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6, 2004

小品----愛情

問一百個人, 得來的答案就一百個. 不論中外古今千百多年, 也沒有一個智者能夠完完全全解答得出, 什麼是愛情. 愛是用最誠懇最深厚的情感去對待某一人, 不忍和那個人分離, 因那個人的刺激而產生出喜, 怒, 哀, 樂等情感, 兩性的交好, 便是愛情. 不過這解釋也流於抽象, 難以令人明白.
說真的, 愛情令人有怒, 哀的情感, 比喜, 樂多出很多. 快樂的時光, 總是比痛苦的日子少許多許多. 我國不少詩人詞人, 寫的愛情詩或詞大部份都是悲哀為主的. 縱使快樂的日子很短, 然而還有很多人甘願承受, 他們不斷付出, 冒著會受傷的風險付出自己的時間, 心力, 金錢. 可是愛情是不公平的, 不會因為你付出得多而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是愛情可怕的地方.
有人說愛情是要有緣份的, 有緣才會一起. 找伴侶, 無非想找一個可以陪著自己一輩子的良人. 可是人與人之間的緣份很玄妙的. 當你愛在心頭時, 你根本沒法理性的判斷眼前的人是否你的終生伴侶. 他朝你能夠以理性去分析那個人之後, 你便發覺, 你對他/她的愛已經消退了! 善緣? 孽緣? 一線之差.
沒法知道自己的終生伴侶是誰, 有些人唯有把眼前的當成是便行. 可是, 當你發覺這個人根本不適合你時, 到時應怎麼辦? 付出不少的東西, 換來一丁點的快樂及沈重的悲傷, 這些事, 人人都不想遇到, 可是卻天天發生. 這是愛情的代價.

「認清愛情的永恆性不在於愛情本身,而在於”愛情是可以,可能結束的”。
因為,人生變動超過常人的人,情境的轉變很容易導致感情的變化。
這是宿命,卻合邏輯。 」

陳文莤在她的自傳”半生緣”裡的自剖有這一段說話. 雖然我到現在還未嘗過愛情的滋味, 但是我個人認為愛情是可以維持到永遠的. 人有一個劣根性, 就是沒試過刻骨銘心的遭遇前, 便不會有了解自己的時候. 因此, 我們應該認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才能明白自己要求什麼. 可是很少有人會這樣做.

近日讀過弘一大師(李叔同)的一首偈, 寫道: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前兩句容易明白, 後兩句也要一番思考. 在這裡, 送給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人, 共勉之.

2 則留言:

== 說...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果然难懂。汗颜...... ^-^"

匿名 說...

http://click108.shesay.com/unit000/free00001/talk_0004.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