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0月 14, 2007

貧富 (其之二)

現在的香港, 猶如一個故步自封, 又不可一世的自大者. 過往的優點已經慢慢地褪色. 香港海運量冠軍的寶座, 已經被新加坡奪去, 後面追著的上海及深圳, 貨運增長量已和香港差不了多少. 成本高, 是外國商家對香港卻步的主因. 那些還標榜貨物遺失率底及可靠的處理貨物而把價格定得高的商家好像還未明白. 政府亦未明白我們的優勢已失去, 當初不懂持續改善以保持第一, 只懂得不斷撒謊造謠, 說香港還有優勢, 可見那些官員的遲鈍, 怠惰, 狹隘的世界視野, 在失去航運寶座後表露無遺.

庸官出自低質素的教育. 隨著學生語文能力每況愈下, 教署不斷的進行教育改革. 可是改革內容治標不治本, 而且政策搖擺不定, 學生比過往的填鴨式教育還要差. 再加上那班什麼也不曉, 但又自以為是的教師, 可謂無能輩出. 家長們寧願送子女出國留學也不願留在這裡. 比較中國大陸上的學生, 他們的修養, 學識都高很多. 再比較台灣, 他們有不同的專門學府, 香港就沒有. 事問哪裡有高級的人才? 哪裡有能力的尖子呢?

看過私立學校, 樹仁的辦學歷史: 在三十多年前, 為堅持四年學制而被教署以零資助為懲罰; 現在教署諷刺地要跟著樹仁的四年大學學制, 樹仁固然高興, 別一方面看見教署的下流------以資助去壓迫學術自主. 樹仁大學創校者的高瞻遠足戰勝了無能沒用的教署庸官. 在這裡又一見證了政府的短視.

政府養懶人, 是香港政府一直以來給市民的寫照. 過份的以功能結構, 分散出過多的分枝部門, 而且部門之間並沒有完善的溝通機制, 只在閉門造車. 在職權上過多灰色地帶, 令市民投訴無門. 那班庸官, 只為自身利益, 不是為廣大市民, 浪費納稅者的錢. 尤其是立法會那班叫議員的酒囊飯袋. 他們假借以民主之名為自己建立利益, 主張明知不利香港的政策, 從中圖利. 真正的人才就是因為那班渣滓而流失. 這班人比起貪官斂財還兇, 香港的衰微都是拜他們所賜.

短視的政府從人口普查中預見了人口老化問題, 可是當時並沒有實際措施確保出生率, 現在以移民政策來補充人口不足, 變相加速香港剝離優勢. 現在香港已是第三產業時期, 服務行業主導香港經濟. 而第三產業需要從業者高度的技術及智識應付. 可惜香港政府正在開倒車, 每日准予百多個大陸移民來港定居. 他們大多只是低智識水平人士, 與香港需要的人才全完不相同. 更何況那班人只是來港領福利, 完完全全沒有工作之心. 他們一到港, 便享有公屋, 可領綜緩. 如養多個子女, 綜緩數額更可以更多. 生有三四個子女, 便可領一萬多元的綜緩金, 比起自力更生多許多, 因此那班好吃懶做便越來越多. 沒智識, 沒教育, 沒品格, [懂伸手要錢, 掠奪有需要者的救濟還不知恥, 最令人氣憤的是今年財政預算案, 他們竟可以獲發放多一個月的金額. 他們何德何能可享有額外金? 若是發給老人家, 這是對的. 因為香港可以繁榮, 他們功不可沒; 若發給傷殘者也是對的, 因為社會給他們的資助很少. 但給那些身心健全, 又領綜緩的, 根本沒道理. 困境時, 他們有貢獻過嗎? 不論順境逆境, 他們的福利都不會少, 他們都是無所事事. 他們憑藉什麼可以分享別人的成果?

那些大陸人, 還霸佔了納稅人的權利. 自審計處透露醫管局有四億醫療費還未向那些內地孕婦追討後, 醫管局的無能, 官僚已經令人徹底失望, 還時常厚著面皮喊經費不夠. 新的措施, 調高醫院收費, 根本是愚蠢至極, 本末倒置. 要知道那些大陸人來港產子要的是本地的出世紙, 有了本地出世紙, 便可享有香港居民所享有的福利, 包括綜緩. 現在醫管局的做法根本沒有用, 在這裡又可見香港政府內既昏庸又冗贅的官員簡直多不勝數.

沒有良好的長遠目標, 又沒有頂尖的人才, 香港優勢淡化根本不需懷疑. 什麼邊緣化之說, 老實說, 香港已經被邊緣化了, 本地官員還懵然不知, 還在發著自我欣賞的白日夢, 有夠無能!

星期三, 9月 05, 2007

生辰

不久便是我的生辰. 對於其他人來說, 生日是令人開心的日子. 可是近幾年來, 生日就好像在質問我: 這麼多年來, 你有什麼作為? 論事業, 我只是一個月薪還不過一萬元的人; 論學業, 我還在修讀中; 論愛情, 簡直是一張純白的紙. 我根本一點作為也沒有. 生於這個紙醉金迷的地方, 前路迷霧重重. 到了這個年紀, 我也不由自主的想: 人生究竟為了什麼?

曾經何時, 我也是一個有理想的人. 小時侯曾從科學書裡認識宇宙, 想成為一個研究星宿的學者. 從我國歷史人物傳記中, 看到孔子, 司馬遷, 岳飛, 鄭成功等偉人, 又令我有一腔治國之心, 想為國效力. 到初中及高中時, 從那些騷人墨客中, 學習了樂觀積極的性格. 近這些年來, 從大自然中進一步參透, 看見人類的種種禍害, 開始有些厭世. 理想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下, 不斷被挑戰, 被磨耗, 迷茫自然而生.

我不信宗教, 縱使我很想相信, 到現在我差點全盤否定. 可是裡面有些東西卻一矢中的. 好似佛家說的眾生皆苦論, 人出生便是痛苦, 只因我們沒有選擇. 又如基督裡的大洪水論, 要創世首先要滅世. 當在現實中發覺自己的理想可能到死也無法實現時, 你便想希望上天能重新“洗過牌”, 至少你有一半機會可實現理想, 不會像現在一樣只有眼見, 卻沒能力做這樣令人憤恨.

人生究竟為了什麼? 這個問題擾攘了我很久, 像恪在腦中, 揮之不去. 過了二十七年的人生, 丟了四分之一的壽命, 換來的都只有兩手空空, 什麼也沒有. 每日一早起來, 像機器般工作, 回家, 睡覺, 又起床工作, 這個刻板的生活決不是每個人想要的人生. 可是生在一個所謂繁榮安定, 富庶的大都會, 卻諷刺地要天天面對, 這樣合理嗎? 朱門酒肉嗅, 路有凍死骨, 這公平嗎?

有人說人生充滿希望. 希望是很該死的東西. 它不斷浪費你生命, 不斷要你沮喪, 最可恨的是希望可以要你到死也等不到之餘, 而你卻會日日期盼著. 我不要希望, 我只要能夠. 不是我希望做得到, 而是我能夠做得到. 現在可說是有一個渺小的可以的機會扭轉現在的人生, 我正在緊緊握著. 今年的生辰, 我願望便是以這雙手, 把希望變成能夠.

星期日, 4月 08, 2007

插篇(7/4)

某天和朋友敘舊, 他給我看一篇摘錄自三月某日的”經濟日報”, 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森林裏遇到一頭野豬

今年是豬年, 在內地各網頁, 流傳著「在森林裏遇到一頭野豬」的寓言. 三個飢餓的德國人在森林裏遇到一頭野豬. 第一天, 他們研究和制定詳細的殺豬方案; 第二天, 他們按照方案組織, 實施獵殺; 第三天, 他們會吃掉野豬, 然後默默地離開森林.

三個飢餓的美國人在森林裏遇到一頭野豬. 第一天, 他們整天討論是否要獵殺野豬; 第二天, 他們昭告世人, 野豬是恐怖的食人動物, 若不把牠殺掉, 後果不堪設想, 他們也向野豬發出警告, 牠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離開森林, 否則必遭獵殺; 第三天, 他們把野豬的豬窩夷為平地, 不但野豬被殺, 更把整片森林據為己有, 之後就蒐集野豬吃人的證據.

三個飢餓的阿拉伯人在森林遇到一頭野豬. 第一天, 他們派一個人綁上炸藥, 化裝成野豬把豬窩炸掉; 第二天, 他們再派一個人綁上炸藥, 用人肉炸彈把野豬炸死; 第三天, 剩下最後一個人, 因害怕承擔罪責而開始在森林裏逃竄, 流亡.

三個飢餓的中國人在森林裏遇到一頭野豬. 第一天, 他們中的年長者, 大談人與野豬的辯證關係, 吃豬的重要性, 如何在殺豬和吃豬肉上體現中國特色, 以及中國人殺豬的優越性等等; 第二天, 年長者作獵殺野豬前的動員報告, 以及本次獵殺的要求, 整體戰略部署, 並再次強調獵殺野豬的重要意義. 會後分組討論, 輪流發言, 做到深入領會, 徹底掌握大會(實際在只有三人)精神; 第三天, 通知各大媒體進行報道, 要掀起學習殺野豬精神的新高潮.

數天後, 人們在森林發現三個餓死的中國人.

寓言反映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 至少是寓言作者所理解並獲得廣泛認同的政治文化.

對於這寓言的看法及感想, 我不會致評. 見仁見智, 希望大家看過後會好好的反思一下吧.

星期六, 3月 17, 2007

貧富 (其之一)

這幾年來, 香港己從金融風暴中走出來. 零六年時, 可謂一時無兩. 在財政預算案中的盈餘, 引申出香港早了兩年滅赤. 下半年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股市突破二萬點, 人人在股市中賺得笑逐顏開. 一片歌舞昇平的氣象. 可是在另一方面聽到保安公司突然清盤, 千多人因而丟了飯碗. 某個調查發現貧富懸殊的比例由十八倍增到二十三倍, 顯示貧富懸殊加劇. 看見這些新聞, 不禁令人懷疑, 香港人真的富裕了嗎? 某日, 我聽到母親偶然說的一句話: 香港只適合窮人和有錢人住. 令我想起某電視台訪問某位途人說的一句: 香港根本沒有好過, 只是政府唱好.

在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清政府戰敗給英國人, 被迫簽定南京條約(又名萬年和約). 條約內容中, 把香港割讓給英國人為港口. 到一八六零年, 在北京條約中, 把九龍及新界也租借出去. 這就是香港發展的開始. 從商業角度看, 以香港為轉口站, 把貨物運進中國大陸, 比起從印度成立的東印度公司直接運送的成本來得便宜. 其後國共內戰及十年文革, 許多難民由大陸來到香港避難, 有的更落地生根. 這些難民, 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 加上難民中有的是商家, 他們帶有不少的資本, 這兩個轉型到工業階段最基本的原素, 令香港順理成章的進入了工業時代.

在當時英國政府積極不干預政策之下, 香港發展一日千里. 而香港亦由工業時期轉到轉口及金融服務的第三產業時代. 現在服務業己佔香港經濟百分之八十. 在這段產業更替過程中, 產生出一班資本家階級, 他們羽翼於積極不干預的自由貿易政策之下變得鞏固, 成為香港的經濟核心. 從歷史因素, 加上舉足輕重的財力, 令香港成為一個大都會. 但另一面, 卻把香港推至一個貧窮懸殊, 一個收入與高生活指數不成正比的巨大隱患之地.

從經濟學角度看, 香港擁有一個有效率的自由市場. 當年港英政府在不同的商業層面上營造了一個方便商家的市場經濟, 吸引不少外資進來投資. 不知當時政府有意還是無意地, 忽略了政府還要擔當著公平市場經濟的角色. 導致在政策中得益而掘起的那班商家更根深柢固, 形成地方勢力. 而小政府攻策, 令到那班政府官員眼野狹隘, 加上功能式結構構成的政府發展過多部門分枝, 政府變得臃腫. 在執行政策時, 因過份分工, 令到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權力過少, 管轄範圍存在很多灰色地帶. 就是港英政府時的隱患沒有去掉, 現在右左著香港的已經不是政府, 而是那些商賈.

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 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 而這些隱患就在金融風暴中一次過浮現出來. 結構性失業, 勞動力老化, 投資減少, 市民收入減少, 企業的紛紛裁員, 整個社會一夕之間變得不景氣, 這顯示出商賈們對香港的影響之巨大, 令人不得不察覺得到. 而另一方面, 暴露了政府的短視, 其社會政策漏洞之大, 無不令人訝異. 香港這地方, 一直被官商鋪金, 把敗壞的內部通通的封死了. 金融風暴, 加上非典爆發, 兩者雖無關係, 但卻不約而同的把官商的醜陋, 不折不扣的展示出來. 而政府卻時常重蹈覆轍.

星期二, 2月 20, 2007

閒筆(19/2)

情人節剛過, 農曆新年又到, 而考試也完了, 終於可鬆一口氣. 我這個blog已開了二年多了. 二年多前, blog都沒有現在這麼大行其道. 當時我巧合地看見以前教導過我的老師的blog, 感覺很新鮮, 所以自己也開了一個玩玩. 那時正值失戀, 想找些東西忘卻內心的悲傷, 這個blog正好給我一個發洩的平台. 另外, 發覺自己的中文程度開始衰退. 人的腦部很奇妙的, 當你不用某些東西時, 牠會慢慢幫你刪去少用的資料, 去貯存新的資料. 為了保持自己的中文程度不會衰退得太快, 因此利用這個blog, 寫寫自己所思所想, 可謂百利而無一害.
現在blog流通得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人們不但把自己的blog連結到yahoo, sina等網站, 好讓和其他人分享, 而且更加入了不少相片, 及聲檔和動畫入內, 把自己的blog弄得有聲有色. 老實說, 我也曾有過這些念頭, 但有些困難. 我曾嘗試把我拍回來的相片放上去, 可惜我的相太大了, 根本放不好. 現在又出了宗教五篇文章出來後, 更打消了我連結的衝動. 試想想我的宗教五篇正在挑戰全球上懷有宗教信仰人士的精神寄託, 萬一給他們看過我那五篇文章, 惹來的評擊不會只是回覆這麼簡單. 本人可承受不起惡意的病毒輪入, 及黑客入侵, 畢竟我只是一個連業餘都不餘的人伙子.
或許有朋友覺得我寫的東西很偏激, 我不會怎麼怪他們. 比起那些宗教狂熱者及香港的傳媒, 簡直是小兒科. 現今香港傳媒, 尤其是所謂最多人閱讀的大報, 他們的字眼, 文章質素, 每況愈下. 從用字上, 沒有中肯可言, 如同潑婦罵街, 只曉謾罵, 縱使某當事人做事有理, 但經報紙一寫, 白的變黑, 黑的變白. 不知是撰文者語文能力低下, 還是要彰顯報章的立場, 特別用大量的貶義詞. 香港矛盾為什麼這麼嚴重, 某程度上都要歸咎於那些傳媒. 一直想澄清的事, 朋友們用錯字去形容我的文章. 我的blog只傳送給朋友們閱讀, 而朋友之間都要這麼拘謹, 和波場上的交際花沒有分別的話, 倒不如連結出去給其他陌生人看更好吧.
孟子曰: 登泰山而小天下.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尾句: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兩個不同時代人, 但英雄所見略同, 說的道理都是一樣. 如果朋友明白箇中深意的話, 就會明白我所寫的文章, 甚至我的性格, 和偏激半點也扯不上關係.
今後我都會以一貫作風去炮製我的文章. 不過將要寫的主題, 就不大令人高興了. 我不會因為時節而去忌諱寫什麼, 只因我不相信什麼意頭不意頭. 就連人家的神我也敢批評, 還會害怕什麼新年禁忌嗎? 更何況自出娘胎到現在, 都不曾有好運來過我身上. 說真的, 這麼害怕倒霉運的話, 不如少些作孽, 多做善事來得實際. 最後, 本人衷心祝福各位: 身體健康! 萬事勝意!

星期一, 1月 01, 2007

新年閒筆

回顧二零零六年, 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年頭. 比起零五年, 可謂極不順意. 年頭的轉工, 本想轉換另一個好環境, 可惜事與願違, 最後落得五個多月的投閒. 這五個月不但令自己的儲蓄耗掉, 而且更明白現在的香港是殘酷的, 隱憂四起. 幸好八月找到工作, 而且和新公司同事們相處融洽, 令自己不至於絕望.
零六年最大的得著, 便是確定了自己來著幾年要做的事是什麼. 加上某位朋友的開始認真了. 令自己覺得我不是孤獨的, 總算有一點安慰. 在音樂上, 本年買的專輯大多是去年推出的, 屬於零六年的總共有十二張. 而零六年度最佳專輯, 我選美國Death metal組合, Terror2000的專輯Terror For Sale. 沒錯. 又是Death Metal. 老實說, 還有另外兩張專輯我也鍾愛, 但比起Terror2000給我的驚喜, 稍為遜色. 他們的新專輯, 突破了一般Death Metal更具包容性. 每一首歌曲都有豐富的鋪排, 並夾雜一些有趣的聲音, 令人耳目一新. 最佳專輯, 實至名歸.
來到的二零零七年, 是一個關鍵的年份. 因為花了五年半的學業終於有收成. 說真的, 這段時間還真長. 原來預計要四年的時間, 因為兩個打擊而耽誤了一年半, 現在踏入了尾聲, 不能再鬆懈了. 工作上, 入職經驗尚淺, 要更努力.
音樂方面, 自己可謂已到達頂點, 對progessive rock/metal的要求越高, 而且是時候到其他領域找尋我的理想音樂, 一年多前開始接獨Death Metal, 現在是時候再加多些入自己的存庫裡了, 期待今年會有更好的專輯面世.
最後, 我要把過往積壓下來的東西, 完完全全料理掉. 我說的是, 那些待看的雜誌. 另外便是, 希望還有一點兒時間寫多些文章, 再令我這個網頁更充實. 在此我祝大家新年快樂! 亦向大家保證我說過的話能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