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香港, 猶如一個故步自封, 又不可一世的自大者. 過往的優點已經慢慢地褪色. 香港海運量冠軍的寶座, 已經被新加坡奪去, 後面追著的上海及深圳, 貨運增長量已和香港差不了多少. 成本高, 是外國商家對香港卻步的主因. 那些還標榜貨物遺失率底及可靠的處理貨物而把價格定得高的商家好像還未明白. 政府亦未明白我們的優勢已失去, 當初不懂持續改善以保持第一, 只懂得不斷撒謊造謠, 說香港還有優勢, 可見那些官員的遲鈍, 怠惰, 狹隘的世界視野, 在失去航運寶座後表露無遺.
庸官出自低質素的教育. 隨著學生語文能力每況愈下, 教署不斷的進行教育改革. 可是改革內容治標不治本, 而且政策搖擺不定, 學生比過往的填鴨式教育還要差. 再加上那班什麼也不曉, 但又自以為是的教師, 可謂無能輩出. 家長們寧願送子女出國留學也不願留在這裡. 比較中國大陸上的學生, 他們的修養, 學識都高很多. 再比較台灣, 他們有不同的專門學府, 香港就沒有. 事問哪裡有高級的人才? 哪裡有能力的尖子呢?
看過私立學校, 樹仁的辦學歷史: 在三十多年前, 為堅持四年學制而被教署以零資助為懲罰; 現在教署諷刺地要跟著樹仁的四年大學學制, 樹仁固然高興, 別一方面看見教署的下流------以資助去壓迫學術自主. 樹仁大學創校者的高瞻遠足戰勝了無能沒用的教署庸官. 在這裡又一見證了政府的短視.
政府養懶人, 是香港政府一直以來給市民的寫照. 過份的以功能結構, 分散出過多的分枝部門, 而且部門之間並沒有完善的溝通機制, 只在閉門造車. 在職權上過多灰色地帶, 令市民投訴無門. 那班庸官, 只為自身利益, 不是為廣大市民, 浪費納稅者的錢. 尤其是立法會那班叫議員的酒囊飯袋. 他們假借以民主之名為自己建立利益, 主張明知不利香港的政策, 從中圖利. 真正的人才就是因為那班渣滓而流失. 這班人比起貪官斂財還兇, 香港的衰微都是拜他們所賜.
短視的政府從人口普查中預見了人口老化問題, 可是當時並沒有實際措施確保出生率, 現在以移民政策來補充人口不足, 變相加速香港剝離優勢. 現在香港已是第三產業時期, 服務行業主導香港經濟. 而第三產業需要從業者高度的技術及智識應付. 可惜香港政府正在開倒車, 每日准予百多個大陸移民來港定居. 他們大多只是低智識水平人士, 與香港需要的人才全完不相同. 更何況那班人只是來港領福利, 完完全全沒有工作之心. 他們一到港, 便享有公屋, 可領綜緩. 如養多個子女, 綜緩數額更可以更多. 生有三四個子女, 便可領一萬多元的綜緩金, 比起自力更生多許多, 因此那班好吃懶做便越來越多. 沒智識, 沒教育, 沒品格, 只[懂伸手要錢, 掠奪有需要者的救濟還不知恥, 最令人氣憤的是今年財政預算案, 他們竟可以獲發放多一個月的金額. 他們何德何能可享有額外金? 若是發給老人家, 這是對的. 因為香港可以繁榮, 他們功不可沒; 若發給傷殘者也是對的, 因為社會給他們的資助很少. 但給那些身心健全, 又領綜緩的, 根本沒道理. 困境時, 他們有貢獻過嗎? 不論順境逆境, 他們的福利都不會少, 他們都是無所事事. 他們憑藉什麼可以分享別人的成果?
那些大陸人, 還霸佔了納稅人的權利. 自審計處透露醫管局有四億醫療費還未向那些內地孕婦追討後, 醫管局的無能, 官僚已經令人徹底失望, 還時常厚著面皮喊經費不夠. 新的措施, 調高醫院收費, 根本是愚蠢至極, 本末倒置. 要知道那些大陸人來港產子要的是本地的出世紙, 有了本地出世紙, 便可享有香港居民所享有的福利, 包括綜緩. 現在醫管局的做法根本沒有用, 在這裡又可見香港政府內既昏庸又冗贅的官員簡直多不勝數.
沒有良好的長遠目標, 又沒有頂尖的人才, 香港優勢淡化根本不需懷疑. 什麼邊緣化之說, 老實說, 香港已經被邊緣化了, 本地官員還懵然不知, 還在發著自我欣賞的白日夢, 有夠無能!