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23, 2012

進化論外話: 青少年(上)

令人口碑載道的電視劇, 到現在仍然深受人們的歡迎. 尤其是結尾那首歌<年少無知>, 那簡單直接的感情宣洩, 百味雜陣的人生, 那無奈的唏噓, 聽者無不會回憶年青歲月, 那種自在, 那種不羈, 那種快樂, 對比受制於現今社會的他們, 令人懷念. 在這裡卻帶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年少真的是無知嗎? 衝動, 魯莽, 年少氣盛等等形容年青的我們都帶有貶義, 但在進化論之下則不然. 可以說, 青少年腦部發育, 已經和成年人無異了.
在過去, 科學家寫下大量的論文和文章闗於青少年的腦部, 認為青少人是成人的半成品. 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 年輕人因天性而瘋狂的程度, 猶如酒醉的瘋漢. 莎士比亞名作之一,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敘述牧羊人的希望: 10歲到23歲這段年齡給它一筆勾消, 不然就讓青春一覺睡過去; 因為這段時間裡, 他們除了讓姑娘懷孩子, 欺侮長輩, 偷東西, 打架外, 就沒別的事. 佛洛依德也認為青春期是一個性心理衝突表現. 可見青春期在人們眼中永遠是個問題. 但在五年前, 經過更尖端的腦部及遺傳研究後認為, 以進化論來解釋, 青少年並非成年人的半成品, 而是腦功能發展更強大, 更精細的適應社會階段.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0年代研究了100多名年輕人的腦部, 並掃瞄其發展中的腦部, 從中顯示出人類腦部在青春期, 亦即12歲至25歲, 會進行大規模重組, 就如電腦般的升級. 而人在六歲時, 腦部已長到成熟的90%, 及後的成長只是集中在頭骨用作加強保護腦部而已.
青春期腦部的軸突最先發展. 軸突(axon)是腦部用來傳送訊息到其他神經元的神經纖維. 發育時, 軸突被大腦中的白色物質, 髓磷脂(myelin), 包起來, 令到軸突傳送訊息速度升至100倍. 而用來接收軸突訊號的神經元, 像樹形的樹突(dendrite), 變得更發達, 更多分枝, 令軸突和樹突之間訊號傳播更快更敏感更健全. 與此同時, 一些較少用的軸突將會收縮, 這現象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ping), 令進行意識及複雜思考的灰色皮質更薄更有效率, 腦部運作更快速和精密.
這種生理發育, 發展緩慢, 從腦部後邊伸展到前部, 亦即由基本腦部功能, 去到較複雜的思想區. 左右腦將連結得更緊密, 傳遞高等功能的胼胝體(The Corpus Callosum), 記憶用的海馬迴, 也會變厚. 當這種發展更順利時, 人在思考及評估上將會更熟練更理性, 可是這種協調作用並非這樣容易.
科學家曾向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進行一個用眼睛玩的電動遊戲. 受驗者必須阻止自己眼睛去看從四面八方突然出現的閃光. 這個反向眼動測驗, 用以測試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抗拒對事物的好奇心的能力有多強. 結果發現受驗者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較少用績效評估, 錯誤原因及集中計劃的腦部區域. 但20歲的受驗者對這項實驗的反應卻己和成年人一樣. 那麼, 問題歸於原點: 為什麼青少年行為那麼反覆無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