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改革, 把國企們都做強了. 當年債台高築, 連年虧損的國企, 經過股份制, 資產剝離再上市後, 踏著高增長低負債的輕足過來. 但改革的成績, 只向國有企業傾斜, 私人企業遠未直接受惠. 據統計, 去年中國企業收入, 有四分之三是流向國企的, 而國企對政府這個大股東分紅極少, 這種利潤自享, 虧損中央埋單的情況還未改變. 國企們在不同行業, 都是龍頭角色, 市場壟斷極大, 私企進入往往因高門檻而卻步, 這亦是市場經濟還未全面發展的原因.
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改革, 在當時心力絞碎的社會下, 如久旱逢甘霖, 一點點的把枯寂滋潤, 重拾生氣. 可惜在現今中國, 這種做法不但已不合時宜, 更是苟且偷安阻礙改革的溫床. 國企在經營上已走向市場化, 可是在人事方面, 還用著委任制, 由中央派員調動, 可見中國改革的不全面. 中央政府遲遲未推行行政改革, 部門之間不但欠缺溝通, 而且山頭主義極盛, 每每以自身部門利益為依歸. 縱使去年十七大有過簡化部門政策, 政策方向總是隔靴搔癢, 並沒有正視內部問題. 部門臃腫, 效率低, 權責不清, 尤其是鐵路部門, 應是要根治之首. 近年因管理不力而意外頻繁, 死傷人數一宗比一宗多, 監管者責無旁貸.
新政令發布, 即使有法為依靠, 往往也是部門間的利益博奕. 中央政府政治第一大特色便是以行政治國, 以行政行先, 完全可以繞過法律推行. 政令凌駕法律, 甚至政令是違法都可以順通無阻, 這種文化, 令到官員們守法意識薄弱, 加上中國憲法的不完善, 以權謀私, 權力沉租, 屢見不鮮. 到現在, 中央握著重權, 對於立法, 執法, 監察還分不清, 地方官員腐敗叢生, 半黑不白, 貪污舞弊, 危害政府管治威信, 天下黎民的利益, 更間接貶抑法律對所有人的保護和平等. 在沒有完整法制下, 股票市場已成為不法從業員的生財工具. 老鼠倉, 內幕交易, 永無休止, 就算被發現, 懲罰也輕, 敷敷愆愆, 無法無天.
與民爭利, 有法不依的後果是四難----住屋難, 讀書難, 看病難, 退休難. 為了亮麗政績, 地方政府不斷把土地拍賣出去, 務求增加收入之餘, 又可以有錢做建設, 加大地方的GDP增長. 那些地產發展商數以億計去把地買來, 更刺激地方政府用橫手去更改土地用, 與民爭地. 地產商所賣的成品房, 普通市民根本買不起. 數千元一尺的呎價, 對每月只有千多元的外省民工, 更是奢望.
以收取不同雜費, 去為持教學, 在地方屢見不鮮. 為學費四處張羅, 可謂父母一大煩惱. 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教育的低投入, 令到教師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難以營生. 而且學校的設施破舊不堪, 教學質素低, 把莘莘學子應有的潛力糟蹋了. 此外, 城市化緩慢, 大都市經濟轉型受累, 邁向智識型社會的階段因世界工廠之譽而裹足不前, 大量知識分子, 找不到工作, 最後又是走入工廠做勞工, 把人力資源徹底浪費.
除了教育會胡亂收貴外, 醫療更加嚴重. 中國開始有人口老化的跡象, 到了十年後, 老年人口的比例將會有十幾個百分比, 亦即是說, 將會有近兩億人是老年, 即是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是老人家. 可想而知, 將來中國人口對醫療的渴望有多大. 可惜到現在醫療改革毫無寸進. 最近的醫保計劃, 三年也不過是八千億, 對現在需要醫療服務的人和對未來需要的人來說, 簡直是杯水車薪. 走進醫院, 看到令人眼花撩亂的價目表, 就如同和貧窮如影隨形的詛咒. 為了醫藥費, 換來一輩子的債, 到死也還不清. 這決不是大國會有的事.
在住屋難, 看病難, 教育難之下, 國民不敢胡亂消費, 辛辛苦苦的把錢儲起積穀防飢. 可是中國在快速發展之下, 間接也把通脹抬高, 但收入增長卻沒有跟隨通脹上升, 尤其是農村居民的收入, 更是連年下降. 對普羅大眾來說, 還可節衣縮食, 但對貧窮人士來說, 今天生計已成問題, 哪裡還想明天呢? 中國的發展, 是由百姓畢生血汗換來的, 但到退休時孑然一身, 什麼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