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馴化, 第二個人類演化的關鍵便是直立. 人類祖先最早出現在2000萬年前, 期後幾百萬年間, 體型漸漸長大, 能夠伸長手臂去採集及緊握樹枝. 到了600萬至700萬年前, 開始出現站立人猿, 去到320萬年的阿法南猿, 露西, 人猿已能適應並以步行作為行動方式. 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 雙足行走是人類的定義的決定性特徵. 雙足步行是人類演化的基礎. 但為何人類直立這麼重要呢?
人能直立引發了一連串的身體演化. 頭骨及脊柱重新排列, 與臀部成一直線. 四肢及脊椎為了支撐身體重量而變大, 蛻變出足弓. 下盤骨盆變成寬扁的鞍形, 所有重量集中到雙腳上, 讓身體更穩定, 行走效率提高. 科學家透過生物力學證明人類各部位運動的奧妙. 受驗者全身佈滿測量用的電線, 在跑步機上做各種運動. 從受驗者身上的電線, 測出受驗者的腳跟與腳趾的壓力及肌肉的運動.
從實驗中可見直立移動是平衡, 協調及效率的奇蹟. 以左右腳其中之一隻為支撐, 另一隻腳以鐘擺定律, 循弧線移動. 上升中的腳得到的能量與同時下降中的腳的能量相等不斷進行移動. 達至行走之餘, 身體中大部分能量都得以儲存和恢復. 而膝蓋充分伸展, 下背會向前彎, 大腿骨從臀部向膝蓋內側傾斜的方式, 讓身體重心分配在兩側. 加上臀部肌肉能夠收縮, 令我們不會失去平衡, 倒向一邊. 最後, 雙腳的腳腱如彈簧一樣把移動壓力分散開去, 整個微妙的人體運動, 為自己節省了65%的負荷.
與黑猩猩相比, 牠們在直立行走時必須消費更多的體力, 也不能像人一樣伸直膝頭, 以維持雙腳筆直的站立. 當牠們行走時, 需要用強大的肌肉來支持體重, 又因不能伸直雙腳, 以致行走時前後搖晃., 消耗不少氣力.
至今250多種靈長類中, 就只有人類能得天獨厚地能直立行走. 那我們會不其然問: 為何要直立行走呢? 答案可謂五花八門. 有的認為以騰出來的手用來抱孩子哺乳, 有的說用來拿食物等. 不論原因為何, 都和一個因素有關: 節省不同地方所消耗的體力, 用在繁殖及發育上. 從古地理學研究中可見, 在600萬年至800年前之間, 地球氣候開始轉變, 近赤道處地區雨量越來越少, 廣茂的森林變得稀疏, 動物跟隨四處遷徙, 食物開始減少, 覓食地點越來越遠, 人類祖先不得不去到更遠的地方去覓食, 甚至大遷徙. 為了應付長途跋涉的艱辛旅程, 直立走路以節省氣力變得必須.
華萊士指出, 直立的好處之一, 便是雙手不須承擔行走任務, 令雙手自由自在. 而事實上, 自人類習慣直立之後, 手指也出現變化, 拇指以外的四指變直了, 長度也更平更齊整, 令指尖容易捏合, 能更準確抓握. 這個精良的技巧, 讓人類的祖先學會了打獵, 採集, 製造工具. 間接令腦部加速發展, 產生出智慧, 文明, 能建立現今的社會, 直立可說是與成為萬物之靈的關鍵.
天擇之下, 萬物平等. 人類雖從直立中得到不少好處, 但也要付出代價. 首當其衝莫過於女性. 100年前, 女性主要死因之首正是分娩. 為什麼女性生產需要一組至少三至四位醫護團隊去確保母子平安? 因為負責生產的原故, 女性的盤骨比男性為寬, 大腿骨的傾斜度更大, 因此膝蓋比男性容易受傷, 跑步比男性慢, 而浪費多10%的體力. 其次, 為了雙足行走, 女性產道因此嚴重壓縮, 可是另一方面, 人類能直立後, 腦部大了, 肩膀寬了, 胎兒在狹窄的產道之內出來異常因難. 嬰兒出生時, 後腦貼著恥骨, 令生產的女性很難獨個兒引導嬰兒出世, 更不用說為嬰兒清潔呼吸道及去掉臍帶, 所以生產是世界各地女性的一場嚴峻考驗.
而直立帶來的另一代價是背痛. 美國每年有超過1500萬人有背痛之苦, 令人不禁質疑天擇對脊椎的設計. 脊椎為了支撐腦袋, 保持髖關節及下肢的平衡, 所以演化出S字形的脊椎, 下半部向前彎, 上半部向後彎. 這個S形脊椎能使身體平衡及在運動時省力, 可是卻讓下半部的脊椎加多了負重, 凡是舉重物或劇烈運動, 導致脊椎末端受到擠壓, 引致破裂, 壓倒神經, 導致痛楚, 嚴重甚至會骨折, 引發椎板斷裂症.
此外, 直立犠牲了像黑猩猩的腳這樣多才多藝, 做的動作和手一樣熟練自如, 相比人類雙腳只為推進身體及緩衝震動, 更為單調. 足部高度的構造, 若人的足弓過高, 容易令足弓韌帶發炎, 尤其是女性的臀部比男性闊, 容易得到這種病. 足弓扁的人, 患上因疲勞造成的骨折特別高. 這些症狀, 都是黑猩猩不會面對的.
為了應付長途遷徙, 又為了大腦發育所需的蛋白質, 人類演化成直立行走, 其精密的結構, 卻造成背部及足部的疼痛. 但話說回來, 造成這些病患的原因, 主要都是人類自己魯莽, 或是貪圖一點方便, 以不正確姿勢運用背部及足部而造成的. 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身體, 莫為一時之快, 斷送自己的健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