigno Leal Kuprij三人作品Promised Land. 這些作品中的Stevens (Steve Steven一個拉丁味的結他手)及Kuprij (Vitalij Kuprij, 烏克蘭的電子琴手)都是我的最愛, 我家中也有他們的作品.
我追求這些音樂也有五年多了! 家中的碟存量也頗多(想知? 私下問我吧! 嘻嘻!) 我可是覺得自己已經走到了頂峰了. 開始要找尋新的嘗試. 我開始明白, 原來我對音樂的熱愛不下於其他人. 雖然我知道我一生也追逐不完, 但我會繼續去追求的, 這是我的音樂之道, 亦是我未來及現在的路向.

音樂(其之四)

要找尋前衞樂隊, 在香港也相當困難. 始終前衞音樂不是主流音樂, 對於以本地流行曲為主的香港來說, 唱片商不會入這些貨, 因為賣不到錢. 我唯有另覓其他方法. 最後我選擇了以網上購買. 當初都是嘗試性質, 後來便逐漸成為我找這類音樂的主要途徑.
利用網上購買CD, 既方便, 而且種類很多. 起初我選擇樂隊時, 只是崇尚有速度感的樂隊, 後來慢慢地接受一些加入其他音樂原素的樂隊, 例如, 加入了交響樂, 或古典音樂的前衞音樂, 加入歌劇式的, 迷幻, 爵士, 藍調, 死亡 (即是Death/Black Metal的旋律) 等等. 而我認識的樂隊, 亦因此而越來越多. 除了純正的前衞樂隊 Dream Theater(DT)之外, 還有我另外一隊我至愛的美國樂隊 Shadow Gallery. 雖然他們不及DT這樣出名, 但是他們至剛的技巧加入至柔的歌聲, 令我一聽傾心. 另一隊美國樂隊, Symphony X, 結他手那凌厲的速彈技術, 加上電子琴的間段變奏, 還加入了少量交響樂及和音, 令到他們的音樂更加完滿.
說起交響樂式的前衞音樂 (Classic progressive rock), 意大利樂隊Rhapsody可說是表表者. 他們長達五隻大碟的史詩式英雄故事, 聽過的人, 真是有當武士的衝動. 而且雄渾而有氣勢的交響樂, 令你百聽不厭. 另外一隊意大利樂隊Skylark, 他們比較Rhapsody, 更重搖滾味. Skylark 加入了少量古典音樂, 令到歌曲更有現代感之餘, 也不失傳統風格.
歐洲孕育不少前衞樂隊, 而且不同國家的樂隊, 有著不同的風格. 好似以原Vengeance的荷蘭吉他手Arjen Anthony Lucassen組成的Ayreon, 便是以科幻為題, 創作不少令我神往的音樂. Ayreon加入了folk, 古典, 電子, 結他等等原素入他的作品中, 加上不同的唱者角色的扮演, 成為了不同的故事.
另外一隊令我深深喜愛的樂隊, 便是芬蘭的stratovarius. 漫不經心而又完全融入歌曲的結他速度, 配合電子琴及歌聲, 把他們的風格完全的表露出來. 記得歐洲國家盃2004時, 捷克隊在更衣室播著他們的作品Glory of the World來培養爭勝的情緒, 可見他們在歐洲的受歡迎程度有幾多.
其他優秀的樂隊如巴西的Angra, 英國的Andromeda, Threshold, Dragon Force (以速度快見稱, 其中一個結他手是香港人來的!), 瑞曲的Evergrey, 德國的Lacrimosa (一隊歌德式的前衞樂隊, 用德文唱的, 我愛死他們的氣氛啊!), Freedom Call, 芬蘭的Nightwish (女主音), 奧地利的Edenbridge (都是女主音), 美國的Ark等等, 不能盡錄!
在收集前衞樂隊的音樂同時, 我還收集了一些結他手, 電子琴手及一些project作品, 這些下回再講.

星期四, 9月 30, 2004

容器

每個人在社會都十分重要的, 那怕是一個低微得可以的職業, 對整個社會來說, 都是舉足輕重, 無分高低. 而什麼人做什麼工作, 什麼職業則取決於每個人容器的大少. 不同大少的容器, 便有不同的社會價值, 但對於社會的貢獻都是同等的.
容器的大少取決兩方面. 一是與生俱來的, 另一方面是由經驗得來. 得到經驗的最快方法是通過教導, 再通過實踐而成為自己的經驗. 前者的標準, 雖可以靠後天培養, 但某些方面是學不到的, 只可說是天生異品.
我所說的容器, 其實是個人的能力同學識. 當每一個人到了進入社會的階段, 便要接受社會的品評你的”容器”大少. 經過面試之後, 我明白自身容器的容量之不足, 自視過高是人的通病. 要檢討檢討, 期望下次的成功.

星期二, 9月 28, 2004

Something is missing

近日在成報看到一篇周啟邦夫婦的專訪, 令我感慨萬分. 雖然周先生的財產是承繼父親的, 但他能守著父業, 令自己的家族興旺下去, 不是人人都做到. 周先生是個知足常樂的人, 從英國讀書時, 他便有好好的理財, 永不會花錢花過頭. 而他教子, 更是親力親為. 因此, 他有一個好兒子.
別人看他, 有財有勢, 生活無憂. 有個好太太和好兒子, 真是幾生修道, 羨煞旁人. 可是周先生有一點的遺憾, 就是想學大導演李翰祥一樣在荷里活做製片. 可是當年因為父親反對, 最後做了大律師而沒有實現這個夢想. 周先生回想起來, 總覺得Something is missing (有點遺憾!).
一個成功人士, 都會有一個遺憾, 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遺憾又何只一點呢? 就是為口奔馳, 我們已經犧牲了不少時間, 不知得了幾多的遺憾. 更何況我們不單只為了糊口這方面. 人一生有許多抉擇, 揀完又揀, 走完又走, 曲曲折折, 這樣複雜, 也真累人. 有時候想如果可以簡簡單單的過一生, 也不枉了!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已, 莫過於此.
過去的遺憾, 我們不能挽回, 唯有把握現在和將來, 盡力而為, 把遺憾盡量降低吧!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髮弄扁舟.”

愁之至極, 莫過於遺憾.

星期日, 9月 26, 2004

小品----愛情

問一百個人, 得來的答案就一百個. 不論中外古今千百多年, 也沒有一個智者能夠完完全全解答得出, 什麼是愛情. 愛是用最誠懇最深厚的情感去對待某一人, 不忍和那個人分離, 因那個人的刺激而產生出喜, 怒, 哀, 樂等情感, 兩性的交好, 便是愛情. 不過這解釋也流於抽象, 難以令人明白.
說真的, 愛情令人有怒, 哀的情感, 比喜, 樂多出很多. 快樂的時光, 總是比痛苦的日子少許多許多. 我國不少詩人詞人, 寫的愛情詩或詞大部份都是悲哀為主的. 縱使快樂的日子很短, 然而還有很多人甘願承受, 他們不斷付出, 冒著會受傷的風險付出自己的時間, 心力, 金錢. 可是愛情是不公平的, 不會因為你付出得多而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是愛情可怕的地方.
有人說愛情是要有緣份的, 有緣才會一起. 找伴侶, 無非想找一個可以陪著自己一輩子的良人. 可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很玄妙的. 當你愛在心頭時, 你根本沒法理性的判斷眼前的人是否你的終生伴侶. 他朝你能夠以理性去分析那個人之後, 你便發覺, 你對他/她的愛已經消退了! 善緣? 孽緣? 一線之差.
沒法知道自己的終生伴侶是誰, 有些人唯有把眼前的當成是便行. 可是, 當你發覺這個人根本不適合你時, 到時應怎麼辦? 付出不少的東西, 換來一丁點的快樂及沈重的悲傷, 這些事, 人人都不想遇到, 可是卻天天發生. 這是愛情的代價.

「認清愛情的永恆性不在於愛情本身,而在於”愛情是可以,可能結束的”。
因為,人生變動超過常人的人,情境的轉變很容易導致感情的變化。
這是宿命,卻合邏輯。 」

陳文莤在她的自傳”半生緣”裡的自剖有這一段說話. 雖然我到現在還未嘗過愛情的滋味, 但是我個人認為愛情是可以維持到永遠的. 人有一個劣根性, 就是沒試過刻骨銘心的遭遇前, 便不會有了解自己的時候. 因此, 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能明白自己要求什麼. 可是很少有人會這樣做.

近日讀過弘一大師(李叔同)的一首偈, 寫道: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前兩句容易明白, 後兩句也要一番思考. 在這裡, 送給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人, 共勉之.

星期六, 9月 25, 2004

音樂(其之三)

重讀中五那一年, 是我的轉捩點. 我說的是音樂的轉捩點, 得到朋友從外國帶來了一隊progressive rock樂隊, 深深的震撼我的心. 令我明白我要的音樂是怎樣的.
Progressive rock, 中文名前衞搖滾. 簡單來說, 就是把伴奏及歌者的技巧發揮到至極的音樂. 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67年The Beatles的出現, 令到日後出現大量的樂隊. 當時樂隊的歌曲, 只有三分鐘左右. 但隨不同樂隊的出現, 歌曲的時間不斷挺長, 而所需的技巧也日益多變, 就是從這個方向漸漸發展成前衞搖滾. 發展到現在, 有些前衞樂隊更強調音樂的技巧性及鋪排的複雜性, 因而有前衞金屬的出現(progressive metal).
前衞搖滾或金屬的特色在於它以電子琴和結他做音樂的主軸, 對於電子琴和結他的技術要求相當高. 因為前衞搖滾及金屬歌曲時間很長, 平均有五至六分鐘, 而大部份歌曲在中段, 都會有至少三十秒的solo, 要知道某隊樂隊的功力如何, 只要聽中段的solo就可以了解. 在這段solo, 我們可以聽到富速度的結他及電子琴, 它們能並駕齊驅的演奏, 也能先後奏出. 在內容方面, 前衞搖滾或金屬的歌詞內容都是豐富的, 而且主題廣泛, 不少作者更用歌曲來說故事, 這都是其他類別的音樂做不到的.
朋友帶來的是被譽為奠定前衞搖滾體制, 影響日後在不同地方冒起的前衞樂隊, Dream Theater (DT). 當時我借了朋友的MD機, 聽著他們第二張大碟, Images and Words. 頓時覺得自己是多麼渺小, 這個世界之大, 令人難以想像. 自問之前所聽的音樂也不少, 但當我聽過DT之後, 強而有力的結他速彈, 不輸給結他的電子琴聲, bass和鼓聲的震撼, 加上主音那把可柔可剛的聲音, 我發覺之前聽的並不是真正的音樂, 只是皮毛而已.
接著聽過DT的第三張大碟Awaken之後, 我明白我要的理想音樂便是這種了. 我再按奈不住, 開始不斷的四處找尋這類音樂到現在. 這是新的開始.

星期五, 9月 24, 2004

音樂(其之二)

聽著西洋音樂, 一聽就去到中五重讀時, 至少也有五年的時間. 在這五年裡, 我聽過的不同風格的樂隊, 歌手. 而我個癖好, 便是喜歡尋找一些在香港鮮為人知的樂隊及歌手. 這個性格, 對我日後聽音樂的路向, 影響深遠.
這個時期, 我一共搜羅了三十三隊樂隊, 七隊boy bands, 八個男歌手及女歌手的CD. 雖然為數不多, 但也令我大開眼界. 好似美國樂隊Fastball的You’re an Ocean裡面的鋼琴伴奏, 就很有美國狂歡夜店的氣氛, 既輕快又清晰, 令人熱血沸騰. 另一隊樂隊Barenaked ladies的Too little Too late, 那幾個胖子, 創作的音樂的確特別, 令人印象深刻. Ash, 一隊由女子擔任結他手的樂隊, 既可溫柔地演繹, 又能以濃厚的重金屬味表現他們. The Corrs, 一隊比較多人知曉, 由四兄妹組成的愛爾蘭樂隊. 她們能加入古典樂器到她們的成品中, 也有另一番風味.
在個人男女歌手裡, 令我印象深刻的, 可以說是電影<特務憨J>的女主角Natalie Imbruglia. 這個女子, 除了樣子甜美之外, 更有她獨等的聲線, 和主流女歌手不同的風格, 更突顯她的味道. Rod Stewart一個老牌的男歌手, 可是他的唱腔卻令我如痴如醉. 那把沙啞而富磁性的聲音, 唱起什麼歌也是今人難忘的. 到現在我也好想有他那一把聲.
當年, 我聽的音樂也算是不少了, 但這些樂隊及歌手, 只流於流行音樂的範疇. 而我還未找到我想要的音樂, 我開始覺得他們不能再滿足我的需要. 我再次找尋我理想的音樂. 這就是轉變期.

星期二, 9月 21, 2004

閒筆

星期日(19/9) 約了一班朋友吃飯, 當中聽著其中一位朋友的工作狀況. 其實之前一直都有聽他講過的, 可是那天晚上的說話卻令我十分感觸. 穿梭於大陸和香港, 日日如是的繁忙工作, 回到什麼都沒有的宿舍, 也真枯燥乏味.

朋友說話的腔調雖是如常一樣, 但言語中的感情卻深深的觸動我. 我從未試過這麼的了解他! 或許大家還是單身貴族吧. 工作, 吃飯, 應酬, 睡覺, 刻板的日子, 令他感到寂寞. 沒錯! 有時候一個人時, 都想別人在身邊陪伴, 雖然別人不知道你的工作是怎樣, 不知道你當日遇到什麼事, 不知道你的辛勞, 但只要有個人肯待在你身邊, 和你聊聊天, 閒話一番, 工作怎樣辛勞也是甜的, 日子也不會這樣難過啦.

哈! 近來自己也覺得自己感性了, 對於別人的事, 很易感. 我就是這樣的人. 我的心總是要關心別人, 替別人擔憂, 有時候也真是庸人自擾. 不過, 對於我這個性格, 我從未後悔過. 和我一諾千金的性格一樣, 我也以此為傲.

星期一, 9月 20, 2004

插篇(9/20)

佛桌上開出的花朵

朝陽升起之前,廟前山門外凝滿露珠的春草裡,跪著一個人:師父,請原諒我。”他是某城風流的浪子,20年前曾是廟裡的小沙彌,極得方丈喜愛。方丈將畢生所學全數教授,希望他能成為出色的佛門弟子。他卻在一夜間動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目,從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夜夜都是春,卻夜夜不是春。20年後的一個深夜,他陡然驚醒,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深自懺悔,披衣而起,快馬加鞭趕往寺裡。“師父,你肯饒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嗎?”方丈深深厭惡他的放蕩,只是搖頭。“不,你罪過深重,必墮阿鼻地獄,要想佛祖饒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連桌子也會開花。”浪子失望地離開了。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進佛堂的時候,驚呆了:一夜間,佛桌上開滿了大簇大簇的花朵,紅的,白的,每一朵都芳香逼人,佛堂裡一絲風也沒有,那些盛開的花朵卻簌簌急搖,仿佛是焦灼的召喚。方丈在瞬間明白了。他連忙下山尋找浪子,卻已經來不及了,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墮入他原本的荒唐生活。而佛桌上開出的那些花朵,只開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圓寂,臨終遺言:這世上,沒有什麼歧途不可以回頭,沒有什麼錯誤不可以改正。

“一個真心向善的念頭,是最罕有的奇蹟,好像佛桌上開出的花朵。
而讓奇蹟隕滅的,不是錯誤,是一顆冰冷的、不肯寬容、不肯相信的心。”

在討論區copy的一個故事,言簡意賅. 而這個故事也正正道出我的心聲. 包容是不是真的這麼難呢? 希望大家看過之後, 能夠做好自己吧.

星期日, 9月 19, 2004

音樂(其之一)

兩年前就想以這個命題, 但是遲遲也未動手. 這個題目也真難寫, 因為太廣泛了! 胡亂起筆很容易會令文章紊亂, 到時被別人看到我語無倫次的便不好了. 不過最主要都是兩年前的我所聽的音樂還很少, 很狹窄. 老實說自問到現在我所聽的音樂也是很少, 在這裡只能說是談談自己的心得罷了. 近來自己比較寫一些短篇的, 現在也用這個形式寫寫把.
我正式聽音樂是在我小六的時候. 那時所謂四大天王時期, 當時我愛聽本地歌曲. 到了中學時期, 我便沒有再聽音樂了. 中二三時, 我第一次接觸西洋音樂, 我記得當時我買的第一隻西洋音樂碟是air supply在94年台灣開的live concert. 當時是朋友影響而去試聽, 當我聽過之後, 簡直是無話可說! 我深深的被西洋音樂吸引, 開始接觸更多的外國歌手. Backstreet boys第一隻大碟, 便是我的第二隻外語碟.之後的兩三年, 我不斷收集不同的外國樂隊, boy band (一班男子一齊唱歌又沒有玩樂器的, 所以和樂隊不同), 男聲, 女聲, 樣樣都有. 在樂隊方面, 我最愛的可說是來是丹麥的樂隊(我記得好像是. 不過他們的主音就是美國人來的.) Michael learns to rock (MLTR). 我最愛就是主音那把充滿磁性的聲音, 加上舒暢悠和的音樂, 和有深度的歌詞, 簡直是完美, 到現在我也有買他們的大碟呢.
除了MLTR的作品, 老牌音隊如美國樂隊bon jovi, 英國樂隊u2我都很喜歡. 沒錯! 當時我聽的音樂比較傾向樂隊音樂. 不過我也有一些歌手的個人專輯. 而我最愛的男外國歌手便是Robbie Williams. 他是當年boy band, take that的第二主音, 後來推出了個人大碟, 有壞孩子之稱. 他唱的she’s the one同eternity, 到現在都是我聽過的最優秀的作品. 另外, 拉丁歌手Marc Anthony都是我的最愛之一.
在女歌手的世界裡, Mariah Carey, Madonna, Celine Dion, 她們都是獨當一面的, 但我唯獨喜愛一個擁有荷蘭, 印尼, 法國同愛爾蘭血統的小妮子, Michelle Branch. 雖然她的聲線不是太過突出, 但她卻有一種魅力吸引我, everywhere, you set me free(小馬王電影主題曲), 還有the game of love, 都是我的最愛. 這就是前期.

星期六, 9月 18, 2004

插篇(9/18)

當初的任性, 輕易的把一段友誼放棄. 雖然最後可以挽回, 但是傷痕始終在心裡. 現在被人反過來的唾棄, 也開始明白, 當時對方的心情是怎樣. 如今事過境遷, 我不會強求什麼, 只有汲取之前的教訓, 當作經驗, 對日後和其他人相處也可以小心些.
現在的心情, 也甚平靜. 沒有悲傷, 沒有痛苦, 沒有煩惱的. 發洩過, 就要起來, 繼續在人生的路上走過. 雖然相隔了多個月再走回左面的路, 但是對我一點也沒有陌生, 前面依舊清晰可見, 熟悉的氣味令我也舒暢起來. 對於我之前的選擇, 我沒有後悔. 對於之前我犯的錯, 也不會忍暪, 我會承擔所有. 這是我為人之道.
昨晚, 一位朋友開始要與人角力了, 我的心不其然的為他打氣, 還湧著無名的興奮, 可能我把我所有的希望都落在他身上, 又可能我不想他變成另一個悲傷的人.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 我衷心希望他能夠成功, 至少可令我多了一份安慰.

“願我的運氣能分點給他, 把我的運氣化為力量,
讓他變得更勇敢, 令他的人生更閃耀, 更光明.”

這是我的心願, 亦是我今年內一個新的願望. 雷, 你行的!

小品----感覺

感覺是通過接觸而感知的一種抽象行為. 我們的五官, 便是用來感覺的工具. 在冬天我們會覺得冷, 夏天我們會覺得熱, 這些都是屬於物理的感覺.
除了物理感覺, 人有情緒上的感覺. 當我們受到外界刺激而令到情緒波動, 或有些東西或事情, 使人動心, 產生意識上的感覺, 這些都是情緒的感覺, 其實動物都有這個感覺, 只是我們看不懂.
感覺有好有壞, 好的感覺, 對人來說, 一個小動作, 一句說話, 甚到一個眼神, 己可以構成. 但這種好的感覺, 往往是短暫而不可靠的. 第一, 它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當這了一段時間, 這種感覺便會消退. 第二, 縱使一個行為令到你對別人產生好的感覺, 但不代表這個人如你想像般的好. 可是好的感覺也會因為同一個人, 做出一些令你不滿的事而變為壞的感覺. 而這個壞的感覺更是不會輕易除去的, 這是人在情緒上的感覺有一個慣性.
雖然感覺有這麼大的問題, 但是人總是喜歡用它來做判斷. 而感覺是片面的東西, 因此做出來的判斷就會有很大的偏差. 感覺是主觀的東西. 是好是壞, 沒有標準, 但因為人對不好的感覺總是記著, 令到自己不能找出一個既客觀, 又如意的判斷而導致失敗, 痛苦收場.
其實人不應只是以感覺來判斷, 人也應加入對別人的了解, 溝通多些, 嘗試在別人的角度想想, 相處過後, 誤解一定可以消除, 從而可以正確判斷出一個真正對自己好的人出來. 可惜, 人總是不會聽取別人意見, 我也只可以說: 當你要用感覺去判斷行事, 你就要有預到你會因感覺而受偒的風險, 好自為之吧!

星期三, 9月 15, 2004

插篇

9月14日百感交雜的一天. 年紀越大, 對於得失也看重. 人生有限, 省得一刻得一刻. 可是在生命道上總是崎嶇. 有很多東西, 不是你肯付出, 便一定可以得到相應回報. 失敗了, 時間去了, 只有沮喪. 這是人生無情的地方.
希望像是下凡天使, 又似卑鄙魔鬼, 不斷的折磨你的身心. 沒望了! 只有用輸家的慰語消極對抗. 悲哀, 痛苦, 憂愁, 嗟歎, 一時嘗盡.
我寧願是個冷酷的人, 好過為情而煩的自慰者.

星期四, 8月 26, 2004

悲慟

心神未定, 驟雨驟晴. 時而美麗, 突來其變.
接二連三, 肆意作弄. 迂迴之道, 山水無路.
雖心未決, 決也難知. 何枝何依, 陷我失意.
本是多情, 華華白絲. 久久沒期, 也實無奈.
像是命運, 又如泰來. 樂不思蜀, 陶醉其中.
走進右逕, 雖昏但甘. 惜春宵短, 此情不再.
諸葛出山, 受命於危. 失於言辭, 荒唐放縱.
痛改前非, 負荊請罪. 今非昔比, 幻得幻失.
雄兔撲朔, 神女心起. 哀哉李廣, 悲乎周郎.
生不逢時, 屈屈而亡. 天命之歸? 人事之失?
時不與我? 運直傾頹. 徬徨無助, 茫然忘對.
人間是非, 盤根錯節. 小小心願, 無法伸展.
淨身不成, 修身不足. 齊家沒期, 何平天下?
辱了先賢, 愧對高堂. 堅信希望, 擇善固執.
今兩相違, 氣殆理盡. 可憐之軀, 苦楚生靈.
不幸枷鎖, 牢牢不解. 此消彼盡, 腷臆無訴.
寄於字間, 望天為鑑.

星期一, 8月 23, 2004

小品----癒合

有生命的東西都有一個共通特性, 就自再生能力. 受傷的野生動物, 如不是傷到骨頭, 經過一段時日便可以長出新組織. 至於植物, 雖然不能移動, 但內裡的組織也有生命, 也會慢慢把傷口復原如昔. 人也是動物, 所以也有動物的特性. 不過, 人也有另一種受傷----心靈受傷.
心靈創傷可以說是, 精神的受傷. 一個人遇到某些事, 令到內心產生恐懼, 每當再次遇到同類, 類似或者是類同的事, 大腦就會產生這個恐懼訊息, 令到人們感到危險, 不安, 因而逃避, 想離開. 這是典型的精神受傷, 經過醫生的治療, 加上意志, 便可以克服.
可是人有另一種, 精神受傷是醫生也束手無策的, 這是人為的創傷. 人的慣性, 每當時常和某個人接觸, 就會習慣的再次接觸這個人, 這是因為覺得那人可靠, 值得信賴, 所以樂意和那人接觸, 更會把自己更私人的事和那人分享, 漸漸那個人成為心靈的支柱, 變得重要. 但是當那個人因某是而斷絕了這個關係, 人就會覺得被背叛, 出賣, 感覺難以致信, 痛苦, 因而逃避, 憎恨, 憤怒, 悲哀, 失去支持, 迷失了方向. 當受害人的情緒失控制, 會令到習慣極端的轉變, 小的會對人有不信任感, 再次隱藏自己, 要再與人接觸, 大的會自殺, 自殘, 有時候更會做出更可怕的舉動, 殺害無辜的人, 破壞.等等.
這是執著. 為了尋找一個可以接受的答案, 令到自己內心能得到平衡. 雖然是解鈴還需繫鈴人, 但是即使解鈴者出現安撫受害者, 受害者的心情未必可以百分百回復如昔. 因為怕再次被背叛, 縱使痊癒, 心中也有條疤痕.
這就是心靈上的創傷和肉體上的分別. 心靈的創傷幾時也會令人記著. 說真的, 有時心靈創傷雙方也不好過, 好似朋友之間, 情侶之間, 甚至夫妻之間的問題, 受傷的決不只是受害者, 即使重修舊好, 也要時間回復, 當然受害者對那人的信賴度也有所下降, 但也有例外的, 因為創傷愆生珍惜.
一個魯莽的決定, 令到一段大好的友誼受到破壞. 即使竭力修補, 別人難免也要用時間去痊癒. 這是無可厚非的. 對於做錯的事, 我不會掩飾, 我願意一力承擔. 今後我會盡力主動的挽回別人的信心, 期求著友誼能更進一步的鞏固.
我後悔當初的不智, 帶來現在的結局. 行得好好的路, 自己卻加以摧毀, 面目全非. 今後能否帶來驚喜, 再也說不清了! 只有頒望往後日子帶來的希望了.
輾轉輾轉, 來到如斯地步; 曲折曲折, 虛耗覆水光陰.
命運愚弄, 走得步步艱辛, 人事人非, 更加荊棘滿途.
一飛衝天之時, 相隔甚遠; 三連挫折之事, 接踵而來.
此消彼長之理, 沒有發生; 再三跌倒之後, 雪上加霜.
殘破之軀, 行屍走肉, 似盲之瞳, 走到陰霾.
天將我亡, 命要我滅, 人道已死, 七零八落.

星期三, 8月 18, 2004

小品----慣性

當個人生活在某個他認為美好的時候, 便會產生一種惰性. 尤其是安逸, 舒適的生活, 誰人不想過呢? 有朝一日, 自己知道要改變的時候, 可能會令其憂慮. 憂慮來自對將來的未知, 乜有可能來自對改變的壓力, 但最主要的憂慮, 便是來自對原本生活的眷戀.
安逸生活的不安感是很低的, 因為手觸可及. 自己看到的, 聽到的, 嗅到的, 都是可知的. 正因為這是能預見的生活, 每個人都可以遊刃有餘. 所以人們生活在安穩的生活是快樂的.
安逸的生活雖然令人嚮往, 但是這些日子不會長的. 因為安逸會令人腐化, 會令人不思進取. 長期處於安逸, 會令到應變力下降, 遇到突發的事件, 便會手足無措. 千川成河, 百河成海. 人總要走出安逸, 去到浩瀚大海處闖一闖.
眼見人家走入社會, 理應替別人高興, 可是想到相敍時間少了, 就懷著不捨之情. 擔心其工作太繁, 吃不消; 害怕其壓力過大, 不愉快. 什麼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會不斷為別人想, 為別人憂. 可是怎樣去想, 也非我的能力所做到的.
我一早已有闖一闖的覺悟, 因為自知人不能長過安逸生活. 可是看到別人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了, 反而不願其太快開始, 總想要別人留在身邊, 但是自己又沒能力這樣做, 也真令人無奈. 為什麼人會害怕改變? 因為對未知的恐懼, 往往使人抗拒. 在這個時間遇到這些事, 對我來說真的來得太突然了, 不過我還可以應付, 現在剛剛適應之後, 我又要面對另一個變化. 這個變化我真是無能為力, 我又不能自私地留著別人, 但是我怕別人會從我手中離去. 我不能夠自私, 要為別人好, 但又不大高興. 也沒法了! 處之泰然吧!

星期三, 7月 14, 2004

小品----分叉

人一生會走過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個分叉路, 每當去到一個分叉路時, 我總會不斷思考要走哪一條路. 要知道這些分叉路只會遇過一次, 只會有一次機會行過, 過去了便不可能回頭, 所以我不能魯莽行事.
現在我又要面對一個分叉了. 這個分叉可以說是朋友給我的, 亦可以說是自找的. 說實話, 我真的想走右面, 但當我走到半途, 前路總是若隱若現. 這條像是很平坦, 但走上去時又很不自在. 像是令人很美滿, 但又令你很沮喪. 究竟這條是虛幻的惡夢? 還是甜蜜的真實呢?
我到現在也不大清楚. 但人生的道路不會給你太多時間考慮. 要是你太過猶豫, 路便會消失, 所以你要在有效的時間上, 去作出一個有一定風險的抉擇. 左面的路是我訂立的, 這是一條風險較低的分叉, 因為我有足夠的資料做了評估. 可是右面的則不是了, 資料過於零散, 又不全面, 過多的假設, 太少的事實. 起初以為自己是可以控制的, 但是時間越久越發覺我是身不由己. 我開始不想走下去, 因為結局太多了! 但當我想離開時, 卻又看見前路還可以走. 那應該前進,還是不前進呢? 唉! 也真的太累人了!
已經走了一小段, 雖然還可以改走左面的路, 但是這樣半途而癈也未免太沒恆心了吧? 但當我遇到不少令人意外的事之後, 又令我怕得裹足不前. 以前在分叉跌過不只一交, 我真的不想再經驗了! 站在右面分叉的路上, 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 迫切的時間, 不快的事件, 無光的道路, 無助的道標. 人生太短, 面對著時間的洪流, 自己煩惱的也只不過是小沙粒, 但小沙粒卻能有阻著人們前進的能力.
傳說播朵拉打開了一個箱子, 把憎恨, 妒忌, 痛苦, 悲哀等等的情感帶到人間, 但是她卻把希望也帶上來. 可是這也是最可恨的事情. 無數的人便是因為這個希望耽誤了一生, 到死也是一無所有. 而現在也有無數的人還是相信希望. 我不要! 我不想再抱著一個無法實現的希望! 我還有要做的事, 不能再次浪費我的生命了! 誰? 有誰可以告訴的正確的路嗎?

星期二, 7月 06, 2004

小品----追憶

國記, 一間至少有三十年的老字號粥店. 從它店內的擺設和那個放著粥料的灶頭可見. 他們能生存得這麼長久, 是因為他們的粥品料多, 量足, 味美. 我最愛他們的炒麵, 我敢說, 全香港最好吃的炒麵就是他們. 我也喜歡他們的皮蛋廋肉粥, 他們用的肉片很嫩口, 而同和皮蛋的份量比重一樣; 他們的魚片粥也是極品, 魚片滑而無骨, 又無腥味, 很適合不喜歡吃魚的人嘗嘗, 我相信不吃魚的人一定也會喜歡. 國記的粥品, 價錢便宜, 一碟炒麵, 一碗粥加牛舌酥, 也只是二十元, 日日也是客似雲來.
每次吃午餐想吃粥時, 我都會到國記吃. 除了喜歡他們的粥品外, 在國記吃粥, 可以讓我找尋童年的往事. 在我兩三歲時, 媽媽時常帶我到這裡吃粥的, 但是我只是依稀記得我去過這裡吃粥, 其餘就一片空白. 所以有時間, 我就會去一去那裡吃粥, 試試自己能不能找回失去的記憶, 可惜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什麼印象呢…….噢!...且慢!......哎唷唷!......糟糕了!會不會我曾經被外星人捉過去做研究呢? 聽說被外星人捉過的人, 某一段回憶會一片空白, 我真的記不起童年某些時間啦. 怎麼辦呢? 我身上有沒有被植入晶片呢? :P

星期一, 7月 05, 2004

小品----行者

三月想了很多很多事, 其中便想過增廣見聞.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需要擴闊自己的眼界, 因而定了自己一生人一定要去的四個地方. 第一個當然是中國的長城. 我覺得長城就像猶太教的聖城麥加一樣, 身為中國人, 一生人總要去一次. 第二個便是埃及了. 埃及的金字塔是我一向嚮往的, 到時我一定會由遠到近, 由頭到尾的看個清楚這個神秘遺跡每一件東西, 我更會嘗試露宿在金字塔的旁邊, 領我覺受下睡在金字塔下面的心情是怎樣的. 第三個就是瑪雅了. 這個一夜消失的文明, 到了現在依然是有很多不解的地方, 到時我也會在那裡露一露宿, 觀察四週的動靜, 說不定我這個考古門外漢, 可能找到一些驚世發現呢.
第四個, 便是歐洲了. 歐洲有很多地方我也想去, 例如希臘, 羅馬, 但是最想去的地方便是瑞士.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瑞士的特拉肯會有一個主題公園宣揚外星人造人之說. 這個說法近來我覺得愈來愈可信, 因為這不難找到答案. 而你問我找證據, 在這裡我不會多講, 因為太長了. 我想看看這個主題公園用什麼理據說服別人, 要人相信是外星人造人類.
另外一個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挪威. 挪威差不多有七成的地方是在北極. 北極, 一個白茫茫的地方. 而這個地方還充滿著神秘, 因為很少人踏足這個極寒之地. 我要徒步走入這個神秘之地, 感受一下在這個極寒之地生活的愛斯基摩人是怎樣的. 我想將來這個歐洲之行, 至少三個多月才能完成呢……看來現在我就要做準備了.

小品----終結

“人們, 當你開啟了我的衣冠塚35年後, 月神將派遣使者前來地球.” 35年後, 亦即是2004年, 依照著這句話意思, 是不是真的會有一個使者到來呢? 不知道. 這句出自埃及某位法老王的文字, 蘊含著無限的意思. 以現代科技都建不成的金字塔, 類似圖坦卡門的詛咒, 火星上類似埃及遺跡的建築, 令我聯想起月神使者便是外星人. 考古學家曾研究古代法老王日常所吃的東西, 又揭開了另一個驚人的秘密.
在法老王的胃裡, 發現了海洛英, 而當時的埃及根本不可能種出海洛英的, 但是在南美可以. 而南美就是瑪雅遺址的地方,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即是說他們在遠古已經開始有貿易來往了! 多麼令人震驚呢! 看上去, 兩個民族都有一些共通點. 一, 就是他們所拜的神中, 都有一個像現今我們見到的飛碟形的神. 二, 他們都是一夜之間全個民族也消失了, 除了少量屍體. 三, 各個民族都有驚人的文物, 瑪雅有完整的文字體系和圖畫, 而埃及有雄偉的建築. 無盡的疑團, 不解的事物, 似乎人類要花上幾百甚至幾萬年才可以完全解開.
可是, 我們能夠有這麼多的時間嗎? 瑪雅人他們計算到2012年的星體位置之後便沒有再計下去了. 他們是以太陽, 金星及地球三個距離來運算的. 這意味著什麼呢? 到了2012年, 太陽便沒了? 還是地球已經從這個銀河中消失了? 還是金星沒了呢? 巧合的, 美國太空總署曾公佈過, 2012年是太陽黑子第二個最活躍時期. 太陽黑子能把衞星干擾停頓, 換句話說, 是不是太陽黑子到這日子會有更可怕的動態發生呢? 只是人類的我, 對於未來的問題, 實在束手無策, 姑且等一等2004年及2012年會發生什麼事吧. 是福是禍我都會接受.

星期日, 7月 04, 2004

小品----聯繫

埃及, 一個比瑪雅更神秘, 更耐人尋味的地方. 二千五百萬的方塊狀石頭, 估計不到的人力和物力而建成的金字塔, 即使是一個考古的門外漢, 也會看得目瞪口呆. 但其實我們只是看到金字塔的部份, 原來在厚厚的黃沙之中, 還埋藏著令我們震驚的遺跡待我們發掘. 露出的地方已令人目瞪口呆了, 看到全個遺址的話, 我一定會看得瘋了.
不過, 埃及精彩的還不只這些, 在地球後面的火星, 美國太空總處曾用無人架駛的望遠鏡, 拍了很多相, 竟然發現在火星上有金字塔及獅身人面像. 當時美國及蘇聯想用無人太空船到火星處看過究竟, 但每次快去到的時候, 都會有一個正方體經過, 跟著就再收不到那無人太空船的訊息了. 這意味著什麼呢? 火星有生物存在. 我覺得我不這樣想的話, 我實在找不到其他的答案.
深海, 依然是我們難以到達的地方. 近期科學家經已有能力踏足到某些深海, 發現深深的海裏, 依然可見生物存在. 這可見動物適應力之强, 人類是無法理解的. 用這個事例我們便明白, 火星有生物也不出奇呢. 而這些生物似乎不想我們打擾他們, 某程度上我明白他們的心理, 聽說外星人能覺應我們的腦波, 即是話他們能夠知道我們想什麼, 火星人理解我們人類是一群侵略性强的生物, 因而趕走我們到他們的星球. 我諒解他們. 更同意人類是喜歡侵略別人的生物, 可惜人類偏偏就不會反省……唉~~!!

星期六, 7月 03, 2004

小品----主宰

三月, 可以說是我變化最大的時候, 因為我要工作了. 話說回頭, 也真令我感到不可思議. 有一天, 走在街上, 忽然想嘗試工作, 想理解一下別人的公司是怎樣運作的, 當時真是想想而已. 就是當晚, 母親竟說她叫了姨母替我留意一下她工作的便利店聘請兼職, 當時我已不其然的感到巧合. 過了幾天, 我的一位舊朋友竟然打來, 說有一份工作很適合我做, 叫我去一去見工, 我一口答應了. 結果, 當然是成功了啦.
近來, 不知怎的, 心中的問號會有意或無意間找到答案. 這些問號其實知不知也無關痛癢, 但總是會好像被人帶領解答似的. 但是心中真正想知的事, 想知的答案, 總是摸不著. 老實說, 某些事情我真想知道真相, 縱使知道了會令自己不高興都好, 我都想知. 我只想要一些暗示, 一些令我明白的暗示我便足夠了. 但偏偏就沒有得到. 或者我已經得到了, 但是忘記了. 還是我不接受這個答案呢? 不知道. 究竟是誰操縱著我的命運呢? 現在遇到的事, 聽到的說話, 對於未來的日子有什麼關係或影響呢?
我不知道”世事冥冥之中自有主宰”這句話是不是真的, 但我同意有些事是玄妙的. 我覺得身邊未知的事情正在發展中, 我掌握了幾多, 知道幾多, 我不知道. 我不會妄想自己能預知未來. 所有事都知道了的話, 人生就不精彩了. 我希望自己是一個小小的過客, 在某一件事中, 得到暗示, 好讓我不會行冤枉路, 浪費我的時間. 生命太短了! 得擠得多一點時間就得擠多一點, 不論某些事都一樣. 主宰我命運的人, 請你成全我的願望, 我明白有些事是自找的, 不過發生之前是你要我遇到的. 我是很渺小, 很多很多事我也控制不了. 但你可以做得到. 還望你的成全.

星期五, 7月 02, 2004

小品----降臨

瑪雅, 一個令很多考古學家醉心研究的古代文明. 一個突然一夜消失的古代文明. 一個有著完整的文字體系的古代文明. 一個比阿拉伯早千多年發明零這個數目字的古代文明. 厲害之處還不只這些, 一個遠古幾千年的文明, 竟能計算出準確的恆星位置, 更老早知道恆星們的自轉日數, 而他們只不過是連鐵器地沒有的文明. 但是這些都不夠吸引.
瑪雅, 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他們遺跡裡的壁畫及文字. 他們的文字圖樣像是星星, 月亮之類星體, 而且他們的文字竟和我或中的彝族相似, 令人懷疑他們有可能有聯繫. 另一個證據更覺得他們很大可能是有聯繫的是, 瑪雅一副圖畫, 一副有一個人坐在一個好像是在操作機器般的圖畫, 當你看上去有就會不其然的認為他像極是坐在一個太空船上. 而我國的彝族人, 在曆法, 計算上和瑪雅人都是一樣的, 而彝族的祭祀更是有趣, 他們會弄一些東西射上天的, 我們一看就好似天空船起飛呢.
瑪雅, 一個一夜之間所有人消失了的一個文明. 雖然近期發現一些[屍體, 但也不足以證明瑪雅人的去向. 不過, 那副一個人好像在操作機器的圖畫, 令我覺得他們不是消失, 而是離開了我們的地球. 這個文明, 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去. 到時, 我一定會佇立在他們的遺跡上, 久久也不離開, 讓我感覺那個由古到今殘留下來的氣息, 內心一定百感交雜地想著, “我……終於來到一個令人驚訝的地方……太......太……” 我也說不出什麼了, 可以的話在那處露宿一晚也不過份呢.

小品----未知

有人說外星人來到地球目的是想學習我們的感情, 因為他們當初選擇了科技, 有科技就不能有感情. 假如有外星人出現在我面前, 我會力勸他們不要學感情, 我會不惜以眼淚告訴他們……第一個人已經帶走我的自信了. 料不到現在我又把我的笑容斷送了給第二個人……我所餘無幾了! 究竟不斷付出的我何時才可以得到別人的回報呢?
外星文明, 人類根本無可想像. 而對於他們來地球的企圖就更加不可知曉了. 一次又一次被傷害, 我開始嚮往地球外, 這個未知的領域, 這個星體數目有一千億二次方(還不只)的宇宙之中. 人們對黑色有所懼怕, 我則覺得黑色是神秘的, 令我產生無限好奇, 從小對星座的興趣加上聽得多關於外星文明的事, 也令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去一去宇宙處看看, 不如把我冷藏, 用飛船送我去吧! 不過, 最好是遇到外星人邀請啦.
環視我們人類, 只會互相殘殺, 自私自利, 只懂費盡心思於發展大規模殺傷力武器, 不會造福社會, 只顧眼前利益, 看不見長遠的好處. 心靈空虛, 只崇尚物質, 所以人類是軟弱的. 人類組織, 宗教, 為了生存而互排斥, 踐踏, 扼殺別人的文明, 燒毀別人的歷史, 做盡傷天害理的事還說自己是真理之所在, 自大得可以, 不知羞恥, 所以人類是低等的. 我深信在沒有國家, 沒有污染, 沒有疾病的地方來的外星人來說, 這是對我們的評價. 說不定這些也是感情這東西作怪, 所以外星人們, 不要學感情呀! 可以的話也讓我變得沒有感情, 或許我會好過些.

小品----盡頭

死亡是什麼? 為什麼人這樣害怕死? 我對死亡, 並沒有感覺. 反正這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我曾經想這死後, 我的骨灰怎樣處理. 我會希望後人把骨灰分為若干份, 一份帶回我的故鄉新會, 一份撒落黃河以表我是中國人, 一份就撒落南中國海, 好讓我見見周總理, 說不定可以見到小平呢, 到時我把我的一生都說給他們聽,讓他們為我評評一生功過.
在外國,不, 不只在國外, 在國內, 都有靈魂離體的事件發生在一些垂死的人身上. 當這個人被醫生證實死亡後, 竟然可以甦醒沒事, 就在這個死亡到返生的這個時間, 他們說去到一個前面發光的隧道,見到自己死去的親人. 有人話自己去到一個佈滿圖書的地方. 無盡的書架,無數的書本, 你會見到一本有你的名字的書在書架中. 打開這本書, 你會在見你一生的事情記在書中, 當你翻到每一頁, 你眼前都浮現著你的往事……
這本有著你的名字的書好似意味著, 你這一生是好還是壞, 由你自己評定. 如給我評一評, 以分數來界定, 我會給自己四十五分. 好少吧? 是, 很少. 老實說, 就是我對不起第一個人和第二個人時, 我已經被扣了四十分了! 不過, 我的人生只過了五分之一, 現在我給自己四十五分, 或者日後我可會加自己分也不可知呢.
我知道對於一個只是二十有二的人來說, 這麼快便講死的問題未免太早太老頭氣了吧. 正是因為我明白人會死, 明白生命有限, 所以才明白自己要走的路, 要做的事. 有了計劃, 就有目標, 目標就是動力. 所以死這問題, 對我來說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