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29, 2013

習變慣, 無形之手



中國文字的特色, 就是以兩個獨立可解釋的字, 合併寫在一起變成進一步的意思. 一個動作, 一個行為, 一個思想, 不論言語, 文字, 聲音, 經過重複不斷的模仿, 書寫, 唸唱, 眼看, 手觸, 透過身體不同的感官刺激, 因經驗而漸漸地變成平常的動作, 行為或思想, 就是習慣: 習以為常下的慣性模式.
不過, 我們要搞清楚, 習慣和嗜好是有分別的. 嗜好是我們在閒暇時所做的活動, 換言之, 當我們在工作或忙碌著其他事情時, 我們並沒有時間做這些活動, 那就是嗜好. 習慣是無時無刻都會發生的, 當我們遇到某些不同媒介傳遞過來的事, 我們下意識或有意識的依對方傳遞過來的媒介以相呼應. 習慣是不受時間, 地方, 人物所影響的, 是純粹的反應.
習慣的形成, 有很多途徑. 從我們出世開始, 已受到父母的影響. 除了父母的教導外, 我們會從父母身上學會他們的動作, 語言及行為模式, 加上先天性就有了父母的遺傳因子, 容易學習父母的習慣, 尤其是教導以外的習慣, 會異常上手. 當我們日漸長大, 開始接觸社會的縮影, 學校. 從小學, 中學, 到大學或工業學院等學府, 與擁有不同背景, 地方, 思想的同學相處磨擦, 也令我們養成一些習慣. 他日踏足社會, 面對更多的人, 更多的事, 更多不同的衝擊, 讓我們養成的習慣又多了一些. 到了我們成家, 有子女, 老年, 成為了人祖父母等, 我們的習慣不斷地累積著, 不斷地改變著. 我們的習慣, 可看出我們的性格及思想特點. 習慣也有下意識的習慣及顯意識的習慣, 也有別人或自己覺得好的習慣和壞的習慣.
也許讀者們對以上的概念有些抽象, 難以理解. 那先舉一個例子, 就是我們的零錢. 小時候我們乘巴士, 小巴, , 甚至地下鐵路, 零錢是不可或缺的. 縱使攜帶很不方便, 但只要我們外出, 便需要零錢. 直到1997年八達通的出現, 才令我們對零錢攜帶這習慣改變. 這些都是商家們的手法, 結合科技, 從信用卡, 到八達通, 讓我們支付更快捷更容易更方便. 而帶備零錢這習慣, 則越帶越少, 甚至乾脆不帶. 所謂良幣驅逐劣幣, 就是這般出現.
另一個例子, 就是有些習慣己變成下意識, 在無意之間自然而然地做了而不察覺. 就如我們學樂器, 學手藝, 甚至學武, 要不斷練習一樣, 就是讓我們所學變成下意識習慣. 由小到大, 學著父母及受朋友影響下, 按著某個模式做事情, 不斷反覆練習, 令某些習慣變成下意識存在著. 好似我小時候, 有著模仿學吸煙的行為, 可是自己對做出這行為的原因並沒有記憶, 後來才從母親口中知道, 父親曾有吸煙習慣, 在有意無意之間, 被我們看到, 學了而不自知. 後來母親要求父親戒煙之後, 我們這個行為便消失了, 從這裡可見, 身邊人和事對我們習慣的構成關係密切, 尤其是長輩, 以身作則去教小朋友十分重要.
經過小學, 中學及大學, 人生體驗不斷累積, 養成自己獨有的習慣, 去到社會這個大熔爐內, 我們的行為不斷受磨鍊又有所改變, 成為不同長處的個體. 其實社會上某些行為, 就是不同人的近似習慣交錯融會而成, 最能體現我們習慣的存在, 莫過於戀愛時, 尤其是當愛去到要終結時, 總是因為習慣對方相處, 不敢改變, 加上心理恐懼影響, 認為自己也難以找到另一個更好的, 所以寧願選擇默默忍耐, 縱使明白自己更繼續痛苦下去也是如此, 放棄了自己有一半機會能覓得真愛的權利, 這現象對女姓尤其嚴重. 就是女姓們難以擺脫社會的大眾習慣交錯下衍生出世人觀念所制, 面對自己年齡漸長的恐懼, 斷送自己也能找到幸福的選擇.
我同意, 有時候我們改變習慣, 建構另一個習慣, 人生告訴我們是時候轉彎了, 不要留在原地差跎歲月了. 再者, 我們選擇改變, 至少有50%機會能得到好的結果, 但維持原狀的話就一定不會有好的結果. 我想說的是, 這個世間是無常的, 所有東西都會有完結的時候, 不要把我們身邊已有的是必然存在. 每個習慣的存在其實都只是每一個的個別事件, 不要因為改變一個習慣, 就害怕會影響其他的習慣而不去改變. 要知道, 若這個習慣是對你有益的, 這習慣會永遠存在, 並不會被受環境影響. 此次所想說的說話. 連概念也難以理解, 但的確存在我們心中, 希望讀者明白吧.

星期日, 12月 15, 2013

新的一頁, 新的旅途



記得在2011320日的一《迷失之劍》中講過要寫下自己希望寫的四大題目, 現今已完成進化論及能源了, 原本還有金融風暴及物流, 但現在向各位作出宣布調整, 就是擱置金融風暴這題目. 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以現在我手頭上資料根本不足以多角度還原整件事件的始末. 要寫這種技術及學術含量都相當高的題目, 以現有智識水平, 真的有心無力. 再者, 金融風暴餘韻猶在, 各國還在為金融風暴不斷善後, 其命運還是未知之數, 現在輕率地下筆會有偏頗. 因此, 本人就此放棄該題目, 待自己能力及資料都足夠後才嘗試重整事件吧. 在此, 先行向各位致歉.
至於物流這題目, 我是不會放棄寫的. 只因十多年前, 聽過一個電台節目, 有位打到電台的聽眾被問到他所修讀的科目時, 竟然不懂得回答, 而他正正是在大學修讀物流的. 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只因這聽眾不引以為恥, 自己修讀的也不清楚, 即使完成學業, 也不會明白自己所讀的是什麼. 即使這並不全是他的過錯, 但既是選擇了, 就要對自己負責任, 至少了解自己正在讀什麼, 這點每個學生都責無旁貸. 就是因為這件事, 我也要對和他讀相同科的自己負責, 因此, 物流這一個題目, 預計來年我就會在這裡詳細論述, 以證明這些年來, 自己不是枉過的.
除了寫作, 還有運動. 現在玩健身己有兩年多, 最近更成功突破自身極限, 更感鼓舞. 深信人是無極限的, 假以時日, 所有障礙一定可以踏破的. 另一方面, 今年開始接觸武術, 縱使資歷尚淺, 但也一窺中國武學博大精深. 內家拳是一種以體內運氣為主的武術, 對我因健身而緊繃的身體有剛柔兼蓄之效. 內家拳對舒緩筋骨有很大的幫助, 而健身也需要有柔軟的筋骨, 這真是一拍即合, 相得益彰. 期望來年兩方面都有更大的進步, 讓身體有更佳的狀態.
健康的身體, 除了運動, 飲食同樣重要. 今年總算做到每天一餐是全素餐, 來年要進一步增加至每天兩餐全素餐, 期待2015年能全素食. 其實進食比運動更重要, 你吃什麼, 你身體就變成為什麼. 食素有很多好處, 遲些會寫一篇文章談談. 請不要小看我們的身體, 其能力我們意想不到, 可是現今社會充斥著太多有害食物, 所以選擇要很小心, 即使是素食, 也要吃得有法, 這方面我還要不斷學習呢.
自己房的雜物執拾終於開始, 雖比想像中多時間, 但來年可以完成. 不論, 是藏書, CD, 其他雜物, 都會重新整理, 務求令自己的生活環境更舒適, 這需要時間及金錢. 在金錢上, 來年將會有更大收穫, 為自己帶來可觀的收入. 2014, 亦是甲午年, 近兩次的甲午年, 1894年及1954, 都涉及了戰爭, 究竟出年會不會發生戰爭, 實在難以估計,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就是人類總是會重複犯錯, 深信出年會有事發生, 從危難中, 我看到機會, 一個令我飛躍起來的機會.
最後, 就是和朋友們的關係. 縱使處身在不同地方, 做不同的事, 遇到不同的挑戰, 但友誼依舊如初. 兩年前的事件讓我明白, 我較適合坦誠的朋友, 而事過境遷, 埋怨別人對自己的不重視, 就是在懲罰自己, 緣起緣滅, 強求無益, 但一定要擇善而交, 這樣友誼才經得起人事及時間的考驗. 興幸自己遇到的壞事只有一次, 這經驗對今後待人接物都很有幫助, 在此感謝那個人給我的保貴經驗.
以上各方方面面, 同時進行. 自信可在預期內完成, 也預祝各位萬事勝意!

星期六, 11月 30, 2013

人類命運與能源命運



種種不同的替代能源, 各國都在不同領域及階段上高歌猛進. 而各國明白不能孤注一擲在單一能源身上, 所以各國都是以能源供應多元化為目標, 以對環境破壞減到最低的情況下, 讓我們有足夠的能源消費. 可是, 以現今科技而言, 那些替代能源生產成本還是比石化能源為高, 短期內也難以扭轉對石化能源的過度依賴.
有科學家曾指出, 為滿足所有人所需要, 而不斷發展其他能源這種開源方向是錯誤的, 認為應該著眼在節能方面. 沒錯! 浪費也是造成能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據統計, 美國家庭所消秏的能源, 比起歐洲和中東, 甚至全球人來說都高出許多, 現在, 更多了中國及印度等新生國家興起, 他們的國民人均能源消耗量正在不斷增加, 對兩個佔地球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國家來說可見, 只在不斷開發新能源這一途並不可持, 還要養成節能的習慣兩邊進行才可行. 其實只要少少的舉手之勞, 我們就能把能源節省25%, 只要我們肯嘗試, 其效果可以意想不到.
要節能其實是很簡單, 首先我們先了解自己的用電器習慣, 從中找出可以不影響自己用電器習慣下都可以節能的方法. 一些有備用狀態功能的電器, 縱使處在備用狀態下, 其電力也是在消耗中, 所以我們要徹底關上它們. 每到夜晚, 我們便會開燈, 把室內燈泡換上省電燈泡, 在需要時才開啟, 可以一年就可以節省不少電力. 另外, 還有雪櫃, 洗衣機和乾衣機等, 換上有政府節能標誌的電器, 對我們節能都有幫助.
其次, 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不需要使用的電器, 要切記關上, 尤其是我們的電腦, 它是我們現今互聯網時代耗電量最多的電器之一. 還有電視機, 在時代轉變之下, 收看率一直下降, 可是人們還是留下以往的壞習慣, 回到家總是會開著它, 即使會不會收看也是, 這不是在浪費嗎? 壞習慣對我們所需要的並沒有幫助, 只要我們把這些壞習慣改掉, 對我們的荷包很有好處.
最後, 節能除了能省錢外, 對我們環境都有幫助. 根據美國科學家對美國家庭的統計, 美國家庭一天消耗能源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大約有70公斤, 比歐洲家庭的平均多出兩倍多, 以全球來說, 更多出五倍, 這對我們是一個啟示. 人們一直追求美國式的家庭生活, 但現在地球正默默告訴我們, 這種生活是錯誤的, 不可持續的. 我們要做的就是減碳生活, 尤其是減少駕車和飛機, 只要我們能做好節能, 我們的能源消耗就能減少25%以上, 就能減慢我們到達二氧化碳濃度臨界點, 百萬分之450. 科學家相信, 若二氧化碳濃度超過這個臨界點, 兩極的冰將被完全融化, 水平面會顯著上升, 現在這數字已來到百萬分之380! 為我們的家而努力, 刻不容緩.
當然, 各國政府除了開發新能源外, 還有在節能技術上努力. 好似研究把電廠排出的碳收集及儲存, 研究減碳物料在建築, 工業身上, 還有一直鼓勵居民加入再生能源發電的回饋計劃及新能源保貼計劃, 也是不可缺少的. 不過, 最直接還是國家主導投資研究, 讓再生能源大行其道, 達至與我們的地球和萬物和諧共存.
其實還有其他方法得到能源的, 就是我們每日排出的糞便. 我們的糞便, 都是有機物質, 可分解的. 透過缺氧環境下經過發酵或無氧消化後, 產生甲烷及二氧化碳等氣體, 經過淨化技術, 去除水份, 硫化氫等雜質後, 就能燃燒, 成為與天然氣一樣的燃料, 用在發電及汽車上. 這就是生物氣體(Biogas), 俗稱沼氣.
時候已到了! 一個新的時代正開始!! 我們縱慾在物質生活上, 不斷虛耗資源, 是時候要反思我們現在的行為和習慣有沒有改善的地方了!!! 地球的命運在我們手中, 我們的命運更是在我們手中, 讓我們積極主動出撀吧.

星期日, 11月 24, 2013

在地殼下的能量: 地熱能



地熱能(Geothermal Energy) 是另一種有著極端地域性的能源, 是引發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源, 是由地殼下熔岩道上來的能源. 地球內部熔岩高達攝氏7000, 不過在80100公里的地深深度, 就只有攝氏6501200, 這熱度透過將地下水加熱或火山爆發和地震湧出地面, 把熱力也間接地送上地面來, 成為人類早期所用的能源之一.
除了天然的地熱能, 還有人工的地熱能. 天然的地熱能, 就是經過熔岩傳導到地層的熱力加熱了水或岩層的能量. 在遠古舊石器時代, 原始人就懂得利用地熱能作沐浴及醫療. 古羅馬時期, 人們更用地熱能作溫室種植, 養水產, 烘乾穀物等等. 不過, 人類要到20世紀中葉才有地熱資源的大規模開發. 現今社會則更多用地熱來發電.
至於人工地熱能(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EGS), 是一種新興方法, 當初70年代時曾提出其技術, 可是並沒有太大迴響. 其技術就是在地面用鑽鑽入地底, 300度以上的高溫岩層處, 用至少2個轉井, 一個注入冷水, 讓蒸氣從另一口井處冒出, 用其蒸氣發電.
地熱能發電技術有幾種, 包括直接發電利用技術, 小型地熱發電技術和一般的發電技術. 一般地熱能發電又分開乾蒸氣式及閃化蒸氣式. 乾蒸氣式發電, 就是用管線把蒸氣引導到渦輪發電機發電. 至於閃化蒸氣式發電, 就是把地熱水多次閃化變成蒸氣, 再加入分離裝罝除去熱水, 餘下蒸氣來推動渦輪機發電. 閃化蒸氣式發電目前是最為主要的利用地熱發電的方法, 其技術較安全.
小型地熱發電技術, 亦即是人工地熱能發電, 其技術所用的地方較少, 可是其技術較高, 成本較昂貴, 因此不太流行使用. 至於直接利用地熱發電, 又稱為總流式發電, 亦即是運用蒸氣及熱水, 一起引入特殊的渦輪機處, 產生動能和壓力, 推動渦輪機產生電力. 還有一種, 稱為雙循環式發電系統. 運用低沸點的流體物質用作循環, 讓地熱的水及蒸氣到熱力交換器加熱, 使那些低沸點物質蒸氣化推動渦輪機發電. 可是這種發電系統所用的氟氯烷(Freon) 或丁烷等物質對地球嗅氧層造成損害, 因此在1987916, 在加拿大蒙特利爾, 聯合國26個會員簽定了蒙特利爾破壞嗅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同意禁用這些物質, 因此這種發電方式已經停止了.
地熱能生產技術含量比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都為高, 只因其需要有精密的勘探, 鑽井, 測井等工程技術. 在潛在的地熱區域估計其深度, 溫度, 容量及其結構特性, 擬定井位之處開始鑽井. 鑽井為地熱投資中佔最大的比例, 確定勘探的結果之後, 就可以開始開採. 完成開井後, 便能測得井下的狀況, 以作控制, 增加效能及維謢.
根據非弁利機構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 (Geothermal Resources Council, GRC) 的估計(1990) 世界上有18個國家有利用地熱能發電, 包括有日本, 印尼, 紐西蘭, 美國, 台灣和中國等, 總計容量有大約5828兆瓦. 而據估計中國在地熱發電居世界首位, 其地熱資源很豐富, 還會從地熱熱水中取得鹽和硫磺等使用.
運用地熱能的最大好處是產出穩定, 還有副產品輸出, 其建設時間較核能短, 有望解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可是其技術要求高, 尤其是鑽井用的鑽頭, 需要有能鑽開花崗岩層的能力, 而且其成本巨大, 因有機會挖到不能開採地熱的廢井. 此外, 維護成本也不少, 因地熱蒸氣含有腐蝕性, 對抽出蒸氣的線管會造成損害, 必須不斷更換. 再者, 地熱能大多分佈在火山和地震帶邊緣帶這些極端地方, 容易遇到該災害影響供電.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 鑽頭鑽探技術不斷提升, 成本亦不斷下降, 將來在能源領域可佔有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