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5月 29, 2011

H2O(其之三)

各國正致力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水源短決的問題. 好似中國除了黃河缺水外, 還要應付北方乾旱氣候和南方卻因豪雨引發水災的困擾. 面對南澇北旱這問題, 政府計劃了比三峽工程更巨大, 投資更高, 歷時最長的南水北調. 以南方多出的水去補充北方的乾涸, 實行以一箭雙鵰把南北方問題一併解決.
在美國加州, 約有70%食水是由雨水及雪水得來的, 可是卻落在人口較少的北部, 但80%的需求來自南部的地方. 因此, 40年前就建造了加州引水渠, 把水從沙加緬度―聖瓦金(Sacramento― San Joaquin)三角洲引到南面城市, 包括舊金山, 聖芭芭拉, 洛杉機, 聖地牙哥等. 本想以水利工程去解決水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可是亦因為這些水利工程, 反過來令人口不斷成長. 到幾年前, 為了減輕三角洲的抽水壓力, 保護三角洲的生態系統, 政府把爭議三十年的提案實行. 就是建造一條名為外圍渠道(Peripheral Canal)的巨大水渠, 繞過三角洲, 直接向南方城市供水.
只要有錢, 缺水便不是問題. 貴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國的中東地區, 在1970年代就以海水化淡去解決水源短缺的問題. 現在已有3億人150個國家, 由海水化淡技術取得食水. 而海水化淡技術經過多年發展, 也有所進化. 早期技術是由強力蒸餾, 把水變為蒸氣去脫鹽, 再將蒸氣變回水. 時至今日, 最先進的化淡技術, 要數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和澳洲伯斯的逆滲透. 其原理是用特殊的膜過濾鹽分. 好處是消耗的能量比早期方法少.
為了進一步節省海水化淡所用的能源, 科學家正研究三項新技術, 並陸續上市. 第一項最早投入市場的, 叫作直接滲透. 首先使水通過有孔的膜, 進入容易蒸發含鹽量比海水還高的溶液中, 再以低熱把溶液中的鹽分蒸發掉去取得淡水. 另外的兩項技術大同小異, 就是將膜重新設計, 一是加入奈米碳管到膜中, 管口有電荷, 能排斥帶有正電荷的鹽離子, 讓不帶電的水分子得以通過膜而得淡水. 另一種是把水分子通過蛋白質膜孔, 這種蛋白質能引導水進出活細胞, 由通道的中心管的正電荷隔離鹽分濾成淡水.
解決缺水的問題, 經濟實力少的發展中國家也不遺餘力, 而且更具創意及成本效益. 好似肯亞就發明了名叫LifeStraw的淨水吸管. 它能過濾地表的污水, 減少細菌及病毒的傳播. 一枝能過濾大約1000公升的水, 而一枝成本不過是一美元. 還較短的款式, 能過濾600公升的水.
濾水設備品牌Pur, 製造了一種粉末, 這種粉末混入污染的水中30分鐘, 便能殺死細菌, 還把污物, 金屬物質和寄生蟲凝結成塊狀, 讓大眾也能享有乾淨水, 降低患水媒病的風險. 在南非, 有人發明了輪狀的儲水器, 用以給距離水源偏遠的農村地區取水時較輕鬆.
解決水問題, 不能靠大興土木. 好似南水北調, 所牽涉的地方甚多, 人數甚巨, 需時太長, 遠水根本救不了近火. 加州的水管方案, 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把別人的水引到自己的城市. 中東地區以非再生能源換取短缺的資源這奢侈做法更不可持. 再者, 海水化淡會留下高鹽度的鹵水危害環境, 而且海水化淡技術本身成本已很高昂, 縱使現在現在成本比20年前已降低很多, 但所費也是不菲. 唯一能解決用水問題, 就是我們更有效率的用水.
1990年, 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 令大量黑人由貧民區擁入城市的住宅區. 當時住在德爾班(Durban)的市民用水是免費的, 因此任由水管滲漏或破裂, 使區內流失42%的食水. 後來政府實行大規模的改善措施, 更新所有的水管, 把沖廁馬桶由15升改為7升, 將水龍頭換成省水的設計, 並設置水錶, 每戶每天可以免費用200公升的水. 經過一連串的措施, 德爾班用水的人雖然不斷增加, 但用水量卻比1996年還少, 用於水的投資不到一年已回本, 更擱置了築水壩這項鉅額工程. 官員預計即使將來再增加多幾十萬人口, 用水也不成問題.
經濟理論中, 有個叫〈共有財產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它以牧人們共用一片牧草地放牧為例, 說明牧人們為追求個人利益, 不停地增加自己的牲口, 最終草地因放牧過度而荒漠化, 造成集體的悲劇. 德爾班的例子說明, 有效的用水能帶來巨大的好處. 我們應有正確用水的價值及道德觀, 讓現水資源用之不竭. 讓我們每人盡一分力, 凝聚改變世界的洪流吧!

星期日, 5月 22, 2011

H2O(其之二)

除了全球暖化的威脅, 還有人為的污染, 令到我們的食水日益減少. 尤其是被世界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 其水質污染慘不忍睹. 當年已故主席鄧小平提倡的先讓部份人富起來, 引入資本主義, 讓中國經濟比美國當年短一半的時間起飛. 但同時卻把國家的水資源嚴重透支. 千萬年來, 餵養著我們興盛的黃河, 至少有50%的水被判為不可飲用. 那些沿岸工業城市, 把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黃河裡, 加上全球暖化, 令到中國”水塔”, 青藏高原的冰川, 以每年7%的速度不斷後退, 影響著整個北方, 中國總人口一半的人飲水困難.
紫色, 橙色, 紅色, 白色, 種種在河流中不會出現的顏色, 在工業急速發展下, 不斷出現在黃河裡. 隨之而來便是一個個的癌症村, 毒水鎮, 甚至是污水市. 好似山東省便被稱為世界癌症之都, 因為該地區的市民罹患食道癌比率是全國平均的25倍, 鄉村的人患癌的機會更高. 一份2007年的報中指出, 因水污染及空氣污染而患癌症的都市人和鄉村人, 分別是19%和23%. 更可怕的是, 中國有超過5億的鄉村人口中, 便有三分之二被迫使用受過污染的水. 現在胃腸癌已是鄉村地區的頭號殺手.
水污染不只是發展中國家的問題, 對已發展國家也是一大隱患. 美國某大學有研究人員在美國五個都市的污水處理廠下游處捉魚, 去檢驗魚類體內化學物含量. 從中發現至少四種藥物及化妝品物質, 包括抗抑鬱藥, 血壓藥等, 縱使人們吃上不會有太大影響, 可是對水中的動物來說是災難.
世界上每八個人就有一個人無法取得乾淨水, 沒有乾淨的水, 就連簡單的清潔也做不到. 在非洲中部東面岸海國家, 衣索比亞(Abyssinia)一個叫孔索(konso)的地方, 當地村民每天要用八小時左右去河邊取水. 而河水因乾旱, 己變成一條淺灘, 水則是泥水, 但對當地村民來說也十分珍貴. 每天背著23公斤泥水, 抵著炎炎日頭回村莊. 因沒有乾淨的水, 有七成的村民患的都是水媒病. 要知道只要有水清潔, 患腹瀉疾病比率可以減少45%. 加上一片肥皂, 更可減少寄生蟲及細菌的風險. 可惜, 當地村民就是連肥皂都買不起. 沒有水, 他們無法耕種, 亦因不能耕種, 他們維持不了生計, 終日處於赤貧線以下.
水的缺乏, 讓乾淨的水價值越來越高, 世界各地的水費與當地水源是否充足有關. 而全世界水費都是向上發展, 意味著水費會越來越貴. 不過, 這個衝擊對發展中國家更嚴重. 有四分之一的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 要花錢購買價錢貴得不得了的水. 因水資源而發生的衝突, 更無日無之, 從興建水霸引發的糾紛, 到國家層面的風波都有.
在《聖經》中, 耶穌降臨後, 曾到一條祥和的河受洗, 這是約旦河. 可是宗教的神聖卻帶不到和平到這個地區. 幾千年來, 身處約旦河的不同種族, 不同國家都是為了水而拳腳相向, 間接創造出拉打文rivalis, 為英文rival一字的來源, 是競爭者的意思. 自1950年來, 中東有32次因水源而發生的戰爭, 牽涉以色列的就佔了30次, 這反映出以色列人對水源的敏感性.
從地理上可知, 約旦河源頭位於黎巴嫩境內, 另一條支流則位於敘利亞, 對以色列而言, 河水流量多寡取決於別的國家, 因此對於別國對其水源的改動, 反應十分激烈. 好似1960年代敘利亞試圖對約旦河水源之一的巴尼雅斯(Baniyas)河進行改道工程, 隨即遭到以色列空襲. 加上其他阿拉伯國家對其供水系統發動攻擊, 釀成1967年的六日戰爭(Six Day War), 奪取了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 及約旦河西岸地區, 那裡有龐大的地下水水層. 及後1979年以色列與約旦為耶爾穆克河(Yarmuk river)一塊沙洲差點戰爭. 到最近2002年, 也曾要脅要炸毀黎巴嫩某個在哈斯巴尼河(Hasbani)的農業抽水站. 到現在約旦河某些河段, 還充斥著地雷, 充滿著硝煙的味道.

星期四, 5月 19, 2011

情之所在.理之所然

情者, 拆開便是心和青, 意謂年輕的心. 換句話說, 愛令一對情侶保有著年輕的心. 有人默默起革命, 秘密籌備婚禮, 作為朋友的我也深感高興. 另一件事, 是弟弟終於進入救護員訓練營, 更得知他想出年結婚; 有公司同事更做爸爸了, 歡欣氣氛, 一時無兩!
一定會有人問: 何時到我有囍? 結婚, 添丁, 是人生必經階段. 如是五年前的我, 可能獨個兒躲在別處感懷身世, 痛苦失望. 老早就發現自己是一個沒有戀愛運的人. 不是沒有人愛, 而是愛上的人, 總是心有所屬, 或是在明在暗的拍拖中. 可能是沐浴在愛河之中的女性, 散發著迷人魅力, 吸引著其他男性注意而不自知吧.
活到三十歲, 覺得愛情沒有年鹷, 階級界限, 是一種互相尊重的平衡. 她/他是你生命的另一半, 要好好保護, 愛護她/他. 對女性的要求, 我比別的男性較獨特. 每個女性都有其最美的一面, 當這個最美的一面發揮出來, 又能令我心深感動, 也許我會戀上她. 就像在石頭堆中找到鑽石一樣, 因為石頭表面並不討好, 容易讓人忽視而將寶物失之交臂. 沒有愛她之心, 根本做不到為她付出所有, 為她輾轉反側, 為她噓寒問暖, 甚至是性. 經過過去的事才明白, 要我草率地擇偶, 從生理和心理都過不了.
我不急於找到真命天女, 一來, 自己的生活圈子正在擴闊中; 二來, 現今社會女多男少, 不太憂慮找不到理想對象; 三來, 自身經濟能力還未成氣候, 現正從多方途徑增加中. 愛情重質不重量, 只要是真愛, 縱使時間短也可以非常充實豐富.

有點難為情……轉轉個話題吧! 進化論資料找得七七八八, 可是發現每個資料對進化論也非常重要, 所以有可能會比預計篇數寫得多. 日新月異的科技, 加上科學家們不斷探索和挖掘化石, 令動物演化過程更具體詳細. 讓我們對過往歷史更了解之餘, 對將來的道路也有所啟發, 這就是我們尋根的目的.
智者能融會貫通, 相信看過壓力, 睡眠及咖啡因三篇小品的人會明白我的暗示:

人在某種自我設立的條件下, 產生了過量壓力, 把自己的正常睡眠給打亂. 在沒有足夠睡眠, 而又要應付日常的工作的情況下, 利用咖啡因以保持狀態. 但當咖啡因效力減退後, 睡意重現, 可是壓力又導致失眠, 如此這般的惡性循環, 終致精神崩潰.

這是三篇的總結. 可是不同經歷, 年鹷, 理解難免有落差. 又或者身邊複雜環境, 影響判斷. 負面情緒也左右人的思考, 影響人的選擇. 若所有人都有智慧, 能夠作出正確的思考, 就不會有人三人成虎, 受人唆擺; 不會有人指鹿為馬, 說黑是白; 更不會有人胡亂動怒, 遷怒他人. 世界將會更美好, 不會有飢荒, 缺水及貧窮, 人們不需要武器, 誤解和芥蒂都會消失. 可惜事實往往與理想有巨大的距離.
某一天到圖書館看到一本關於2012年預言的書. 書中預言地球會從三次元變到五次元, 並指出五次元就是愛. 讀到這裡, 我覺得很荒謬, 不過卻與我上述所說略有所同. 姑勿論2012年發生何事, 也只有活在當下, 擇善固執地生活.

願所有不如意的事能迎刃而解!

星期三, 5月 18, 2011

H2O(其之一)

水, 就是H2O. 一個由兩個氫原子(H2, hydrogen)及一個氧(O, Oxygen)原子組成的無機物質, 卻是孕育天地萬物的搖籃. 水比什麼生物都出現得早, 而形態卻從沒變化. 地球有71%被水包圍著, 人類體內亦有三分之二是水. 缺水兩三天, 我們就會死, 若在酷熱天氣, 一天也受不了. 正因是水的獨特性, 讓人萬世歌頌. 大多宗教也以水為本, 從聖經中可見”諸水之間要有穹蒼”; 巴比倫人當時認為世界是由鹹水和淡水混成的; 印第安人傳說中, 記著大地之母是由一滴水而受孕; 馬雅人相信天然的井水是與冥府的橋樑. 身處亞洲的人, 傳統對萬物存著敬畏, 對江, 河, 湖等奉若神明. 像湄公河被尊稱為諸水之母, 印度的恆河也有類似之稱; 而我們中國人的黃河, 更是炎黃文化發源地. 日本的神道教, 有個”褉修法”儀式, 就是以神聖的瀑布洗去一切污穢. 不論遠古還是現在, 何種的宗教也一樣奉水為神聖, 用以淨洗世俗.
可是其神聖, 並沒有為它帶來珍惜, 反而不斷苛索, 令水日潮枯竭. 地球有97.5%的水是鹹水(96.5%是海水, 1%是含鹽地下水, 鹹水湖及微鹹水), 只有2.5%是淡水. 換句話說, 整個地球的人就是仰賴這一丁點的淡水為生. 而這2.5%的淡水, 大約70%是冰和雪的形態, 其次是30%的地下水, 剩餘的是0.25%湖泊及河川, 還有大氣中的水氣. 雖水氣只佔了淡水總量的萬分之四, 但含水量是所有湖泊及河川的六倍. 一般統計將數據加總, 得出我們並沒有用水問題. 但當我們剔除再生水, 加上人口分布及密度, 得出一個結論:

全球20億人正面臨或忍受者缺水問題

另一個問題, 就是分布不均. 好似那30%的地下水, 絕大多數都處於深層處, 以現在技術根本無從抽取. 而地表水大多也流到人跡罕至的地方, 或者變成洪水沖入大海. 以加拿大為例, 整個國家擁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地表淡水, 卻不到全球1%的人口. 更甚者, 從農業的灌溉, 到工業革命, 加上前述產生出的人口爆炸, 人類用水量是300年前的45倍. 占全球用水量70%的農業, 灌溉著全球40%的糧食作物, 養活著全球人. 換言之, 缺水意味著糧食也會跟著減少. 缺水的痕跡, 已經到了隨處可見的地步了.
據世界銀行的報告, 到了2025年, 全球將有27億人會重度缺水. 其實目前已有近12億人飲用著不清潔的水. 因飲用不淨的水而喪命的人, 每年就有500萬. 加上每年因沒有水清潔而死亡的330萬人, 每年有近一千萬人因缺水而死去, 令人痛心疾手.
而隨著全球暖化, 氣候變得更不穩定, 雨水更難預測. 好似印度, 雨季通常在6月至9月間帶來全年四分之三的雨量. 可是在2008年, 竟然七個月沒有雨水. 又因過度抽取井水, 地下水層正急遽下降. 30年前挖10呎井就有井水, 現在至少要挖120呎才有10%機會有水.
北美五大湖, 就是蘇必略湖, 密西根湖, 休倫湖, 伊利湖與安大略湖. 五大湖覆蓋美國八個州和加拿大兩個省, 面積超過24萬平方公里, 為美國主要水系之一. 可是在氣候變化的陰霾下, 五大湖區降水減少, 同時氣溫上升導致湖水蒸發, 再加上人們消耗, 令五大湖水位創下30年新低.
而對於氣候變化感受最深的, 莫過於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川. 這個世界上除極地之外擁有最大量的冰, 為長江, 黃河, 湄公河及恆河等源頭, 供應著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的用水. 但過去一世紀, 整個屋脊暖化速度是地球平均的兩倍. 對冰川造成無情的破壞之餘, 冰川的水正逐漸減少. 中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測量近七百條冰川, 發現九成半冰川正在透支, 間接影響土地荒漠化, 已約有六分之一了.

星期一, 5月 02, 2011

小品------茶馬

七步上,就休息
八步下,就休息
十一步平,就休息
不休息就是傻瓜


兩個八九十歲的老公公, 一邊唱著, 一邊示範當年挑著70至90公斤的茶葉的樣子, 而當時他們的體重, 也不過五六十公斤. 這是一個很槽的活兒, 難做得要命. 身處在四川西部, 是著名的產茶區. 由產茶區的雅安, 走著有225公里, 環境最險惡的小徑到近三四千公尺高的康定, 需要三個星期. 途中受到盜賊及暴風雪的威脅, 縱使沒遇到天災人禍, 不慎在崎嶇的小徑上摔下來, 也會沒命. 在這麼險惡的環境幹活, 為的只是兩餐溫飽. 扛一公斤的茶酬勞是一公斤米, 所以挑夫們都盡量多挑些. 這是在1935至1949年, 四川與距離2250公里, 海跋3650公尺高的西藏的貿易. 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貿易.
茶, 是亞熱帶常綠灌木, 由茶樹的葉子製成的. 其葉子又分為老葉及綠葉, 細枝和葉梗, 都可製成茶. 運到西藏的茶磚, 是由老葉, 細枝及葉梗, 最苦澀的那部份造的. 其製法亦是最古老. 經過幾輪蒸煮, 風乾, 再拌入米漿, 壓入茶餅模再風乾後便完成. 茶能深受西藏人所喜愛, 是因為茶是熱飲, 加上含有咖啡因, 喝了讓人溫暖, 提神. 沖成酥油茶, 喝上一杯等於小吃一餐. 加上其乾燥寒冷的天氣, 更適合保存茶葉, 所以千百年來, 茶是西藏人的必需品.
最早記載茶葉傳入西藏, 是在公元641年的唐朝. 當時文成公主嫁給吐蕃王松贊干布時, 以嫁妝形式傳入西域, 亦開始了茶葉的交易. 到了宋朝, 把茶列為國家專賣, 嚴格禁止非法鎖售. 在產茶區, 可以以茶充稅, 稱為折茶稅, 是為當時宋朝經濟來源之一. 當時宋朝為了西域的駿馬, 以對抗當時強大的外族, 特設茶馬司負責訂下以茶換馬的交易行情. 在1074年訂下了六十公斤的茶磚交易一匹駿馬.
當然, 以茶換馬的交易, 西域諸國也有考量其利益. 尤其是神權交錯的政治下, 與當時中原國家不斷的博奕, 將西藏人稱為加朗的通道, 連接了重要的寺廟. 當時分別有三條主要的幹道: 一條由普洱茶故鄉, 雲南南部開始; 一條從康定, 繞過唐古拉山脈的北方線; 第三條路也從康定, 穿過唐古拉山脈, 經過五個海跋至少有五千呎高的隘口到西藏. 由於這條路最短, 當年為運茶的主要通道.
到了明朝及清朝時期中葉, 以茶換馬的交易, 依然存在. 到了18世紀, 中國對馬的需求下降, 取而代之是毛皮, 羊毛, 黃金, 白銀及中藥, 直至1949年, 共產黨打敗國民黨, 毛澤東計劃建設公路到西藏後, 挑茶貿易才結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 當年的北方線, 已由317號柏油公路代替, 與青藏鐵路並排著. 雲南南部的路線, 前半部現已不用了, 後半部也鋪成公路318號. 只剩下中段路線, 那條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石子路, 卵石石階, 碎石堆坡, 一切依舊.
當年的遊牧民族, 生活方式已改變了許多, 騎著現代的役馬------電單車, 到工廠打工. 亦因公路的出現, 活躍了運輸的動脈. 商業活動高速發展, 難免讓藏人產生了認同危機. 不過, 一日還有四川和雲南的茶磚在西藏出現, 那曲馬節一日還舉行著, 文化便不會消失. 正如一位在西藏寺廟茶水房工作的司茶說: “對西藏僧侶來說, 茶就是生命.” 更重要的是, 那條默默見證著西藏變遷的古道猶在, 就是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