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 我們要知道14至17歲的青少年對事物的基本認知, 已和成年人一樣. 只是青少年對回報比風險更重視, 這是科學家所說的刺激尋求. 人從10歲開始對風險接受程度增加, 到了15歲左右至25歲為高峰. 亦是各種生理或心理的意外的高峰期. 其實刺激尋求對青少年來說是正面的行為, 讓他們把社交圈子擴張, 令心理更健康. 可是這種對外面世界的好奇, 亦會帶來危險, 這個年紀層的人, 死亡率往往很高, 吸毒, 酗酒, 在這個階段不斷出現. 但這種刺激尋求正正是青少年走入一個人生的新階段.
科學家曾用一個以最短時間開車穿越一座城市的遊戲為實驗. 受試者是一個司機, 駕著車穿過該成市, 當中要經過幾個交通燈. 交通燈會不時轉燈, 要受試者在短時間成出決定. 若受試者在紅燈亮起時衝過去, 所消耗的時候就會較少, 分數就會相應提高. 但如受試者卡在路口處太長時間, 遊戲便會懲罰受試者. 結果顯示, 青少年在單獨開車的情況下, 其決策和判斷和成年人一樣高. 但當遊戲房加入受試者的朋友入去時, 情況就有所改變. 受試者風險接受度提升了一倍. 他們會在轉燈時不斷加大油門, 企圖衝過去, 相對成年人, 則沒有這個變化.
從這個實驗結果可見, 青少年不是看不到風險, 而是對回報偏好大過風險. 從生理上, 踏入青春期腦部多巴胺分秘達到項點, 活化了回報的迴路, 並推動了學習及決策. 在優厚回報之下, 青少年學習能力處於高速, 有著驚人的吸收能力, 相對對失敗的反應也很激烈.
此外, 青少年的腦部還會產生出催產素(oxytocin), 用以使與人社交更有獎勵性, 捉使以回報及社交相關的腦部區域的神經動力更緊密交疊. 加上青少年喜歡和同齡人士一起, 更能增加同儕間對新奇事物的認識, 間接在投資未來. 其他物種, 好似猴子及老鼠, 社交能力高的能取得較好的地盤, 足夠的食物和水, 有較多的幫手, 更有優秀的配偶交配. 換句話說, 青少年與同儕相處, 喜歡冒險, 用以在朋友間健立良好的關係及圈子, 用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情形就如小花貓互相玩打鬥遊戲之中, 建立地位一樣.
青少年喜歡刺激和冒險, 與同齡同伴為群, 對他們將來對社會的適應力, 都是十分重要. 人類學家發現, 世界各國的青少年進入青春期, 都不約而同地有一樣情況, 並指出各地青少年所經歷的青春期是當地不同文化的塑造出來的. 文化影響了青少年的行為, 以及青春期的時間, 擴大了青春期的特色, 但並不是文化創造了青春期. 青春期可是一個經過選擇的基因發展出進行遷徙, 堅定進入未知之地的探險之心的關鍵.
可是對於父母來說, 青春期的青少年無疑是他們頭痛的地方. 天擇毫不會留情, 在物種學習與環境適應時, 往往會帶來不幸, 無可挽救的後果. 作為父母, 要擔當糾正的角色以幫助孩子在青春期的偏差. 研究指出, 被父母以平心靜氣但堅定的態度與子女溝通, 從中加以引導正確方向, 保持其發展空間, 子女青春期生活會快樂得多. 縱使青少年喜歡與朋友互相學習, 但有些東西需要從父母身上的寶貴經驗得到智慧, 用以更適應這世界.
最後, 我們要知道的是形成青少年笨拙和驚人適應力的關係. 就是聰明是用適應力換來的. 腦部前區是最後才被髓鞘質所包裹, 雖能最大地把軸突的速度提高, 卻抑壓了軸突分支的生長. 換句話說, 髓鞘質能把腦部各區聯繫的軸突增加, 卻將能加強適應力的軸突分支阻礙了. 到了20歲, 前區的腦部才被髓鞘質包裹, 用以減緩腦部過快成熟, 讓我們有更多的適應力保留. 直至25歲, 整個腦部才發展成熟, 變成各人獨有的適應能力. 這令到我們在二十多歲學習其他事物的能力下降了, 看上有點諷刺, 適應新事物卻令我們變笨, 但這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變化之一.
星期二, 1月 24, 2012
星期一, 1月 23, 2012
進化論外話: 青少年(上)
令人口碑載道的電視劇, 到現在仍然深受人們的歡迎. 尤其是結尾那首歌<年少無知>, 那簡單直接的感情宣洩, 百味雜陣的人生, 那無奈的唏噓, 聽者無不會回憶年青歲月, 那種自在, 那種不羈, 那種快樂, 對比受制於現今社會的他們, 令人懷念. 在這裡卻帶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年少真的是無知嗎? 衝動, 魯莽, 年少氣盛等等形容年青的我們都帶有貶義, 但在進化論之下則不然. 可以說, 青少年腦部發育, 已經和成年人無異了.
在過去, 科學家寫下大量的論文和文章闗於青少年的腦部, 認為青少人是成人的半成品. 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 年輕人因天性而瘋狂的程度, 猶如酒醉的瘋漢. 莎士比亞名作之一,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敘述牧羊人的希望: 10歲到23歲這段年齡給它一筆勾消, 不然就讓青春一覺睡過去; 因為這段時間裡, 他們除了讓姑娘懷孩子, 欺侮長輩, 偷東西, 打架外, 就沒別的事. 佛洛依德也認為青春期是一個性心理衝突表現. 可見青春期在人們眼中永遠是個問題. 但在五年前, 經過更尖端的腦部及遺傳研究後認為, 以進化論來解釋, 青少年並非成年人的半成品, 而是腦功能發展更強大, 更精細的適應社會階段.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0年代研究了100多名年輕人的腦部, 並掃瞄其發展中的腦部, 從中顯示出人類腦部在青春期, 亦即12歲至25歲, 會進行大規模重組, 就如電腦般的升級. 而人在六歲時, 腦部已長到成熟的90%, 及後的成長只是集中在頭骨用作加強保護腦部而已.
青春期腦部的軸突最先發展. 軸突(axon)是腦部用來傳送訊息到其他神經元的神經纖維. 發育時, 軸突被大腦中的白色物質, 髓磷脂(myelin), 包起來, 令到軸突傳送訊息速度升至100倍. 而用來接收軸突訊號的神經元, 像樹形的樹突(dendrite), 變得更發達, 更多分枝, 令軸突和樹突之間訊號傳播更快更敏感更健全. 與此同時, 一些較少用的軸突將會收縮, 這現象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ping), 令進行意識及複雜思考的灰色皮質更薄更有效率, 腦部運作更快速和精密.
這種生理發育, 發展緩慢, 從腦部後邊伸展到前部, 亦即由基本腦部功能, 去到較複雜的思想區. 左右腦將連結得更緊密, 傳遞高等功能的胼胝體(The Corpus Callosum), 記憶用的海馬迴, 也會變厚. 當這種發展更順利時, 人在思考及評估上將會更熟練更理性, 可是這種協調作用並非這樣容易.
科學家曾向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進行一個用眼睛玩的電動遊戲. 受驗者必須阻止自己眼睛去看從四面八方突然出現的閃光. 這個反向眼動測驗, 用以測試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抗拒對事物的好奇心的能力有多強. 結果發現受驗者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較少用績效評估, 錯誤原因及集中計劃的腦部區域. 但20歲的受驗者對這項實驗的反應卻己和成年人一樣. 那麼, 問題歸於原點: 為什麼青少年行為那麼反覆無常?
在過去, 科學家寫下大量的論文和文章闗於青少年的腦部, 認為青少人是成人的半成品. 亞里士多德也曾說過, 年輕人因天性而瘋狂的程度, 猶如酒醉的瘋漢. 莎士比亞名作之一, <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 敘述牧羊人的希望: 10歲到23歲這段年齡給它一筆勾消, 不然就讓青春一覺睡過去; 因為這段時間裡, 他們除了讓姑娘懷孩子, 欺侮長輩, 偷東西, 打架外, 就沒別的事. 佛洛依德也認為青春期是一個性心理衝突表現. 可見青春期在人們眼中永遠是個問題. 但在五年前, 經過更尖端的腦部及遺傳研究後認為, 以進化論來解釋, 青少年並非成年人的半成品, 而是腦功能發展更強大, 更精細的適應社會階段.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在1990年代研究了100多名年輕人的腦部, 並掃瞄其發展中的腦部, 從中顯示出人類腦部在青春期, 亦即12歲至25歲, 會進行大規模重組, 就如電腦般的升級. 而人在六歲時, 腦部已長到成熟的90%, 及後的成長只是集中在頭骨用作加強保護腦部而已.
青春期腦部的軸突最先發展. 軸突(axon)是腦部用來傳送訊息到其他神經元的神經纖維. 發育時, 軸突被大腦中的白色物質, 髓磷脂(myelin), 包起來, 令到軸突傳送訊息速度升至100倍. 而用來接收軸突訊號的神經元, 像樹形的樹突(dendrite), 變得更發達, 更多分枝, 令軸突和樹突之間訊號傳播更快更敏感更健全. 與此同時, 一些較少用的軸突將會收縮, 這現象稱為突觸修剪(synaptic pruping), 令進行意識及複雜思考的灰色皮質更薄更有效率, 腦部運作更快速和精密.
這種生理發育, 發展緩慢, 從腦部後邊伸展到前部, 亦即由基本腦部功能, 去到較複雜的思想區. 左右腦將連結得更緊密, 傳遞高等功能的胼胝體(The Corpus Callosum), 記憶用的海馬迴, 也會變厚. 當這種發展更順利時, 人在思考及評估上將會更熟練更理性, 可是這種協調作用並非這樣容易.
科學家曾向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進行一個用眼睛玩的電動遊戲. 受驗者必須阻止自己眼睛去看從四面八方突然出現的閃光. 這個反向眼動測驗, 用以測試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抗拒對事物的好奇心的能力有多強. 結果發現受驗者兒童, 青少年以及20多歲的年輕人較少用績效評估, 錯誤原因及集中計劃的腦部區域. 但20歲的受驗者對這項實驗的反應卻己和成年人一樣. 那麼, 問題歸於原點: 為什麼青少年行為那麼反覆無常?
星期五, 1月 20, 2012
壬辰之年, 開天地, 立春之日, 創光明
距離農曆新年只有數天, 又是時候計劃來年的方向. 翻開去年的新年閒筆可見目標已達成三分之二, 縱使愛情願望還是落空, 但人總不能太貪心, 要知止. 因此, 能夠實現其中兩個願望, 也倍感安慰.
總結辛卯之年, 也算是一個平順之年. 先是完成學業, 取得期盼以久的學位, 並在十二月行畢業禮. 加上弟弟的結婚之喜, 可謂雙喜臨門, 一時無兩. 回想起來, 再累也是值得的.
第二個實現, 就是減肥成功了. 大約兩個月時間不間斷的到球場跑步, 把自己的體重減到七十公斤, 較預料更早完成, 令我有些意外, 進而提早進行第二階段------健身. 從八月下旬開始到現在近五個月, 也有些成績了, 縱使別人看上去體型還是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 也不是所有事都順順利利. 隨著次按風波引發的金融危機, 導致歐洲主權債務爆發, 令到各國市場恐慌, 搞得我也焦頭爛額, 殺得措手不及. 原本自己判斷是正確的. 可是卻因自己的急性子而壞了大事. 這次虧損比當年金融危機時更大, 也由此令我更明白自己性格, 並不斷思考及等待下一步行動.
另一個令人沮喪的地方就是愛情. 辛卯年令我費煞思量的東西就是這個情字. 有人為了一個不忠用的男人可以犧牲自己的青春, 金錢, 甚至家人; 有的人為了結婚而倉猝進行, 縱使雙方只拍了數個月的拖; 最難以理解是女人總離不開三十歲要嫁得出這個奇怪觀念. 縱使結了婚, 也不是沒有問題, 形形色色, 林林總總, 光怪陸離的問題時常在一起生活之下產生, 也令人十分無奈. 有日朋友一語道破, 原來自己一直犯了錯誤, 就是從沒勇氣嘗試追求遇到的目標, 總是將自己放在被動的地方, 只會在腦中幻想, 其實自己連門也沒有. 被朋友這麼一說, 恍然大悟, 也怪不得到現在也是單身.
來著壬辰年, 首要是要把身體鍛鍊好, 尤其是腹部及下腹部那些肉, 一定要切法弄走. 無氧運動重要, 但有氧運動都同樣重要, 所以今年目標是追求完美的身體, 既有良好耐久力, 也有迅速的爆發力. 其實人的極限只是人自己設上去, 就算年紀大了, 也不代表不能做得和年輕人一樣好, 只是所需時間比年輕長而已.
事業方面, 雖想投身其他收入及環境不同的地方工作, 但現有工作經驗將會沒用了. 現正處於十字路口, 留在原有崗位多幾年, 得知政府部門將出現巨大空缺, 自己的部門也是, 如再留在原本崗位多幾年, 會有升職機會. 怎樣選擇, 一時之間我也找不到方向. 希望今年可找到一個收入及環境都理想的工作, 當然也希望人事暢順吧.
至於愛情, 可說是迷離. 尋找自己真正所愛真的這樣難嗎? 人與人相處又真的這樣複雜嗎? 也許深信自己能找到一個可以終老的對象是很天真, 亦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招致到現在還是單身的結果. 朋友待我好, 替我緊張, 介紹朋友我認識. 我是十分感激的, 但自己社交能力低, 錯過了許多機會. 希望今年有些進步, 為自己心儀的目標踏出第一步.
最後, 希望自己能有時間重拾書本. 過去一年接觸神秘學的節目多了, 對某些事特別感興趣, 尤其是關於空間及時間方面. 當中涉及數學和宗教, 還有傳統的曆法. 今年是時候深入了解它們和這三者的關係, 但也要視乎自己的時間是否許可, 因為自己的房間需要來個大整理, 讓自己的睡房更整潔, 更舒適. 換新家私免不了, 錢也要花多點, 要好好安排.
和辛卯年一樣, 壬辰年亦是變化的一年, 基礎的一年, 未知是令人恐懼, 因為你看不見對日後的事會有什麼變化, 但掌握現在, 好好經營, 就能改變未來, 這是我去年領悟到的道理. 祝各位身體健康! 生活愉快!
總結辛卯之年, 也算是一個平順之年. 先是完成學業, 取得期盼以久的學位, 並在十二月行畢業禮. 加上弟弟的結婚之喜, 可謂雙喜臨門, 一時無兩. 回想起來, 再累也是值得的.
第二個實現, 就是減肥成功了. 大約兩個月時間不間斷的到球場跑步, 把自己的體重減到七十公斤, 較預料更早完成, 令我有些意外, 進而提早進行第二階段------健身. 從八月下旬開始到現在近五個月, 也有些成績了, 縱使別人看上去體型還是沒有什麼變化.
不過, 也不是所有事都順順利利. 隨著次按風波引發的金融危機, 導致歐洲主權債務爆發, 令到各國市場恐慌, 搞得我也焦頭爛額, 殺得措手不及. 原本自己判斷是正確的. 可是卻因自己的急性子而壞了大事. 這次虧損比當年金融危機時更大, 也由此令我更明白自己性格, 並不斷思考及等待下一步行動.
另一個令人沮喪的地方就是愛情. 辛卯年令我費煞思量的東西就是這個情字. 有人為了一個不忠用的男人可以犧牲自己的青春, 金錢, 甚至家人; 有的人為了結婚而倉猝進行, 縱使雙方只拍了數個月的拖; 最難以理解是女人總離不開三十歲要嫁得出這個奇怪觀念. 縱使結了婚, 也不是沒有問題, 形形色色, 林林總總, 光怪陸離的問題時常在一起生活之下產生, 也令人十分無奈. 有日朋友一語道破, 原來自己一直犯了錯誤, 就是從沒勇氣嘗試追求遇到的目標, 總是將自己放在被動的地方, 只會在腦中幻想, 其實自己連門也沒有. 被朋友這麼一說, 恍然大悟, 也怪不得到現在也是單身.
來著壬辰年, 首要是要把身體鍛鍊好, 尤其是腹部及下腹部那些肉, 一定要切法弄走. 無氧運動重要, 但有氧運動都同樣重要, 所以今年目標是追求完美的身體, 既有良好耐久力, 也有迅速的爆發力. 其實人的極限只是人自己設上去, 就算年紀大了, 也不代表不能做得和年輕人一樣好, 只是所需時間比年輕長而已.
事業方面, 雖想投身其他收入及環境不同的地方工作, 但現有工作經驗將會沒用了. 現正處於十字路口, 留在原有崗位多幾年, 得知政府部門將出現巨大空缺, 自己的部門也是, 如再留在原本崗位多幾年, 會有升職機會. 怎樣選擇, 一時之間我也找不到方向. 希望今年可找到一個收入及環境都理想的工作, 當然也希望人事暢順吧.
至於愛情, 可說是迷離. 尋找自己真正所愛真的這樣難嗎? 人與人相處又真的這樣複雜嗎? 也許深信自己能找到一個可以終老的對象是很天真, 亦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招致到現在還是單身的結果. 朋友待我好, 替我緊張, 介紹朋友我認識. 我是十分感激的, 但自己社交能力低, 錯過了許多機會. 希望今年有些進步, 為自己心儀的目標踏出第一步.
最後, 希望自己能有時間重拾書本. 過去一年接觸神秘學的節目多了, 對某些事特別感興趣, 尤其是關於空間及時間方面. 當中涉及數學和宗教, 還有傳統的曆法. 今年是時候深入了解它們和這三者的關係, 但也要視乎自己的時間是否許可, 因為自己的房間需要來個大整理, 讓自己的睡房更整潔, 更舒適. 換新家私免不了, 錢也要花多點, 要好好安排.
和辛卯年一樣, 壬辰年亦是變化的一年, 基礎的一年, 未知是令人恐懼, 因為你看不見對日後的事會有什麼變化, 但掌握現在, 好好經營, 就能改變未來, 這是我去年領悟到的道理. 祝各位身體健康! 生活愉快!
星期六, 1月 07, 2012
小品----自由
東非大裂谷除了是人族化石的寶藏外, 更是一班大約1000名”活化石”的活動範圍. 他們也許是人類系譜的主源之一, 已超過10萬年. 從1950年代後期, 他們以1萬平方公里土地為家, 縱使現在其範圍已被入侵了四分之三, 但他們還是以最原始的方式生活, 現代世界難以想像. 他們是哈札人.
農業社會的出現只有1萬年. 從200萬年出現以來, 人族物種有99%時間都是以狩獵和採集為生. 待動物被馴化, 食物能大量生產, 人口增加, 村莊開始出現, 進而是城市, 甚至國家. 不過, 農業並不是不需要代價, 它令傳染病流行, 週期性飢荒, 社會階級化, 甚至戰爭. 現今只有零星數個民族還是以狩獵和採集為生, 他們有些分布在亞馬遜, 兩個在北極, 有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 還有就是哈札人身處的非洲.
雖然有些哈札人已經放棄了狩獵和採集生活, 融入了附近村落做農場幫工及旅遊嚮導, 但當中還有四分之一人依然是狩獵採集者. 他們不耕作, 不蓄牧, 如遠古人類一樣沒有固定居所, 每天覓食時間只有四至六個小時, 其食物種類既穩定又多樣, 亦未曾出現過飢荒, 反而有農民在作物失收時與他們生活. 即使其他族群入侵其活動領域用作種植, 可是哈札人從沒與他們發生摩擦, 也不曾參加戰爭. 哈札人人口密度不高, 避開了大大小小的疫症爆發. 從哈札人一生中, 幾乎沒有財產, 大多數哈札人身上只有鍋子, 裝水用的容器和斧頭, 包在一條毯子裡四處闖蕩.
哈札人的男女角色分明, 女的負責採集, 男的除了要狩獵, 還會採蜜, 通當都是單獨狩獵, 偶爾會集體行動, 狩獵狒狒. 男女階級平等, 狩獵不好對妻子不好的男人, 女方能主動提出分手. 即使沒有結婚儀式, 若男人收到女人製作的頸鍊, 表示那男人有傾慕者, 只要在營火處過夜, 就會以夫妻自稱. 大部分的哈札人都是一夫一妻制, 男女每幾年都有權換一次配偶. 哈札人的族群人數不多, 成員與成員之間並沒有高低之分, 沒有任何權力, 財富, 更沒有生日和宗教.
哈札人身處的土地, 土壤鹽分極高, 淡水水源少, 蟲患嚴重, 但是他們能充分利用人類的極限, 擁有豐富的野外知識, 能在黑夜行走自如, 因此不少學者都對他們進行研究, 以一窺人類祖先的生活面貌, 讓我們對祖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而在他們身上, 我看到自由. 他們想睡就睡, 想吃便吃, 營生只為填肚子, 身無長物, 寫意自在. 沒有階級和宗教, 知識束縛, 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目光. 現今生活在過度發展的社會下, 貧富兩極化, 什麼也金錢掛帥, 為了足夠的使用, 不得不犧牲更多時間工作, 終日不是在辦公室, 就是在床上, 枯燥的生活連吃也無味, 更可悲的是付出相當多時間, 資來一點點薪金, 任誰也不其然問: 人生為何而活呢?
有學者認為人類從狩獵採集轉變為農業蓄牧是歷史上的嚴重錯誤. 從哈札人身上可見, 在我們眼中是無開化的蠻族, 卻不受飢餓和戰爭的傷害, 不被財富和地位剝削, 也不為知識和禮教所苦, 時間的死線對他們毫無作用, 文明的步履踐踏不到他們的傳統, 在非洲大陸逍遙自在, 怡然自得. 過去如是, 現在亦是, 將來也是. 這是令人羨慕的人種, 亦是地位超然的族群., 讓現代的我們油然神往.
農業社會的出現只有1萬年. 從200萬年出現以來, 人族物種有99%時間都是以狩獵和採集為生. 待動物被馴化, 食物能大量生產, 人口增加, 村莊開始出現, 進而是城市, 甚至國家. 不過, 農業並不是不需要代價, 它令傳染病流行, 週期性飢荒, 社會階級化, 甚至戰爭. 現今只有零星數個民族還是以狩獵和採集為生, 他們有些分布在亞馬遜, 兩個在北極, 有的在巴布亞新幾內亞, 還有就是哈札人身處的非洲.
雖然有些哈札人已經放棄了狩獵和採集生活, 融入了附近村落做農場幫工及旅遊嚮導, 但當中還有四分之一人依然是狩獵採集者. 他們不耕作, 不蓄牧, 如遠古人類一樣沒有固定居所, 每天覓食時間只有四至六個小時, 其食物種類既穩定又多樣, 亦未曾出現過飢荒, 反而有農民在作物失收時與他們生活. 即使其他族群入侵其活動領域用作種植, 可是哈札人從沒與他們發生摩擦, 也不曾參加戰爭. 哈札人人口密度不高, 避開了大大小小的疫症爆發. 從哈札人一生中, 幾乎沒有財產, 大多數哈札人身上只有鍋子, 裝水用的容器和斧頭, 包在一條毯子裡四處闖蕩.
哈札人的男女角色分明, 女的負責採集, 男的除了要狩獵, 還會採蜜, 通當都是單獨狩獵, 偶爾會集體行動, 狩獵狒狒. 男女階級平等, 狩獵不好對妻子不好的男人, 女方能主動提出分手. 即使沒有結婚儀式, 若男人收到女人製作的頸鍊, 表示那男人有傾慕者, 只要在營火處過夜, 就會以夫妻自稱. 大部分的哈札人都是一夫一妻制, 男女每幾年都有權換一次配偶. 哈札人的族群人數不多, 成員與成員之間並沒有高低之分, 沒有任何權力, 財富, 更沒有生日和宗教.
哈札人身處的土地, 土壤鹽分極高, 淡水水源少, 蟲患嚴重, 但是他們能充分利用人類的極限, 擁有豐富的野外知識, 能在黑夜行走自如, 因此不少學者都對他們進行研究, 以一窺人類祖先的生活面貌, 讓我們對祖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而在他們身上, 我看到自由. 他們想睡就睡, 想吃便吃, 營生只為填肚子, 身無長物, 寫意自在. 沒有階級和宗教, 知識束縛, 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目光. 現今生活在過度發展的社會下, 貧富兩極化, 什麼也金錢掛帥, 為了足夠的使用, 不得不犧牲更多時間工作, 終日不是在辦公室, 就是在床上, 枯燥的生活連吃也無味, 更可悲的是付出相當多時間, 資來一點點薪金, 任誰也不其然問: 人生為何而活呢?
有學者認為人類從狩獵採集轉變為農業蓄牧是歷史上的嚴重錯誤. 從哈札人身上可見, 在我們眼中是無開化的蠻族, 卻不受飢餓和戰爭的傷害, 不被財富和地位剝削, 也不為知識和禮教所苦, 時間的死線對他們毫無作用, 文明的步履踐踏不到他們的傳統, 在非洲大陸逍遙自在, 怡然自得. 過去如是, 現在亦是, 將來也是. 這是令人羨慕的人種, 亦是地位超然的族群., 讓現代的我們油然神往.
星期日, 1月 01, 2012
進化論十四: 總結與未來
十年前, 199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荷蘭化學家保羅.克魯岑(Paul Jozef Crutaen), 某日在一場科學會議上, 因受不了與會人士不斷提及1萬1500年前的世界而作出投訴, 認為現在已不是全新世紀, 現在是人類世(Anthropocene). 相對演化歷史這巨大洪流, 人類世這二十多年只是這麼一點點. 有人問, 現在我們還能看到演化的尾巴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朝早梳洗及睡前所清潔的牙齒便是. 隨著進食工具的精細, 加上烹調技巧不斷創新, 食物能夠被切成更細, 更易入口. 牙齒的功用不斷減少, 演化正在產生作用, 把多餘的牙齒退化掉. 因此, 有人天生上下顎較少, 不足夠給予所有牙齒生長, 出現疊生的狀況. 尤其是智慧齒, 有的人一生都不會長出來, 但在X光之下, 還可見到智慧齒藏在牙肉中; 有的人則只生了一對在上或下顎; 有的人更沒有足夠位置給那四隻大牙生長, 不得不去掉.
另一個可看到演化的地方, 就是肉眼看不到, 但卻能不斷變化, 適應力極强的細菌和病毒了. 自畜牧, 耕作社會模式開始, 細菌與病毒已和人類共生. 不論人與人, 動物與動物, 植物與植物, 人與動物, 人與植物, 動物與植物都接觸頻繁, 細菌和病毒為了生存而蛻變, 演化成從單一物種的出現, 到能傳染到不同物種之中. 時至今日, 縱使人類醫學一再昌明, 可是細菌和病毒總是高了一丈. 這除了細菌和病毒們要生存外, 另一原因就是人類濫用藥物. 尤其是抗生素, 在過往西方國家的隨意使用, 令細菌和病毒不斷變種. 現在最大的抗生素濫用國就是中國, 為了以藥費養醫生, 偏向用價錢較高的抗生素治病, 間接令細菌和病毒變種, 對人類的威脅永遠存在.
2004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生了史上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 近五十條不同大少不同種類的鯨魚沖上了海灘, 其中包括了一個人類從未見過的物種. 最先發現這奇怪物種的是兩位小童, 可是後來該屍體被美國海軍帶走了. 之後, 在世界各地也發生了零星的鯨魚擱淺事件, 當中也發現這奇怪物種, 亦被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帶走. 後來訪問某些漁夫得知, 在波羅的海一帶時常無意捉到某些奇異的東西, 當中有魚叉, 被刺死的魚等等. 直至有次一批科學家在南非研究一條鯊魚, 被一條魔鬼魚的尾刺插穿了嘴, 從牠的胃中發現了一排接疊式的胸骨, 一堆牙齒, 包括門牙, 犬齒及臼齒, 還有一部分有骨的尾鰭, 手指骨, 盤骨及大腿骨. 根據所有資料證實這個遺骸是科學家們也不知道的新物種. 經DNA分析, 更指出有人類的DNA. 雖然最後所有東西都被一班不知名的人帶走了, 但科學家們不得不相信, 這是一條人魚.
人魚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流傳過, 如安徒生的人魚公主, 還有我國的經典<山海經>裡的<北次三經>也有對人魚的描述:
又東北二百里, 曰龍侯之山, 無草木, 多金玉. 決決之水出焉, 而東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魚, 其狀如[魚帝]魚, 四足, 其音如嬰兒, 食之無癡疾.
在<太平廣記><正文卷第四百六十四><水族一>也有魚人的記載:
海人魚海人魚, 東海有之, 大者長五六尺, 狀如人, 眉目, 口鼻, 手爪, 頭皆為美麗女子, 無不具足. 皮肉白如玉, 無鱗, 有細毛, 五色輕軟, 長一二寸. 發如馬尾, 長五六尺. 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 臨海鰥寡多取得, 養之于池沼. 交合之際, 與人無異, 亦不傷人.
清代小說<鏡花緣>第十五回, 寫著故事主角唐敖的遊歷故事中遇到人魚的情節.日本也有不少的人魚記載, 甚至有骸骨展覽. 西方的哥倫布也曾在水手得知人魚的事跡, 說人魚以悅耳的聲音吸引漁夫. 在意大利, 波蘭, 甚至遠古希臘和埃及也有其記載. 大文豪莎士比亞名著之一, 仲夏夜之夢, 也是描寫人魚故事.
姑勿論, 人魚真的存在與否. 深海探險, 比起登月探險的次數還少. 從那物種身上的脂肪及其胸骨可見牠是生活於深海的動物. 無人說得準陸上有多少物種, 更遑論海洋物種有多少, 所以人魚的存在, 並非沒可能. 畢竟地球有近七成被海水包圍, 其中有接近人族的近親演化到海中生活也不足為奇. 但願牠們還未絕種, 還未被陸上的我們的污染害慘吧.
隨著科技的進步, 新的發現會不斷增加, 讓我們對自身演化及萬物蛻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也許會有更多新的物種被發現也未可知, 且拭目以待.
另一個可看到演化的地方, 就是肉眼看不到, 但卻能不斷變化, 適應力極强的細菌和病毒了. 自畜牧, 耕作社會模式開始, 細菌與病毒已和人類共生. 不論人與人, 動物與動物, 植物與植物, 人與動物, 人與植物, 動物與植物都接觸頻繁, 細菌和病毒為了生存而蛻變, 演化成從單一物種的出現, 到能傳染到不同物種之中. 時至今日, 縱使人類醫學一再昌明, 可是細菌和病毒總是高了一丈. 這除了細菌和病毒們要生存外, 另一原因就是人類濫用藥物. 尤其是抗生素, 在過往西方國家的隨意使用, 令細菌和病毒不斷變種. 現在最大的抗生素濫用國就是中國, 為了以藥費養醫生, 偏向用價錢較高的抗生素治病, 間接令細菌和病毒變種, 對人類的威脅永遠存在.
2004年4月在美國華盛頓州發生了史上最大的鯨魚擱淺事件, 近五十條不同大少不同種類的鯨魚沖上了海灘, 其中包括了一個人類從未見過的物種. 最先發現這奇怪物種的是兩位小童, 可是後來該屍體被美國海軍帶走了. 之後, 在世界各地也發生了零星的鯨魚擱淺事件, 當中也發現這奇怪物種, 亦被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帶走. 後來訪問某些漁夫得知, 在波羅的海一帶時常無意捉到某些奇異的東西, 當中有魚叉, 被刺死的魚等等. 直至有次一批科學家在南非研究一條鯊魚, 被一條魔鬼魚的尾刺插穿了嘴, 從牠的胃中發現了一排接疊式的胸骨, 一堆牙齒, 包括門牙, 犬齒及臼齒, 還有一部分有骨的尾鰭, 手指骨, 盤骨及大腿骨. 根據所有資料證實這個遺骸是科學家們也不知道的新物種. 經DNA分析, 更指出有人類的DNA. 雖然最後所有東西都被一班不知名的人帶走了, 但科學家們不得不相信, 這是一條人魚.
人魚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流傳過, 如安徒生的人魚公主, 還有我國的經典<山海經>裡的<北次三經>也有對人魚的描述:
又東北二百里, 曰龍侯之山, 無草木, 多金玉. 決決之水出焉, 而東流注于河. 其中多人魚, 其狀如[魚帝]魚, 四足, 其音如嬰兒, 食之無癡疾.
在<太平廣記><正文卷第四百六十四><水族一>也有魚人的記載:
海人魚海人魚, 東海有之, 大者長五六尺, 狀如人, 眉目, 口鼻, 手爪, 頭皆為美麗女子, 無不具足. 皮肉白如玉, 無鱗, 有細毛, 五色輕軟, 長一二寸. 發如馬尾, 長五六尺. 陰形與丈夫女子無異, 臨海鰥寡多取得, 養之于池沼. 交合之際, 與人無異, 亦不傷人.
清代小說<鏡花緣>第十五回, 寫著故事主角唐敖的遊歷故事中遇到人魚的情節.日本也有不少的人魚記載, 甚至有骸骨展覽. 西方的哥倫布也曾在水手得知人魚的事跡, 說人魚以悅耳的聲音吸引漁夫. 在意大利, 波蘭, 甚至遠古希臘和埃及也有其記載. 大文豪莎士比亞名著之一, 仲夏夜之夢, 也是描寫人魚故事.
姑勿論, 人魚真的存在與否. 深海探險, 比起登月探險的次數還少. 從那物種身上的脂肪及其胸骨可見牠是生活於深海的動物. 無人說得準陸上有多少物種, 更遑論海洋物種有多少, 所以人魚的存在, 並非沒可能. 畢竟地球有近七成被海水包圍, 其中有接近人族的近親演化到海中生活也不足為奇. 但願牠們還未絕種, 還未被陸上的我們的污染害慘吧.
隨著科技的進步, 新的發現會不斷增加, 讓我們對自身演化及萬物蛻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也許會有更多新的物種被發現也未可知, 且拭目以待.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