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都在努力, 以體溫, 血壓, 血液循環中的葡萄糖濃度, 把身體維持平衡. 但當你快要遲到, 趕著工作, 或駕著一輛車, 駛過一條會有很多行人突然走出來的道路時, 某些東西會把這個平衡打破, 這就是壓力. 適度的壓力, 就好像企業在Goal Setting theory之下, 把公司目標定在某個位置, 好讓員工能群策群力, 各展所長之餘, 又不會躲懶(個人認為這是事實), 更能實現公司目標. 壓力來自何方? 什麼形式? 因人而異. 但當面對壓力時, 所有人的生理機制卻是一樣的.
當遇到壓力, 我們的抗壓機制便會產生. 身體會釋出腎上線素的荷爾蒙, 讓儲存在身體裡的能量立即變成簡單直接的隨時可用模式, 亦即是變成脂肪酸及葡萄糖. 為了短時間把能量即時傳達身體各部份, 呼吸率會增加, 心臟會加速心跳率, 以增加血液流動. 血壓會提升, 而血液擔當著重要角色, 除了把能量傳遞到各個器官, 還會開啟抵抗感染系統, 分秘出血小板, 來預防我們會受到創傷. 同時間壓力激素, 包含糖皮質素等, 會刺激大腦, 令到我們所有感官都變得敏銳, 更加機警專注. 此外, 還有分秘出跟愉悅感有關的物質, 多巴胺, 用以減輕痛楚. 處於抗壓狀態之下, 身體會暫時停止某些既消耗又用不著的組織活動, 好似消化系統, 食慾會被血液流動減少而降低; 生長機能亦會停止, 以對抗突發的事情; 甚至繁殖系統, 會轉向存亡攸關的功能上而減少性慾.
表面上, 抗壓機制讓我們應付壓力時更得心應手, 可是他亦是一把兩刃劍, 因為抗壓機制只是暫時性, 如同動畫裡的超人一樣, 只能維持短時間. 長時期處於壓力之下, 血管過度緊繃, 造成血管壁受損, 血小板會黏附著血管壁上, 加上脂肪, 葡萄糖及膽固醇, 造成動脈硬化塊,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變濃稠的血液, 還會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增加.
長期處於壓力之下, 糖皮質素令杏仁核(一個管理恐懼與焦慮的區域), 神經元擴張, 導致睡眠障礙. 在壓力機制之下, 海馬迴(掌管學習和記憶的區域), 與及額葉皮質(主配腦部判斷的區域), 會萎縮. 換句話說, 長期處於壓力之下, 抗壓機制長期擴張, 令到我們學習和決策能力受到損害, 多巴胺也因機制長期擴張之下枯竭, 令我們容易便沮喪.
長期抗壓機制擴張之下, 其他正常的身體活動. 消化系統在被抑制之下, 引起幽門螺旋桿菌對胃部造成的傷害不能修補, 引致胃部病變, 胃炎, 腸燥激症, 甚至胃潰瘍. 神經緊張, 令女性經期擾亂, 男性則導致睪固酮和精子數目降低, 甚至不舉. 最嚴重的, 莫過於脂肪細胞更能抵抗胰島素貯存脂肪的能力, 大量的殘餘脂肪與葡萄糖留在血管中, 對血管造成各種傷害, 帶來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
什麼的人容易受壓力影響呢? 一方面與我們的性格有關. 研究發現, 有約有20%的個體屬於高反應者. 他們比其他人對壓力敏感, 而長期承受壓力, 令人對世界充滿敵意, 把有心幫助他的人都趕走.
另一方面, 無疑與基因有關. 但並不代表遺傳到壓力基因的人容易受到壓力影響, 研究證明, 這類人還要受過重大壓力事件, 例如受虐, 才會觸動易受壓力影響的機關. 即是說, 要了解壓力來源, 就得了解受壓者的環境因素考慮.
壓力是可以預測的. 我們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預測性資訊, 讓我們面對緊張環境時較鎮定. 一個經典的實驗, 受試者獨坐在一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段噪音房間裡, 另一個受試者則在另一個房間裡, 但被告知噪音來之前五秒, 房間中的燈號會亮起. 結果發現, 有燈號告知噪音到來的人的血壓並沒有升高. 即是說, 我們要理解壓力幾時來? 維持多久? 這種思考方式, 就可降低壓力因子. 當然, 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訓練出來, 要持之以恆才成.
其實, 大部份壓力是我們自己產生出來的. 我們為自己創造出野心, 嫉妒心, 這些煩惱, 亦可以培養出可以駕馭壓力的心智出來. 生理上, 有藥物及疫苗可以做到這個效果. 但治本的方法, 就是學習管理壓力. 例如冥想, 有氧運動等等. 但最主動的, 就是主動向朋友伸出援手, 向朋友傾訴, 或借肩膀給她/他哭泣, 多點接受別人的關心照顧, 都是幫助受壓者宣洩的好方法.
人人都會有壓力. 不同人背負著不同的背景, 有不同的心事, 產生不同的壓力. 縱使別人不懂你的狀況有幾糟糕, 不明你背負的有幾沈重, 不了解你煩惱有多深, 但有一點你要明白, 總會有人有站在你的一邊, 有人為你悲, 為你喜, 為你分擔一切, 這就是朋友. 不要將朋友拒之千里, 請接受真心關心你的朋友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